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感悟,判断一个人的高低主要看境界。境界的高低主要看他是怀一颗利己之心还是利他之心。孔子一生最高的目标——大同社会,为了自己的理想周游列国,四处奔波,而毫无怨言!正所谓“君子不怨天,不由人”,“君子素富贵,而行乎富贵;素贫贱,而行乎贫贱;素患难,而行乎患难”。孔子一生非常坦然,正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孔子一生自强不息,正所谓“子在川上曰,不舍昼夜。”。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相反,屈大夫因受小人陷害不被重用而心怀怨恨与不满之情,大呼“举世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最后投身汨罗江;伍子胥为了给父亲报仇雪恨,举吴国而破楚,鞭尸楚平王;陶渊明“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诗赋中也充满了不平和牢骚;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总结以上种种,还是站在利己的角度思考问题,没有达到真正利他的境界。
《钱氏家训》有言:“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只是对自己一个人有利,那么就不要去谋划;如果对天下人都有利,那么就一定要去做。我们要明白: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因此必须有胸怀天下的气概,不能仅为自己打算,而应该考虑更多人的利益。
如果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作为自己的理想追求,心中就有了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有了这份责任感就不敢再拖延,就会不舍昼夜!有了这份责任感,就不会轻易去投江;有了这份责任感,就不会为了一己之私怨,而于天下生民而不顾;有了这份责任感,就不会只停留于自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有了这份责任感,就不会轻易“仰天大笑出门去”。
所以,不管选择什么行业,都要以利他为标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看得更好,走得更远!
一个人如果从小就自私自利,只顾自己,不顾他人,不顾社会,那就很难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人,更难以在群体中立足。能不能为多数人着想,关系到一个人是否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否能获得满意的社会地位,从而必然影响一个人的身心发展和事业发展。因此,教育必须从小培养利他思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