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

作者: 西牛望月 | 来源:发表于2021-02-11 22:53 被阅读0次

我小时候喜欢过年,除了过年时有肉吃有新衣服穿之外,还特别喜欢过年的种种仪式。

小孩子家家其实就是缺什么就要什么。我小时候,我们家过年是最不注重仪式的,我妈是个超级实在人,她认为仪式基本都是虚头巴脑的,能省略的她都尽可能地省略掉。

比如贴春联这一仪式。

过年时,村里有些人家会贴春联,对孩子来说,春联上写什么不重要,鲜红色的纸往大门墙上那么一贴,破旧房子也焕发出光彩,节日的气氛顿时就浓烈起来了。我那时总觉得贴着对联的那些人家,他们的节一定过的比我们更丰富、更开心,因此很是羡慕。

有一年,我给我妈建议:我们也给大门口贴副对联吧。

我妈说,对联不要钱啊,浪费那钱干啥?还不如买两颗果果糖嘬嘬。

听到我妈说前半句,我很失望,但是后半句说到“果果糖”,我立即开始分泌口水,仿佛已经嘬上了,不由得觉得我妈说得十分在理,放弃了对春联的期待,转而期待“果果糖”。

虽然红红的对联确实能让土砖房屋洋溢出幸福的光彩,但是,与果果糖相比,它算什么!

那时候,果果糖是件稀罕物,偶尔在某家的婚礼上吃到一颗两颗。过年,一般人家是不会去商店买糖果的,都是长辈们在家自己熬制麦芽糖稀,用糖稀制作芝麻锅巴糖、米花糖、黄豆糖(类似沙琪玛)等,吃起来味道的确不错,也甜,但不管怎样那都是些地道的土货啊,哪里比得了商店里卖的水果糖、牛奶糖洋气、高大上!

大年三十过去了,我们家没贴对联,但是,我也没嘬到果果糖。

好在那时村里不贴对联的人家也不在少数,我们家也不算特立独行。另外,买果果糖毕竟是件奢侈的事情,别家小孩也没有。因此,这事儿也没怎么影响我过节的愉快心情。

然而,每到过年,我还是对贴对联这事儿有些许在意,每每走到贴对联的人家门口流连,后来上了学,认识了几个字,也会读读上面的文字,品品其中的意思了。

大多数春联的意思都差不多,就是表达愉快、祝福等内容,我看过也就忘了。

有一副除外。

村里老王家,住在半山腰里,我们家在山顶有一块自留地,到那里去得经过他们家门口。

有一年,年已经过去有一段时间了,我跟着我妈经他们家门前去地里,看见他们家大门口贴着对年,红纸已经有些褪色了,写着十四个大字,我一个字一个字地念出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他们家的茅屋坐西朝东,后窗见岭,门前山下有一个不大不小的池塘。我很震惊——这对联,不单很应景,简直豪气干云!

我那时大约已经上初中了吧,反正知道这句子是出自唐朝杜甫的诗了,直感叹这家人活学活用的本事,觉得老王家里一定有个不得了的人才。

当时忙着感叹去了,没有看横批,又或者是那横批不像上下联一样与众不同,普通得我没有记住,不管怎么样,横批还是有的,大约就是俗气的一类,就像我们现在常见的:

辞旧迎春;欢度春节;万象更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对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burx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