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是从一篇文章看到的,觉得说的真好。近几年总会从书中发现一些句子,一下子就抓住了人心,也许就是我想了很久也没有想出的答案吧。
小时候接触到一些年画,或者在什么杂志上的图片,或者就是电影电视剧的镜头,一个男人或者女人,一手执书,一手背向身后,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总是觉得这是最美的。当然,作画的人也是这么想的,正好契合了人心。
也有很多豪饮的画面,甚至传说李白斗酒诗百篇,所以画面中的李白的道具是一只酒樽。还有八仙之一的汉钟离总是带着一个浑圆硕大的酒葫芦,好像这是人生必备品。据说李清照也好酒,也会把酒言欢。可是我却不喜欢,没想把这种组合作为人生偶像。
一度,就想成为天天捧书的人。但不是东施捧心,没有那种奇怪的爱好。就是觉得书里有故事有乾坤。
于是各种买书,各种寻书。想拥有大书柜大书房。逛图书馆逛书店。
最大的奢望是住在国家图书馆附近,可以天天走进那座庄严辉煌的建筑。然后找出一本喜欢的书,寻到一个座位,看到闭馆。奇怪,在图书馆的几次经历中,我可能是被书熏染醉了,眼睛怎么也睁不开,一定要眯一会。
梦想成为图书管理员,或者就是志愿者。天天用眼睛一遍遍抚摸一个个窄窄的书脊。
记得我们乡开过几天图书馆。像节日一样,人们坐在椅子上翻看大大小小的杂志图册。当时觉得日子这样美好,天天都与精致打交道,想着是不是办一张卡片,可以自由读书。后来图书馆就关门了,像海市蜃楼一样再有没露面。
上学期间也总是逛图书馆,一次去的不是时候,正赶上管理员从楼上下来。以为她走她的,图书馆还在,可她很是不屑的说“傻吧,闭馆了”。我也只得往下走,一步两回头,十分疑惑:刚刚过午,就收工吗,天天待在这样的地方也会这么不耐烦吗,图书管理员怎么一点不图书?反而蠢蠢的俗俗的模样?
可多年来看这一喜好,以书为伴是理想的人生吗?生活中唯有书吗。
李清照是好书之人。可是她家境殷实,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苏轼的学生,“苏门后四学士”之一。母亲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这样的家庭出生的她有学习的优越条件,怎么捧书都是美德,况且她还写了一手好词。
孔乙己先生好书,说偷不是偷,是窃。脸上总是有伤痕。最后坐着蒲团,用两手走路。那些赶车的做工的人笑话他,看他死要面子活受罪,希望他脱下长衫去挣口饭吃。他不屑。
“可有没有科学家告诉你,读书会让你飞起来?”这是一位实业家对以捧书为傲的主人公说的话。可怜这位女士因为好书不喜家务离婚五年,她正期望找一个能理解她的人。
家境殷实举止洒脱年龄大一些也无所谓,女士以为她终于遇见了合适的人。
一天,她被邀约去他的家里。男士给她看他们家的藏书。简直就是图书馆。女士都晕了,觉得是不是神话啊。
可男士说这是他妻子的。
女士奇怪甚至生气,有妻子好约我做什么?
男士的妻子也嗜书如命,因此也总是和丈夫吵架,嫌弃他“俗”。怎奈她突患恶疾,成为半植物人。男子发现给她读书她的眼神还能安静一会。
于是女主被告知可以出她工资的双倍,一天工作两小时,给轮椅上的女主人读书。
女主人公自然不能免俗,停薪留职,徘徊于书架间。选出一本自己从小就爱读的书问女主人。女主人的眼神迷茫,始终看着屋顶。
女主人公也望向屋顶,却满眼是泪。这是她要的生活吗?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腹有诗书气自华”。古人教诲我们“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可是没有说,先活着,有品质的生活是基础,然后才是精神生活。
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是一种成功。有人仰望月亮,可不得不俯身拾起六便士。为理想牺牲,终获成功一种传奇,为理想牺牲,终没有成绩会被街头的小孩儿取笑。
其实好读书和好古玩好鸟兽虫鱼好赌有多少区别呢?如果穷困潦倒了都会受生活的苦。
只是读书是学习,不是形式。是参透生活本真,不是可以拿来做挡箭牌的借口。
只看到表面,没有领会实质的人,迷茫如影随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