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元旦和新年本来是两口子,如胶似漆地过日子,双宿双飞上千年。不曾想有一天,官府横插一脚,强迫新年休元旦,拉上春节补空缺。
想要了解这一段秘史,且听我慢慢往下讲。
听故事前,要先明白我国两套历法的称呼。其中一套历法的名字很多:夏历、农历、阴历、华历、国历、汉历;另外一套历法的名字少一点:阳历、公历、西历。
就像一个人小的时候叫狗蛋,大了些,四邻八舍会叫他张三或者李四,等到入学读书,张三李四还会被人叫。毕业了,长大成人,再叫张三李四就不合适。以示尊重,旁人会喊他的大名。但亲近的人可能还会张三李四的叫。至于爹妈,叫他一声狗蛋,他敢不答应吗?
01
元旦的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是日子,合起来就是初始的日子。从汉武帝开始,把农历新年第一天,即正月初一,称作元旦。大家记好喽,这就是我在开头说的元旦和新年是两口子的渊源。
元旦又叫元日。王安石有一首诗《元日》,说的就是新年的气象: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两口子始终认为岁月会一直静好,无奈情变起于青萍之末,堤岸毁于蝼蚁之穴。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呼喇喇一声,清朝覆亡民国了。
孙中山强行拆散了新年和元旦,把元旦和阳历一月一日捆绑在一起。
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发布《改历改元通电》规定:
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九年即辛亥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
即黄帝纪元4609年辛亥11月13日(1912年1月1日)作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
02
民国初兴,政权飘摇不定。孙中山退位,袁世凯继任大总统宝座不久,1913年的元旦就到了。袁世凯的庆祝仪式完全是杂交的,里子还是清朝朝贺的仪程,只是把下跪改成了三鞠躬,如此而已。这种庆祝仪式一直被北洋政府沿用。
1914年1月,内务部就节日问题,给袁世凯上了一道呈文:
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凡我国民均得体息,在公人员亦准给假一日。
袁世凯只批准了第一条议案:阴历元旦为春节。
至此,传统阴历新年的元旦被正式易名为春节。春节穿着花衣裳,顶替元旦,欢欢喜喜地做了正房。元旦从阴历中出局,和“新年”一起被安置在阳历一月一日。
元旦和春节并存,成为两个节日。但民众并不认同阳历的新年,仍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称为新年,政府移风易俗的举措并没有得到百姓的支持。
03
老舍写过一篇《我的母亲》,他在文章里说道:
新年到了,正赶上政府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
老舍这篇文章写于1943年。文章里记述的事发生在1918年,他这一年19岁,被派任京师公立第十七高等小学校兼国民学校校长。
孙文和袁世凯都成了过眼风云,二人留下的烂摊子,只能交由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来解决了。
孙中山重新规定元旦的日期之后37年,袁世凯命名了春节之后35年,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并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改为“春节”。
这一次算是彻底把元旦和春节封印了。
参考资料:李凤凤《西俗东渐之元旦庆贺》、何星亮《春节文化的特点和功能》、秦秋菊《抗战节日与节日抗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