诸葛亮和姜维都是顶级人才,他们不选择休养生息而是不停地北伐,最终耗尽蜀国国力是因为不得不打只有这样才能凝聚人心团结一致。在很长的时间里强大的曹魏一直没有主动攻打蜀国,反而是蜀国的诸葛亮和姜维在不停地攻打曹魏。连年征战早已使得蜀国疲惫不堪,到为什么还要苦苦支撑呢?这就是诸葛亮不但是一位军事家更是一位政治家,他们更多的是从政治的角度考虑。
在隆中对策中诸葛亮说“总揽英雄,思贤若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休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以向宛、洛,将军身帅益州之众以出秦川”这是诸葛亮的全局战略,可偏偏是关羽和刘备两人江两路变成了一路使得原本成功可能性比较大到后来变得比较小了。关羽大意失荆州破坏了诸葛亮的战略,刘备为关羽报仇又使得蜀国国力大损。其实这也是无奈之举,原本的待天下有变是两路齐出,现在是一路在不断地寻找机会主动出击。
我们看到诸葛亮终身都是联合孙权以抗曹魏,这才有七擒孟获而不杀以服其心安定了后方。挥泪斩马谡也是因为诸葛亮依法治国不偏不倚,难道说打了败仗就一定要杀了将军就不能让其戴罪立功。有人可能说那是签了军令状一定要杀否则难以服众,但是我们记着当初关羽也是立过军令状的却没有杀头。可见这里面还是有非常深刻的原因的,就是非杀不可的理由。因为马谡是倪诸葛亮的心腹,大家可都睁大眼睛看着呢?当初用谁的时候就有不同的意见,当然你是丞相可以说了算。如果说打了胜仗当然也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但是失败了就不一样了。为了体现公平依法治蜀,诸葛亮是含着眼泪杀了马谡的。
还有一件事就是对于李严的依法处理,我们看到是李严因为陷害诸葛亮而被罢免的。当时诸葛亮是联合了群臣开上奏来处理李严问题的,我们可以想象李严就是再笨也不会将一切写成书信等着诸葛亮回来收拾自己。这里面就是有更为严重的内部斗争问题,通过这两件事说明当时的蜀国并不是铁板一块时刻就有人内斗。这才是诸葛亮最担心的问题,一旦休养生息必然会有更大的内斗。
只有打出兴复汉室的大旗,才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集中力量办大事,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或许还会有一线希望。姜维太懂诸葛亮了,要不然也不会成为事业的继承者。现在的待天下有变只能是自己创造机会了,但愿会有奇迹的发生以此来酬报三顾知己之恩了。
荆州的丢失不光是军事上的损失还有一个说不出来的原因就是以前刘备的人才全部拥入益州,形成了一个僧多肉少的局面。本土的人才很难再有发展的空间,这也是后来蜀汉第一个灭亡的原因之一。不是说谯周一席话就能够让刘禅投降,而是这么多年矛盾的累加。
总得来说荆州在跨两州之地,那是待天下有变出手胜算很大。光靠一个益州面对这种种矛盾只能是勉强而为,都只为报答三顾茅庐都知遇之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