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名: Flatland:A Romance Of Many Dimensions
ISBN: 9787553520643
内容简介:
很难简单概括《平面国》这本书。
它可以是:首次解释"维度"概念的科普读物、脑洞大开的科幻小说、煞有介事的数学童话、剑走偏锋的精神启蒙、辛辣讽喻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寓言。
这本一百年前横空出世的小书,通篇在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散发着浓浓英式幽默,有趣、迷人,令人捧腹 。
它启发过无数大师,深刻影响了现当代科学。“平面国”已然成为全球范围内的超级文化符号。
*********************************
作者在平面宇宙设定基础上,展开细节详实的“平面国”生活画卷。平面国的各形状居民操心自己的国家社会,就像我们操心自己的日常生活。他们住在平面房子里,通过雾气和光线识别他人,靠彼此触摸识别“角度”区分地位。平面国史上还发生通过染色消除阶级而引发的大事件,比起空间世界的人类历史也不遑多让。
故事的主角,一位体面的正方形先生突然遇到了从三维国前来平面国传福音的“球”。他决定跟随这位导师向平面国传播立体空间的真理,却无法用平面国居民能理解的语言去解释高度和上(而不是北)。被人当做疯子后,他写出了这部传世的《平面国》。
作为读者的我们,将在这个故事中获得上帝视角,得以审视自身,以科学的态度,理解“科学的谦卑”
*************
*** 题 献 ***
写给所有空间中的居民
特别献给H·C
本书的作者是一位谦卑的平面国居民
他一开始只知道两二维的世界
后来才有幸被引入三维的空间
作者把这本书献给天空之国的臣民们
希望本书能激励你们不断立下更高的志向
去探索四维、五维、甚至六维的秘密
立体人,你们是比作者更高级的物种
愿探索能拓宽你们的想象
并孕育出最少见、最卓越的美德——谦虚
—— 本书作者正方形
作者简介:
[英] 埃德温·A·艾勃特(1838—1926)
神学家,数学家,26岁就任伦敦城市学校的校长,成为英国首相的老师。
精彩书评:
壹:短评
# 超越时代的作品,在人类真正走进第四维之前,将一直是最伟大的预言和最绝妙的讽刺。
# 饼饼说这本书的营销预算竟只有1194,在外出差的我赶紧买了几本,这周回到家终于把书看完。这竟然是一本19世纪的小说,对多维世界的大胆想象、对阶级固化及性别问题的精准讽刺,都极其超前。在这段封锁读书标记的黑暗时期,看饼饼译后记的“理性的求知是人类最宝贵的品质”,我想我们都是爱这个世界的。——重发一遍
# 没有想到的是,在众多维度世界之中,令我最向往的竟然是一维空间的直线国,因为在直线国里,人们终其一生只能和左右两位邻居见面,而他们的求爱方式则是在101秒世界中的第51秒钟集体发出此生最优美的歌声,在整个宇宙的共振里去寻找与自己歌声完美呼应的对方,并在找到命中注定之人的那一瞬间立刻缔结婚姻,同时产下三个孩子,其中有男孩也有女孩,或许直线国的人们要花费其漫长的一生来搜寻另一半,或许也只需要进行一次大合唱便能进入爱情,wow,这得是多么酷的世界啊!而在一百二十年前写下这段文字的埃德温·A·艾勃特又得是一个多么牛B的人物啊!
# 中二(字面上)的时候看过,非常喜欢!推荐给各位妄想四维空间的“三维平面国”居民~
# 在那个时代难能可贵的女性主义
贰:
来自直线国的人说:请证明平面的存在;
来自平面国的人说:请证明立体的存在;
来自立体国的人说:请证明四维空间的存在。
......
每一个维度,就是一个密不透风的自为的体系,在这个体系内部生存的人,将他们赖以生存的维度囊括为任何“存在”的可能,维度之外没有存在。因此,对于直线国的人,除去左右方向没有其他存在的可能;对于平面国的人,除去前后、左右之外亦无存在的可能;对于立体国的人,他们的存在也仅仅局限于前后、左右、上下而已,就像你我一样,我们无法在时间轴上任意穿行。
一直记得吉米在《月亮忘记了》里面有一句有趣的话:看不见的,就是不存在么?艾勃特的这本书也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是的,看不见的,就是不存在。你说存在一个三维空间的国度,那么请证明给我看。你于是走出了平面向我招手说道,看啊,这就是三维空间。然而你错了,因为一旦走出了平面就是走出了平面国所有对“存在”的定义,那就是不存在。于是一切证明皆惘然;于是让平面国里的人相信三维空间的存在,无异于向无神论者证明上帝。
对于平面国的人来说,三维空间就是“超验”的。说得中性一点,三维空间的体系是“彼岸”,说得过激一点,那就是“异端学说”。其实所谓“异端”,就是体系内话语无法解释的盲区,这个“盲区”必然会对已经趋于完美的符号序列构成严重的威胁。如果“异端”扩散,每一个已经被定义或被定位的符号都需要被重构,而这中间会经历无数次权位的洗牌和信仰的颠覆。
在这里我们再一次地回到了“铁屋子”和“山洞”这两个寓言。一般在这类故事中,总是有一个人很幸运地走了出去——无论是走出了屋子还是走出了山洞,或者像这本书里说的,走出了平面空间。然后这个人在“外面”获得了“真理”或是“神启”,得以俯瞰之前的那个世界,并发现其中的幼稚、可笑、荒谬或是愚昧。
然而无论你走出了屋子、洞穴还是二维空间,为了向你的同伴和家人展现那个更“美好”的世界,是一定要回来的。然后你开始描述外面的世界。里面的人会说,那好,请你将它们证明给我看。你只好摇了摇头放弃了。面对这一整套完美的符号体系,你感到无能为力。你突然发现,那个世界完全外在于他们所定义的“一切”。没办法,你只好一个人孤独地走向“不存在”,咬咬牙,从“他们”的世界彻底消失。
叁:
很有滋味的小说,描述细致笔触幽默。
作者对二维世界不仅有出自逻辑与数学角度的构想(比如平面国的人如何认知这个世界,如何判断男女以及不同个体,如何通过明暗变化与线条长短的配合来判断来者边数等),更延伸到了意识形态、思想文化以及宗教信仰等层面(比如边数决定等级,不同边数的不同社会阶层与分工,等边相对不等边的至上优越性等)。一些具体的历史事件,如Colour Bill Revolution, Purgation of the Irregularities,还有对于教育模式的详细阐述,将二维世界进行了生动的拟人化,并拉起读者与那个世界感同身受的某种共鸣。
当然,最有趣还是通过展示一个二维方块对世界的逻辑与哲学认识,来告诉我们还有一个四维世界等待我们去理解,甚至也许还有更多维世界。目光与思路永远不能受局限。
对一维人而言,二维人能看穿其身体内部并将视线扩展;对二维人而言三维人也能“看透”其身体和建筑物,犹如在身体内侧也有眼。同理推论,四维人也应能同时看到三维人的表面与内里。就好比理论上任意一高纬度看低纬度世界的感觉都是一致的,一切尽在眼前,清晰明了。但要回溯这个流程,让低纬度一方去设想高纬度的世界则难比登天。
O_O似乎只有在心慌方里见到过对四维世界的几何演绎。三体所描述的四维视角,我们的五脏六腑变成了一个有眼的单独维度,文字上也许可能这种对高纬度的描述,但至少就我个人而言,实在是很难脱离理论从实际层面领会那种奥妙。
总而言之,本书最大的妙处,在于其通俗易懂的语言,一方面试图从逻辑数学角度介绍更多的维度,另一方面用通过一个陌生的二维世界,折射出我们这个社会的一些荒谬之处。不管从哪个角度解读,都有很多可引发思考的点。把它读成科幻也可,读成1984那样的社会小说也没问题。
关注朋朋不迷路,发送简信交流更便捷;
更多书单 信息,点击简书个人主页查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