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开头是在去年一个阴天的下午写好的,天气刚刚好,不给人出去玩的念想,也没有沉闷到让人想睡觉的程度。
可故事的开头却有些沉闷,恰如趴在柜子上透过窗户看云的你。
说是村子是妖怪变的,妖怪住在山顶的凹洞里,山顶往上正对着的,是永远也不会散去的黑雾。
向所有故事一样,有一部分住在村子里的人掌握魔法,刚刚好够开始一场神奇的冒险,但可能离打败好吃懒做的妖怪还差一些艰苦卓绝的磨练。
少年的爷爷留下一封意味深长的信之后,就离开了村子,按照信上说的,少年笃定是这个奇怪的村子的缘故。
他正要拿出爷爷留给他箱子里金闪闪的宝剑,会集自己从小玩到大的伙伴出发,更远的天上,那根就要用完的笔索然无味地停了下来。
少年只得坐在自己家房顶上日夜等待,等待0.38毫米的油墨哪天铺展开来,才能踏上宿命的征程。
转眼之间一年就过去了,故事还未挥就却已然泛黄,不知道有多少新鲜的剧本溺死在我脑子里。
下雨的夜晚我才按亮灯光,细细描绘半分它们的尸体。
等我读完这本书就写点东西,等我看完电影就写点东西,等我闲下来就写点东西。
我为什么会这么无意识偏执于“等”,又是为什么会这么相信“等一会儿”我就可以写出什么不一样的东西。
早些年的时候写过很多东西,乱七八糟的写,毫无章法的写,有的篇章甚至像稀里糊涂的梦,就那么写了。
写出来自己还不害臊,给这个给那个看,来来回回地看,还让他们把他们的看法写出来,哪好哪不好。
就像是我之前所说的那样,那会我好像在拼命地寻找——认同感。
可是认同感其实是没什么分量的。
最近刚好看到知乎上的一个问题又突然窜上了热搜:问,我们穷极一生,究竟追寻的是什么。
有人说体验,有人说自由,有人说意义,等等等等,答案千奇百怪不尽相同,但坦白讲这些答案并没有什么对错之分,这个问题并没有固定的答案。
怎么会有固定的答案呢。
我们的人生都天差地远,所追寻的东西怎么可能一样,与其思索我们“追寻”的是什么,不如问问自己,需要的是什么。
需求层次理论说,人类的需求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越低层次的反而在需求紧迫程度上高于高层次的。
但是马斯洛自己也说,这样的次序并不是完全固定的,可以变化。一个国家多数人的需要层次结构,是同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文化和人民受教育程度直接相关的。
相比于过去,社会生产力的大幅发展架空了我们这一代人的需求。
为富者的富裕程度足以满足生理需求,社会的繁荣稳定足以满足安全需求,足够的资金作为成本亦可满足社交需求,而资金的副产品——职权能够满足尊重需求,如此人便会陷入作为人类最大的困境——自我实现需求。
这个就是千千万万的人都在追求的东西。我们不妨将其命名为——理想。
经济条件好一点的人就会努力于自我实现,而家境清苦的人在追求理想的同时,希求着能满足生理需求(即最基本的生存需求)。
大概我们都不希望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但是比起这样,更难受的是,做不好自己喜欢的事情。
我每天想着的“写点什么东西”,重点既不在于“写点”,也不在于“东西”,而在于“什么”。
如果你没有感觉出来,不妨在心底默念两边这句话。
这个“什么”里包含着我所有无所事事的期待,和浅尝辄止的失败。但凡希望自己能写出点什么东西的人,骨子里都有那么一点点自命不凡的成分吧。
至于我为什么无意识地偏执于等,是因为我总觉得骑士总要磨好了剑才会去救公主,轻而易举地开始总免不了兴致缺缺地结束。
而“等”这个行为,既可以美其名曰自己是为“开始”做准备,也可以检验一下自己的热情是不是足够持久,以至于配得上认真的开始。
而与其说我是相信自己“等一会儿”可以写出什么东西,不如说这是一种自命不凡的理想主义式自我欺骗,免得承认自己是因为能力不够而选择观望。
我总还觉得,就那么不顾一切大开大合地写,颇有些少年意气在,而现在,我也不再那么执迷于“认同感”,相比于别人的欣赏,我稍微更看重自己的酣畅。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况且只有年幼的骑士才会听到消息就上马去救公主,成熟的骑士根本不喜欢公主(hhh),就更谈不上鲁莽启程了。
所以,在妖怪村子里的少年,在房顶上看了一整年的月亮。
可少年还是想出发的,正如我自己想写点什么东西,可是我又觉得自己暂时没有那个能力。
有一些很棒的创意我害怕把他们糟蹋了,写得不够好,我竟然放弃了他们出现的机会。
等我多看一些书就写……够了。
别等了,写着写着就好了。
我们都想追求有意义的东西,做一点不一样的成就,可是如果总在意做好准备再出发,或许就不会再出发了。
所谓意义好像就是“无意义”的堆砌,因为时间会赋予答案。
很久以前在朋友的QQ空间里看到一句话,曾击中我良久,也让我向往良久,可现在看,我离那个目标还有着不远的距离。
不如把这句话送给你们吧:
无论你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了就不要停止;无论你什么时候结束,重要的是结束了就不要悔恨。
最后请你,想要出发的时候,就出发,在路途上,你才能学会,慢慢抵达。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沉默信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