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一、停运的东方快车
1、妹尾河童的《窥视日本》中提到,曾经一横贯欧亚大陆而闻名于世的东方快车,跨过大海、千里迢迢地从欧洲来到日本,摇身一变,落户在琵琶湖畔,成了旅馆。
2、就是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东方快车谋杀案》和格雷厄姆·格林的《伊斯坦布尔特快》,以及“007系列”中的《来自俄罗斯的爱》等电影中露面的那列快车,自1889年开始直通伊斯坦布尔,从巴黎发车,途径慕尼黑、维也纳、布达佩斯,到达黑海之西、瓦尔纳,然后乘船前往伊斯坦布尔,历经90个小时,是当时连接欧洲和东方最快的交通工具,最豪华的“梦幻列车”卧铺车,由瓦贡里公司生产。
3、购买东方快车的是善于话题营销的红叶饭店,他们买了8节卧铺和一节餐车,停放在有过山车、大型观赏车、丛林浴池的游乐园中。车头是40年代生产的,根据卧铺车厢里的列车员日记,记录到1975年4月19日。
4、据妹尾河童说,改成旅馆后,出人意料的便宜。
二、电视广告制作的背后
1、上世纪80年代,日本家电是中国家庭的顶配,除了质量可靠,与之相伴相生的电视广告也是家喻户晓,在中国的广告公司看来,都是教科书一样的存在。
2、妹尾河童记录了他参与的一次空调广告的拍摄。
3、产品的买点是“完全自动调节”,广告创意采用了当时热播《星球大战》、《遭遇未来》等美国科幻电影,目标用户是在公寓过单身生活的青年人,设置为把空调放在宇宙飞船中。负责拍摄的是正儿八经的电影导演,拍摄前做好了“铅笔素描图”。
4、当年日本还没有放映《遭遇未来》,预计上映时间是2月25日,制作团队要做出一个大的UFO并拍摄完成,并赶在2月10日播出电视广告。
5、美术师从来没有做过这样的道具,要装7000个灯泡,绕14000条线,准备时间比预想的长,大约经过20天才开拍。正式拍摄时间是2天,中间隔3天,每次都从早晨9点到第二天9点,24小时连轴。
6、拍摄现场就是搞人海战术。光操纵华东电阻调压器的就有12个热,变换UFO角度的4人,加上协助拍摄的共30人。这30人都配合导演读秒,时间甚至精确到半秒。
7、我一直对于日本人的服从性以及创造性感到好奇,妹尾河童的这一则记录从一个点上做了解释。
妹尾河童是日本当代有代表性的舞台设计家。他能画出教科书级别的白描效果图。而且每到一处他都会巨细靡遗地把看到的一切画下来,类似我们现在举着手机不停拍照。重点是他做起来兴致勃勃,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而且不搞清楚决不罢休。他真是一个典型的日本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