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小米创始人离职,背后这3点值得深思

小米创始人离职,背后这3点值得深思

作者: 墨多先生 | 来源:发表于2019-12-10 11:55 被阅读0次

    小米最会营销的人退居幕后了。

    11月29日下午,小米联合创始人黎万强在微信朋友圈发声称,自己正式离开小米。

    “近10年征程,感谢雷总,感谢小米并肩作战过的兄弟们,感谢所有媒体朋友、合作伙伴的抬爱和支持。还有天南海北给过我建议和鼓励的米粉朋友!还有我老爸5点摸黑起来煮的那锅开业小米粥,谢谢这滚烫沸腾的10年!”

    雷军也在朋友圈表达了对黎万强的感谢,并给予他高度评价:

    “感谢阿黎创业以来的长期付出和巨大贡献。阿黎带领MIUI、小米网(小米销售与服务体系)、小米品牌市场体系等多项业务持续开荒。在商业模式验证执行、企业文化及品牌建设等多个领域,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作为最好的战友,雷军还表示:

    “希望阿黎从此彻底放飞自我,快意人生。”


    从2009年与雷军共同谋划创业,到2019年正式离开,黎万强是站在雷军边上几率最高的那个男人,一路上战功赫赫:

    作为小米市场营销体系的早期奠基人,没有他就没有米粉;

    作为多次轮岗、开疆辟土的联合创始人,他为小米跻身最年轻世界500强作出巨大贡献。

    中国营销哪家强,小米雷军黎万强。

    作为小米的二号人物,黎万强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01   保持热爱

    曾有记者采访时问他:对于未来有什么期许?

    他回答道:希望一直保持热爱。

    他解释道:

    大家都知道,创业很艰辛。所以对于所有有所成就的人来说,保持对他们所从事的工作的热爱,既是必然也是必须。

    他曾在公众号上这样写道:

    莫奈是印象派画家的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到了1920年,他的画作得到了国家的收藏。但因为白内障手术,他最后几近失明,但是他坚持作画一直到1926年12月5日去世为止。

    雷诺阿也是法国印象派画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在他生命的最后20年中,严重的关节炎极大的限制了他的活动,他不得不坐在轮椅中,依靠助手把画笔递到他的手中他才能继续作画。

    罗丹被誉为是19世纪和20世纪初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雕塑艺术家。其中《地狱之门》这个作品,整整创作了37年,直到去世前一年,他还在继续修改。

    “真的,如果不是热爱,我们很难想象是什么支撑罗丹直到去世前,还在为了一个已经持续了37年的雕塑继续工作。”

    “一个人在事业上所能取得的成就,和他对这份事业的热爱是分不开的。如果你不热爱它,你又怎会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如果你不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又怎能取得高人一等的成就?”

    所以,不同于常人的浅尝辄止,黎万强所有的成就,都带着全身心的投入以及长久坚持。

    这在他作为小米公司联合创始人之前就有显现。

    他曾通过十年积累,从底层设计员一路攀升,坐到金山词霸总经理的职务。

    和雷军一起二次创业后,我们依然能从他的微博点滴里,看到热爱背后的那股投入。

    作为联合创始人,黎万强为了谈合作,曾穿着拖鞋和短裤在雨中狂奔。

    他说,当时觉得自己很屌丝,做不好真的对不起自己。

    早期,当小米科技及MIUI初期人手不够时,他创下43小时不睡觉,亲自设计主要交互及界面的记录。

    后来,公司越来越大,团队节奏也越来越快,很多付出变成了家常便饭的事,比如:

    封闭开15个小时的会:

    周末12点还在和团队一起加班:

    时刻为小米思考创意营销策划:

    凌晨自省:

    通宵工作:

    时刻保持学习:

    到了2014年,紧绷5年的他,在微博上写下:

    2014年,新的起点,保持热爱。

    这一年,小米销量超过了三星和联想,成为中国最大的智能手机生产商,一骑绝尘。

    黎万强曾说过这么一段话:

    创业如创作,从开始第一步到最后冲刺的高光瞬间,掌声与关注之外,更多的是寂寞的长跑。

    能支撑你咬牙坚持的,除了热爱,恐怕别无他途。

    02  不惧挑战

    雷军曾评价黎万强:“小米创业五年,阿黎已成功拓荒两次。”

    第一次是MIUI,第二次是小米网。

    这两次拓荒,让黎万强面临了很多次被“逼疯”的时刻,但他都不畏挑战,顺利完成从0到1的跃迁。

    2010年:最逼疯的是零预算做100万用户

    做MIUI系统时,雷军问:“能不能不花钱把MIUI做到100万(用户)”。

    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但即使很难,黎万强也选择试着完成任务。

    他选择过去在金山被证明最有效、最不花钱的手段:通过论坛做口碑。

    于是,在MIUI早期,黎万强团队满世界泡论坛,找资深用户。

    几个人注册了上百个账户,天天在一些知名安卓论坛里灌水发广告。

    最后终于拉来了1000人。

    然后他们又从中选出100个作为超级用户,参与MIUI的设计、研发、反馈等。

    凭借口碑,很快,MIUI用户开始稳步增长。

    第二个星期200人,第三个星期400人,第五个星期800人。

    截至2013年7月,MIUI的用户数是1700万。

    黎万强成功完成了这个艰难的挑战。

    值得一提的是,MIUI系统积累的用户群,为小米手机问世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大大降低市场风险。

    2011年:最逼疯的是3000万预算被雷总砍了

    2011年6月,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小米网营销负责人,黎万强索性就自己顶上。

    他说:“我们要学习凡客的先进经验,所以就做了一个3000万路牌的方案。”

    结果,雷军对他说:“你做MIUI的时候没花一分钱,做手机是不是也能这样?”

    于是,黎万强只能在“0预算”的前提下想办法。

    为了让更多没见过小米手机的用户,建立对小米的品牌认知,黎万强选择在论坛和微博上找出路。

    后来,他们在微博上策划了第一个活动——“我是手机控”。

    没花一分钱推广,上线后转发量很快就突破10万次,吸引100万用户参与。

    这次,黎万强再次押对了宝,成功找到打开市场的方法。

    可以说,在小米的“互联网思维”体系中,黎万强“社会化营销”是非常核心的一环。

    它带动小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销售奇迹,是前期小米成功的关键。

    黎万强的对手评价他说:完全颠覆了传统手机品牌的营销方式。

    马云也说,从小米学到了营销的新模式。

    2012年:最逼疯的是15万台的小米青春版

    其实2012年5月发布的青春版,原本是准备在2011年8月发布的小米一代。

    但因为一些原因,只能把原定“一代”的青春版放在仓库里,当时有17万台之多。

    小米一代发布半年之后,雷军打算清理17万台的库存。

    于是黎万强立马又面临两个压力:

    一是17万台不是小数目,能不能卖出心里没有底;

    二是青春版与小米一代发布时间相隔较短,两个版本同时销售可能会互相干扰。

    为了顺利卖出17万台,黎万强和团队在微博线上首发的时候,做了一个预热话题,叫做#我的150克青春#。

    最后还和其他六个合伙人一起集体装嫩向《那些年》致敬,回宿舍拍恶搞青春微电影。

    终于,当天的微博有200多万转发,100万的评论。

    至此,危机解除。

    虽然是作为设计而非营销出身,但因为对问题极致的解决,黎万强写的《参与感》一书,成为外界研究小米模式的必读书,也成为2014年度畅销书。

    03  追求极致

    除了对目标高度完成的能力,黎万强身上还有一种追求极致的死磕精神。

    媒体报道称,金山期间,黎万强有时为了得到一个海报或者LOGO的反馈,从六楼一直问到一楼饭堂的厨师。只为把设计的内涵从视觉体验上升到用户体验和营销之中。

    成为小米联合创始人之后,他也还是会较真。

    据说,在小米每次的年度发布会之前,黎万强都会详细研究每一个细节。

    从PPT的色彩、顺序、措辞到每一排椅子的布置和灯光的效果。

    有一次,他甚至发现并指出了小米网上,一个不起眼文案中的错误标点。

    他的同事这样描述他的管理风格——

    “用鞭子抽着你往前走,在他的心中有一把尺子,只有他自己和他的部门都达到尺子上的某一个刻度,他心中的焦虑才会缓解。”

    黎万强曾表示:

    好的设计都是磕出来的。我认为,和同行相比,小米应该是PPT做得最认真的,基本上里面每一页都是海报级别的品质。那我们是怎么做的呢?无他,就是不停的修改,改改改,然后呢?只要还有时间,就接着改。然后呢?再改改!

    有一次,小米年度发布会的PPT一共219页,但为准备它,制作的素材超过了1000页。

    而且在不断压缩,持续筛选中,中间修改更迭的版本还超过了100个。

    写在最后:

    从基层员工到总经理,从设计到营销之父。

    黎万强能获得这样的成绩,很大程度得益于,他对事业保持热爱,对困难不惧挑战,对细节严格把控的性格。

    这世上,人人都想成功。

    而能通过热爱自我驱动,通过困难千锤百炼,持续学习,持续钻研,持续用心做好每一件或大或小事情的人却很少。

    我们看到的黎万强,不只是小米明星创始人成员,也是成千上万成功人士的缩影。

    所以,只有用脚踏实地的勇气和仰望星空的实力,不断自我成长,才能成就自己。

    与君共勉。


    作者简介:墨多先生,北京大学硕士,英国IYIE奖得主,互联网创业者,每年坚持读50本书。个人微信:moduo119。欢迎关注微信订阅号:【墨多先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小米创始人离职,背后这3点值得深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bowg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