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艺术,是我国优秀的独有的文化创造性的艺,他的社会效应和个人的实用价值可谓是奥妙无穷。习炼书法,不但可以陶冶情操,还能增强智力和自己的审美能力,养成自己正确的人生观。
既然书法的作用如此之大,那么又该如何习练书法呢?笔者就自己的习练书法的感悟总结如下。
习练书法,最好从"正书"开始,我所说的“正书”包括篆,隶,楷,行楷开始,因为这四种书体中规中矩,可以让习练者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毛笔的性能和运笔技巧,培养自己习练毛笔书法最重要的基本功,也就是自己驾驭毛笔的能力,知道什么是毛笔的“提按顿挫",什么叫毛笔的“轻重缓急",什么是毛笔的“收放自如,张驰有致"。这是练书法的最最最重的基本功。
有了这些认识后,就可去书店,或者是在有书法习练经验的人的指导下去挑选适合入门的书法名家精典法贴和与之相关的参考资料和指导性的辅导书籍。篆书大家有张永明,邓石如,吴大澂。隶书有刘炳森,张迁碑,乙瑛碑等,楷书有晋代的王羲之,隋唐两代最常见的有欧阳询,柳公权,颜真卿。和褚遂良。以及明代的文征明。行楷,笔者在此推荐的是欧阳询的《行书千字文》和文征明的《行书滕王阁序》。
当上述认识和准备工作都具备了以后,下面就可进行最切实际的练习了。这是一个漫长而又要耐得住寂寞,还要挑战各种各样的诱惑同时,还要克服各种类型意想不到的环境限制以及人为干涉的过程…只有克服困难,战胜自己,才能实现超越自己,最后实现自己的蜕变…
习练书法的"五步"之功,一是读贴:所谓的"读帖",即要读懂该帖的文字内容,更要读懂该帖的时代背景,对人类思想认识上的时代意义以及其它应该要掌握的知识,让自己领悟自己之所以喜欢此帖,并将之当作“书法练习启蒙课本"的兴趣爱好原因所在,一本好的法帖,不但是仅仅让自己写出一手好看的字,更应该是要让自己在思想上让自己做一个有阳光的,有爱心,积极向上,求真务实,追求自我完善的一个好人。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优秀书法家,将一本名家法贴一读就是几十年如一日,一写就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原因所在。好的优秀的法帖如能做到几十年如一日地"锲而不舍,精益求精"的品读,摩临,十之八九,都会在书法作品,人格魅力双丰收,即"德艺双馨"的效果。这是第一步的读帖。
第二步临帖:临帖分对临和背临(我不说所谓的第三种意临)两种形式。在第一步读帖的基础上,就要对照自己所选的法帖做点画,结体的认真观察,仔细比较,科学总结的临写加记忆的了。这也是书法练习可以益智的原因所在。一个在书法上有一定艺术成果的人。他的思维所具有的系统性和方法性就是在自己天长日久的临帖过程中形成的,而这个思想和方法对学习其他的知识以及其他的事情上都有一定的借鉴作用。而这更是学习书法,追求进步需要的第二步功夫。对临是对着字帖临,背临则是扫一眼,看一字或一句,甚至是一段就能写出法帖上“形神兼备"的,自己曾对临过的对应的字的全体。这是基础扎实与否的重点功夫。这功夫下得越深,书法的功底就越深。
第三步就是集字创作。当第二步临帖功夫做好了,就可着手用所习法帖上的字进行对联,古诗文的"艺术作品”的创作了,在学习章法的同时,学会对纸的剪裁与叠格技巧,并以此对学习书法做兴趣上不断加以持续的激励。古代格言,对联,律诗,词曲及古代状物言志,写景抒情的散文都是临帖后,以集字的方式进行书法艺术作品创造的最好的素材。这是书法学习历程上一个"深入浅出",“初步应用"的功夫。
第四步是博览诸多名家法帖,当一个人对书法练习的第三步功夫下得足够时,他或者是她的艺术审美力和鉴赏力就有了一定的水准。也具备了书法艺术创作的基础。这时要对自己有更高的艺术追求,不但在一种字体(如欧楷),一种风格,如在欧楷的严峻肃穆的风格的基础上可以广泛地博阅颜柳褚赵,王羲之,文征明,启功,刘炳森的不同的同属楷书的不同韵味。还可以做不同字体,不同风格上的广泛博览。如炼张永明的《篆书岳阳楼记》,可以在田英章的《欧楷岳阳楼记》,刘炳森的《隶书岳阳楼记》以及当代很多的书法家写的《行书岳阳楼记》广泛博览上吸取点画或结体上的优点,扬长避短,优化组合,以创造日趋完美的,成熟的书法艺术作品,给自己,给别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时,更要给人以精神上的启迪。
第五步,就是创新,也就是写出自己的艺术品味。这是书家人格思想,志趣爱好,心路历程,人生感悟的综合体现,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仁者爱山,智者乐水。一切“如鱼饮水,冷暖自知"…这也是是一个只有心领神会,无法言喻的一种思维,一种“胸有丘壑"的人生旷达之态度体现。
上面即所谓的习书“五步",下面再试析一书法"三要素”。因整个书法艺术的切入点都是"三要素"为学习,鉴赏的基本入口处。
这第一要素即是点画,也就是书法理论中常说的"永字八法",即横竖撇捺,点挑勾折这八种汉字书写基本的笔画,而且特别是点画的变化特别丰富。而写好这些笔画的最重要的指导原则就是米芾的“八面出锋”的理念。这是要在不断的书法学习中需要用心去感悟和体验的。正如楷书的欧颜柳赵不同的风格,其一就是他们这一要素的表面形态上的不同。欧阳询的点画的变化匀称,颜真横轻竖重,柳公权的方圆并用(轻起重收),赵孟頫的楷书草意。都是他们点画上所展现的最突出的个人风格。
书法艺术的第二要素就是结体。也就是将基本笔画进行合理组织,进行"建屋造房"一样的"框架搭建一样,既要有"平衡性”的"协调美”,更体现在打破固定的"平衡性"原则下的“张驰力",一收一收迎让向背,方圆有迹,随形赋体。实现字的美的韵母
书法艺术的第三个要素就是章法。不论是哪家法贴,或者是书法爱好者习练书法后的书法艺术作品的创作。章法是继点画,结体之后必须要认真学习和经验总结的一个书法艺术学习的基本要素。如果学习点画叫作"小处着手",那么通篇章法的匠心独运就是"大处着眼"。这是书法家长期观摩各家法帖,名家作品后的经验积累,总结记忆,然后受某种机缘的启发,顿悟,一触即发,胸有成竹,一泄千里表现。但做为章法的基本法则无非是“有行有列(横竖通用,正书常见)","有列无行"(仅竖式书写)"“有行无列(仅横式书写)三种情形。但是这三种情形下,因手写字体的不同,和书写人的性情各异而缤彩纷呈,变化万千。每个人都每个人后的艺术意境。如刘风惠大师的通篇可以看到雪花纷飞的天空下那束束梅花在雪中凌寒傲雪的娇美。清代郑板桥的隶书,整个篇幅的观看,如何郑老夫子他一路走来,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而留在一条巷陌石板小道上的足印。好的章法,细看,能欣赏书法自身固有的美,整体而看,还有一种独到"画"的意境。“松柏精神,兰竹气韵",这是笔者对书法点画的追求,也是对书法艺术作品创作时,谋篇布局的整体追求。
书法学习的"五步”"三要素”就是笔者的习书的个人总结。以供简书上写作朋友,在写作的同时,想用书法来调节自己,打发一时半会觉无啥可写时,用书法来收心敛意,澄莹心神,从而激发灵感,然后奋笔疾书,写出自己更多更好的,启迪他人的心智的优秀文章的朋友的参考,借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