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在关系中获取动力和意义感

在关系中获取动力和意义感

作者: 安___了 | 来源:发表于2018-04-16 21:35 被阅读0次

    周一了,竟然没有提前收到本周写作的主题,有那么一点点失去着落的感觉。当然也会想到好处,没有规范,便可以获得自由,想写什么都可以。忽然又一转念,该不会是组织者故意的吧,创造一个情境让大家各自呈现,并在呈现中照见自己。

    不管是不是有意为之,总之还是照见我了。说明无论是否被给予,无论是否从外在接收到了什么,总是会有些东西发生的,如果能够去注意它,总是能收获些什么。只要我们愿意,生命无论如何都可以不是空白的。

    这是一个自由的场,组织者干预的少之又少,接近于无为,实际上并没有导致无序和混乱,反而,大家都适应得很好,迅速找到了合适的位置和关系,并实践着我们的目标。其实完全是这样一种设置倒好,超出设置的“期待”就无从出生,直到有一天,野兽突然在我的微信留下了几个符号——原来是有回应的呀!

    欲念就是这样产生的,绝望不会使人生出欲念,绝望的缝隙才会。我开始想得到回应,虽然同时也觉得没有回应安静的一直写下去也很好,是另一种完整的不被打破不被扰动的体验。然而既然能得到些什么,就还是更加倾向于得到的,这就是人性的一个面向吧!

    我没有回复,希望自己不被自己的欲念扰动,但是第二次还是第三次收到符号的时候,我决定“链接”一下,于是我问是表示收到作业了吗?还是有什么想表达的?果然,是表示收到作业了,但是一问一答之间,就有了很不一样的感觉。发问之前,是完全没有交集的,虽然在这个小群体里,就像两个冰冷的齿轮,各自在这台合作拼凑的机器里运转着。发问之后,就有了融入感,这大概是群体让人无法抗拒的迷人原因,同时有了链接感与温度。打破孤立(这是一个中性词,实际上我越来越喜欢一个人的孤立状态)的完整封闭状态以后,我干脆再追加一句,希望得到反馈,哪怕是简单的反馈。——我在寻求关系。要么就不接收来自我发出的信息,不与我建立关系,如果建立了关系,我就希望得到回应,而不是一片空茫。这大概与我跟父母的关系中总是得不到想要的回应有关,过多的挫败感让我对类似的情形有了应激反应,本能的回避再次处在这样的境地。

    很开心我的需求被满足了,自从我表达了自己的需求,每次交作业都能得到简短的回馈,虽然很简短,但是我感到我被看到了,没有被忽视,这是一个好的经验。不能否认被满足的感觉是很舒适的,所以人们才如此执着于被满足。实际上表达自己的需求对过去的我来说并不算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一向很难在不够深厚不够安全的关系里表达我的需求,但持续的觉察早已使我意识到,如果我的内在有那么一个需求存在着,而我又因为畏惧而不敢在关系中去表达它,那么首先我自己就关闭了它可能被照顾到的可能性,而事后我并不能完全释然,总有那么一些遗憾和委屈被制造,所以我逐渐在关系中尝试去表达我自己。虽然并不能总是被照顾到,但是至少我自己能够努力的部分,我尽力了,这对我来说已足够,而那些偶尔得到的满足,则是额外的奖赏了。

    我在很早的时候就发现,我是一个需要活在关系中的物种。也许是因为早年生命中最大的欢愉,都来自于关系,与物的关系、与人的关系,这个起初滋养我喂养我的事物,后来也成为了限制我的事物,因为我无数次体会到,如果从根本上丧失关系的可能性和希望,我将完全失去动力,而我赖以生存的意义感也将湮灭。

    记得从上学前班起,我就与我的老师们建立起格外温暖友爱的关系,而我总是那个被照顾被疼爱的,当然我也打心眼里欣赏和喜爱我的老师们。因为内向羞怯,我在很长时间内都不敢去上学,妈妈总是拿一支细竹枝,亦步亦趋的跟在我身后送我上学,我有很多害怕的东西,怕狗怕牛怕伸长颈脖的大白鹅怕过于热情却不是很亲近的人们。学前班的老师是爸爸的朋友,她对我格外照顾,第一天就塞给我一把她自己准备的水果糖,长方体的那种,用红白相间的糖纸包着,四颗。大概只有我一个人得到了糖果。

    小学的校长也是爸爸熟识的老师,不过由于都是当地人,学生们的家长老师们大多都认识。我还是因为我的乖巧好学而获得了比同学们多得多的欣赏和照顾。四年级的时候,班主任特地为我在班上举办过生日会,让我准备了一包糖果,在讲台上点上一排蜡烛,让我在同学们面前吹灭蜡烛,分发糖果。我感到自己是重要的、被认可与喜爱的、受欢迎的。

    一颗小种子被唤醒以后,必然同时朝两个方向生长,枝叶朝向光明,根茎朝向暗黑。重要、认可、喜爱、欢迎就像小种子们,它们在爱里醒了,发了芽,长呀长,直到后来遇到了“不重要”、“不被认可”、“不被喜爱”、“不受欢迎”,它的主人才意识到,原来这些小种子不止朝一个方向生长。滋养与限制是对双生子,得到与羁绊是对双生子。

    而我在“格外”被照顾的时候,是无法体会被忽略者们的失落的,直到后来不断学习,在各种场合的分享中听到那些曾经被忽视的人们谈论着他们过往的感受,我才清楚的知道,我曾经享受过的特殊待遇,在客观层面上倾占了他人可能得到的注视。尤其是我的妹妹,多年中活在我的阴影之下,像一个隐匿的存在,极少发出声响,几乎是无声无息的长大成人,每每想到这些,我就原谅了她对我多年累积的愤怒。虽然一路上我也并没有犯什么错,但是站在她的角度,确实我“夺去”了一些她原本可以享受到的。

    没错,人很难主动拒绝主动送到手中的“好东西”,我只不过是基于自我满足的欲求和因此带来的愉悦感而接受了它们。“好东西”总是不够分的,“好东西”背后跟随的“坏东西”总是难于被辨识的,“坏东西”背后隐藏的“礼物”也总是被忽略不提的。

    我在学生时代优秀的表现与我获得的友爱的关系相得益彰。因为是惹人喜爱的学生,所以得到老师的爱,因为得到老师的爱,所以成为了更好的学生。我总是能找到每个老师的可爱之处,而坐在讲台下持续的欣赏着他们。后来受好朋友的影响,开始讨厌个别老师,实际上他并没有什么罪过,只是特别喜欢站在我的位置旁边讲课,有时候甚至站到我的座位里面了。有意思的是,自从初中时开始讨厌班主任兼数学老师,我的数学就废了。他讲的课不愿意听,用不愿意学好数学来表达我对他的抵触。后来我明白了,我是把对爸爸的敌意投注在他身上了——谁让你用我不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我的喜爱!现在想想也是汗颜,因为到底还是被爱的,才会如此有恃无恐。在很多年的时间里,我都对我不欣赏但对我热情的异性表示出极大的厌恶和恶意。直到终于在内心慢慢与爸爸和解,我才终于在面对那样的异性时不再那么情绪激烈到无法掩藏。反而,那些人也不再热情异常的围绕着我。结打在自己的心里,并没有在他人身上。这是我在这一系列的遭遇中学到的。

    今天想起这些,也让我了解了自己的另一个特性。那就是我一直无法接受不是我主动挑选和欣赏的异性的爱慕,因为他们对我示好的方式,必然有不是我喜爱的部分,于是他们就成了爸爸的替罪羊,被我敌视和厌恶。大概曾经因此也错过了一些被爱的可能性吧!我只能爱“被我爱上的人”,而我也会自动去适应他们需要的被爱的方式,这大概是因为基于我自身的经验的投射,以为别人也抗拒不是自己喜爱的被爱的方式,其实未必啊。

    谜底总是在谜团进行到尾声甚至结束很久以后才得以解开。

    看到得越多,越觉得每个人就像是一个早年就被编辑好的程序,在程序被编就以后,它只是不断的运行而已。就像最近流行的微信小游戏跳跳跳,怎么跳能得分,游戏中会出现哪些物件,哪些小方块能加分,都是预设好了的,只是每个玩家玩,每一次玩,都会是不同的景象,但终归跳不出程序的框架。

    而我们的个人实现,大概就是在这些不可更改的框架的基础上,争取有更多的个人自由意志参与吧。

    时至今日,我已经接受了自己生命的框架,在我信任且喜爱的关系中,获取生活的动力和意义感,也正是这一局限,在过去的几年中制造了极大的恐惧与焦虑,推动着我去探索关于亲密关系的秘密,也终于取得了足够我在现实的亲密关系中运用的“秘笈”。

    当然,关系中的链接有时也是一种制约,因为需要分拨一些完全属于自己的时间。就像今天本来想跟一个朋友邀约,但是考虑到这样就无法做自己想一个人完成的事了,于是作罢。链接也会带来挫折和悲伤。去年曾经因为微信上的一段留言碰触到了女儿英语老师的真实存在,促使链接发生了,然而后来必然的分岔,链接断裂。丧失一个拥有,是会有挫折感和悲伤的。

    想起梦露说过的一句话:如果你无法接受我最坏的一面,你也不配拥有我最好的一面。我想这也是所有存在想对生而为人的我们说的话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在关系中获取动力和意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aky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