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俗语,叫“不怕入错行,就怕嫁错郎”,如果你的另一半跟你话不投机半句多,那你的人生将会彻底失去色彩。如今,我们不再像古代那样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等礼教约束,崇尚自由恋爱,但在正式结婚之前,我还是奉劝各位哥哥姐姐要慎重考虑,认真找对象、好好谈对象,以免后悔莫及。
我们这里所说的“对象”,其实是一个人,一个可能成为你另一半的人。这个人有自己唯一的特征,例如性格外向还是内向,身材苗条还是丰满,样子漂亮还是丑陋,举止文雅还是粗鲁等等,通过这些特征,我们就可以识别这是唯一的那个人,而不是别人。之前我曾经看到过你们的一篇新闻报道,说两个孪生姐妹嫁给了两个孪生兄弟,结果结婚当天洞房的时候就闹出笑话——搞错了。其实呢,就算外貌是多么地相似,但是他们还是有自己的特征的,所以他们才能够区分清楚究竟谁跟谁是一对的。而当天,就算新郎喝多了,但新娘应该也能够分得清呀,所以,我高度怀疑他们是否故意搞错的,嘻嘻,别怪我思想邪恶,其实都是跟你们学的。
前几天,我还看到一篇报道,说中国人由于长期的重男轻女,导致人口出生性别比严重失衡,据说某些地区男女比例达到117比100,这意味着到时候这批孩子长大后,至少会有17个找不到对象而每年都要过“双11”(光棍节)。如果再这样子发展下去,可能在某一天我们在电视里会看到这样一个场景:
在一个灯光昏暗的夜晚,一个孤独的身影坐在江边,嘴里还叼着一根剩下半截的香烟,口中喃喃自语:“天啊,为什么你要这样对我,为什么我喜欢的人都被别人抢走了,你打救打救我这个可怜的男人吧!”这时候,灯柱上的广播十分自觉地响起了陈小春的歌曲“神呀救救我吧……”。
接着,一个阿拉丁从天空中飘来,出现在男人的面前,说:“我可以给你三个愿望。”
那个男人说:“我想找个对象。”
阿拉丁说:“有什么条件?”
男人充满希望地说:“要漂亮的,身材要像志玲姐姐,最好还是个富婆。”
阿拉丁思索片刻,然后说:“对不起,没找着,这样的人都已经成为别人老婆了,请你放宽条件。”
男人虽小有失望,不过想到这样的条件未免过于苛刻,于是说:“那只要漂亮的就可以。”
阿拉丁又思索片刻,然后说:“对不起,没找着,请你放宽条件。不过我要提醒你,你已经用了两次机会,你还剩下一次机会。还有,请你不要说我最后的一个愿望是想再要三个愿望之类,这一招在我这里无效。”
男人本来想说要找个身材好的,或者找个富婆,起码有一样好,但是担心阿拉丁又说“没找着”,想到自己这辈子连女人的手都没碰过,更别说叽叽歪歪了,如果真的找不到老婆,那就只能孤独终老,于是很无奈地说:“那只要她是个女的就行。”
只见那阿拉丁很认真地思索起来,嘴角露出意味深长的微笑,使男人心中砰地一下燃起了希望的火种,然后,只见阿拉丁慢条斯理地说:“对不起,没找着。要不,你考虑考虑我,怎么样?”并向男人抛了个媚眼。
男人当场晕倒!!!
上面我说了那么多话,大家可不要以为我是为了凑字数的。其实,我是想给大家介绍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类、对象。
那什么是“类”呢?类其实就是某一些事物的抽象。听起来很难理解对不对?别慌,其实很好理解的。例如,你们经常会说自己是“人类”,其实就跟我的世界当中的“类”概念非常相似,我们不会对着一只猫、一只狗说这是“人”。虽然我经常能够在街上听到有些女同胞对着自己的宠物说:“宝贝,快过来妈妈这里。”但其实这只是她们一厢情愿而已,估计那猫那狗并不怎么乐意。言归正传,我们之所以不会将猫狗称作人,是因为他们不具备人的特征,例如直立行走、会制造工具等。而“人”这个称谓就是我们对这一类生物的一种抽象,同样道理,老虎、猫、狗等都是一种抽象,都可以称为“类”。而当我们将这个“类”进行特指的时候,那么,这个我们特指的事物就称之为“对象”。例如,当我们谈起“志玲姐姐”的时候,脑海立即会浮现那个美丽的身影,那么这时候“志玲姐姐”就是“人”的一个特指,就可以称为“对象”,因为它是独一无二的。又例如,我们说“狗”是一个“类”,那么当我们说“旺财”的时候就可能会联想到周星驰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中那只可怜的狗,这时候“旺财”就是对象。“类”跟“对象”的关系其实就是“概念”与“特指”的关系,当我们把概念进行具体化,就可以成为对象。
不过,有时候“类”和“对象”的边界并没有那么明显,这也是很多初学者最为困惑的地方。例如,我们说“人”是一个类,“男人”也是一个类,但我们也可以说“男人”是一个对象。例如,在上面阿拉丁跟男人的对话过程中,当我们写到“男人说”的时候,我们就知道,这个“男人”就是指那个找不到老婆的可怜虫,因为这时候的“男人”已经具备了“特指”的意思,已经成为一个“对象”。而这个,其实还可以延伸出我的一个重要特性——多态。什么是“多态”呢?当然不是“有多变态”,而是“多种形态”的意思,就是既可以是这样,也可以是那样。例如,我们在上面对话中的那个男人,他找对象的条件从最初的“美丽、身材好、富婆”放宽为“美丽”,再放宽为“女人”,虽然条件不断放宽,但实际上都是指他未来的老婆。这里他三次提到的女人我们可以理解为一种层级关系,下层的概念要比上层的概念宽泛,就如同一个金字塔。我们将这种概念“从宽到窄”的关系称为“继承”或者“扩展”,而继承的过程其实是不断追加新特征的过程,例如我们可以说“美丽的女人”继承自“女人”,它会比“女人”多了一个特征——美丽的。我们可以将“女人”称为“父类”或者“超类”,将“美丽的女人”称为“子类”或者“派生类”。“继承”的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多态。我们再来看一个场景:
话说风流才子唐伯虎有几位老婆,其中一位叫“春香”,是一个比较文静的老婆,另一位叫“秋香”,是一个比较活泼好动的老婆。在前段时间,唐伯虎分别给他们承诺了要在元宵节带他们去游玩,其中春香是要去家东面的东湖赏花,秋香是要去家的西面的西湖游湖。这一天,春香和秋香都分别打扮了一番,满怀喜悦的心情准备出门,在院子里刚好碰到了在外面快活回来的唐伯虎,异口同声地说“老公,我们出去玩呗。”唐伯虎脱口就说:“老婆,Let's go。”只见春香往东面走,秋香则往西面走……
假设我们将“老婆”,“文静的老婆”、“活泼好动的老婆”分别看做三个类,其中后两者都继承自“老婆”,分别各有自己的特征。当唐伯虎说“老婆”的时候,其实是分别指向了两个特指的“老婆”,也就是两个“对象”,就算他不分别说春香、秋香,两人都能会意。而当他说“Let's go”的时候,两个对象分别作出了不同的反应,所以,对于这时候的“老婆”来说,就具有了多种形态,也就是“多态”。
[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