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资治通鉴》913:思考李治与长孙无忌这段对话

《资治通鉴》913:思考李治与长孙无忌这段对话

作者: 花言大帅 | 来源:发表于2024-12-10 23:06 被阅读0次

学习内容:

【原文】

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上之上

永徽元年(庚戌,公元650年)

春正月辛丑朔,改元。

丙午,立妃王氏为皇后。后,思政之孙也。以后父仁祐为特进、魏国公。

己未,以张行成为侍中。

辛酉,上召朝集使,谓曰:“朕初即位,事有不便于百姓者悉宜陈,不尽者更封奏。”自是日引刺史十人入阁,问以百姓疾苦,及其政治。

有洛阳人李弘泰诬告长孙无忌谋反,上命立斩之。无忌与褚遂良同心辅政,上亦尊礼二人,恭己以听之,故永徽之政,百姓阜安,有贞观之遗风。

太宗女衡山公主应适长孙氏,有司以为服既公除,欲以今秋成婚。

于志宁上言:“汉文立制,本为天下百姓。公主服本斩衰,纵使服随例除,岂可情随例改?请俟三年丧毕成婚。”上从之。

二月辛卯,立皇子孝为许王,上金为杞王,素节为雍王。

夏五月壬戌,吐蕃赞普弄赞卒,其嫡子早死,立其孙为赞普。赞普幼弱,政事皆决于国相禄东赞。禄东赞性明达严重,行兵有法,吐蕃所以强大,威服氐、羌,皆其谋也。

六月,高侃击突厥,至阿息山。车鼻可汗召诸部兵皆不赴,与数百骑遁去。侃帅精骑追至金山,擒之以归,其众皆降。

初,阿史那社尔虏龟兹王布失毕,立其弟为王。唐兵既还,其酋长争立,更相攻击。秋八月壬午,诏复以布失毕为龟兹王,遣归国,抚其众。

九月庚子,高侃执车鼻可汗至京师,释之,拜左武卫将军,处其余众于郁督军山,置狼山都督府以统之。以高侃为卫将军。于是突厥尽为封内之臣,分置单于、瀚海二都护府。

单于领狼山、云中、桑乾三都督,苏农等一十四州。瀚海领瀚海、金徽、新黎等七都督,仙萼等八州。各以其酋长为都督、刺史。

癸亥,上出畋,遇雨,问谏议大夫昌乐谷那律曰:“油衣若为则不漏?”对曰:“以瓦为之,必不漏。”上悦,为之罢猎。

李固求解职。冬十月戊辰,解左仆射,以开府仪同三司、同中书门下三品。

己未,监察御史阳武韦思谦劾奏中书令褚遂良抑买中书译语人地。大理少卿张睿册以为准估无罪。

思谦奏曰:“估价之设,备国家所须,臣下交易,岂得准估为定?睿册舞文,附下罔上,罪当诛。”

是日,左迁遂良为同州刺史,睿册循州刺史。思谦名仁约,以字行。

十二月庚午,梓州都督谢万岁、兖州都督谢法兴与黔州都督李孟尝讨琰州叛獠。万岁、法兴入洞招慰,为獠所杀。

二年(辛亥,公元651年)

春正月乙巳,以黄门侍郎宇文节、中书侍郎柳奭并同中书门下三品。奭,亨之兄子,王皇后之舅也。

左骁卫将军、瑶池都督阿史那贺鲁招集离散,庐帐渐盛,闻太宗崩,谋袭取西、庭二州。庭州刺史骆弘义知其谋,表言之,上遣通事舍人桥宝明驰往慰抚。宝明说贺鲁,令长子咥运入宿卫,授右骁卫中郎将,寻复遣归。

咥运乃说其父拥众西走,击破乙毗射匮可汗,并其众,建牙于双河及千泉,自号沙钵罗可汗,咄陆五啜、努失毕五俟斤皆归之,胜兵数十万,与乙毗咄陆可汗连兵,处月、处密及西域诸国多附之。以咥运为莫贺咄叶护。

焉耆王婆伽利卒,国人表请复立故王突骑支。夏四月,诏加突骑支右武卫将军,遣还国。

金州刺史滕王元婴骄奢纵逸,居亮阴(1)中,畋游无节,数夜开城门,劳扰百姓,或引弹弹人,或埋人雪中以戏笑。

上赐书切让之,且曰:“取适之方,亦应多绪,晋灵荒君,何足为则!朕以王至亲,不能致王于法,今书王下上考以愧王心。”

元婴与蒋王恽皆好聚敛,上尝赐诸王帛各五百段,独不及二王,敕曰:“滕叔、蒋兄自能经纪,不须赐物,给麻两车以为钱贯。”二王大惭。

秋七月,西突厥沙钵罗可汗寇庭州,攻陷金岭城及蒲类县,杀略数千人。诏左武候大将军梁建方、右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为弓月道行军总管,右骁卫将军高德逸、右武候将军薛孤吴仁为副,发秦、成、岐、雍府兵三万人及回纥五万骑以讨之。

癸巳,诏诸礼官学士议明堂制度,以高祖配五天帝,太宗配五人帝。

八月己巳,以于志宁为左仆射,张行成为右仆射,高季辅为侍中,志宁、行成仍同中书门下三品。

己卯,郎州白水蛮反,寇麻州,遣左领军将军赵孝祖等发兵讨之。

九月癸巳,废玉华宫为佛寺。戊戌,更命九成宫为万年宫。

庚戌,左武候引驾卢文操逾墙盗左藏物,上以引驾职在纠绳,乃自为盗,命诛之。谏议大夫萧钧谏曰:“文操情实难原,然法不至死。”上乃免文操死,顾侍臣曰:“此真谏议也!”

闰月,长孙无忌等上所删定律令式。甲戌,诏颁之四方。

上谓宰相曰:“闻所在官司,行事犹互观颜面,多不尽公。”

长孙无忌对曰:“此岂敢言无?然肆情曲法,实亦不敢。至于小小收取人情,恐陛下尚不能免。”

无忌以元舅辅政,凡有所言,上无不嘉纳。

冬十一月辛酉,上祀南郊。

癸酉,诏:“自今京官及外州有献鹰隼及犬马者,罪之。”

戊寅,特浪羌酋董悉奉求、辟惠羌酋卜檐莫各帅种落万余户诣茂州内附。

窦州、义州蛮酋李宝诚等反,桂州都督刘伯英讨平之。

郎州道总管赵孝祖讨白水蛮,蛮酋秃磨蒲及俭弥于帅众据险拒战,孝祖皆击斩之。会大雪,蛮饥冻,死亡略尽。

孝祖奏言:“贞观中讨昆州乌蛮,始开青蛉、弄栋为州县。弄栋之西有小勃弄、大勃弄二川,恒扇诱弄栋,欲使之反。其勃弄以西与黄瓜、叶榆、西洱河相接,人众殷实,多于蜀川,无大酋长,好结仇怨,今因破白水之兵,请随便西讨,抚而安之。”敕许之。

十二月壬子,处月朱邪孤注杀招慰使单道惠,与突厥贺鲁相结。

是岁,百济遣使入贡,上戒之,使“勿与新罗、高丽相攻,不然,吾将发兵讨汝矣”。

【原文华译】

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上之上

永徽元年(公元650年)

1 春,正月一日,改年号为永徽。

2 正月六日,立妃王氏为皇后。皇后,是王思政的孙女。封皇后的父亲王仁祐为特进、魏国公。

3 正月十九日,任命张行成为侍中。

4 正月二十一日,高宗召见各地朝集使,对他们说:“朕初即位,政策有不便于百姓的,你们应该全部汇报上来,现在说不完的,回去后可以上呈亲启密奏。”自此每天召刺史十人入阁,问以百姓疾苦及其政治。

有洛阳人李弘泰诬告长孙无忌谋反,高宗立即命令将他斩首。长孙无忌与褚遂良同心辅政,高宗也尊礼二人,恭谨地克制自己,听取他们的意见,所以永徽之政,百姓富足安泰,有贞观之遗风。

5 太宗的女儿衡山公主应该下嫁长孙家,有司认为政府官员的丧服都已脱除,准备在今秋成婚。

于志宁上言说:“汉文帝创立缩短服丧时间的制度,本意是为了服务天下百姓。公主丧服属于最高级的‘斩衰’,就算丧服随惯例脱除,亲情不可跟着更改,请等三年服丧完毕再成婚。”高宗听从。

6 二月二十二日,立皇子李孝为许王,李上金为杞王,李素节为雍王。

7 夏,五月二十四日,吐蕃赞普弄赞去世,他的嫡子早亡,立其孙为赞普。赞普幼弱,政事都由国相禄东赞裁决。禄东赞性情明达庄重,行兵有法,吐蕃得以强大,威服氐、羌,都靠他的谋略。

8 六月,右骁卫军郎将高侃攻击突厥,抵达阿息山。车鼻可汗召诸部兵马,全都不来,可汗只得与数百骑兵逃遁。高侃率精骑兵追至金山,将他生擒返回,其部众全部投降。

9 当初,阿史那社尔俘虏龟兹王布失毕,立他的弟弟为王。唐兵班师后,其酋长争立,相互攻击。秋,八月十六日,皇帝下诏,重新封布失毕为龟兹王,遣返归国,安抚其众。

10 九月四日,高侃押解车鼻可汗抵达京师,皇帝释放他,拜为左武卫将军,将他的残部安置于郁督军山,设置狼山都督府以统领他们。任命高侃为卫将军。于是突厥尽为封内之臣,分别设置单于、瀚海二都护府。

单于统领狼山、云中、桑干三都督,苏农等一十四州;瀚海统领瀚海、金徽、新黎等七都督,仙萼等八州;各以其酋长为都督、刺史。

11 九月二十七日,高宗出猎,遇雨,问谏议大夫昌乐人谷那律说:“雨衣要用什么做才不漏水?”

昌乐谷那律回答说:“用屋瓦做,必定不漏。”太宗喜悦,取消打猎。

12 李勣坚决请求辞职;冬,十月三日,解除李勣左仆射职务,仍保留开府仪同三司、同中书门下三品。

13 十一月二十四日,监察御史、阳武人韦思谦上奏弹劾中书令褚遂良低价强行购买中书译语人(翻译官)的土地。

大理少卿张睿册调查,认为是依照官方评估价格购买,公平无罪。

韦思谦上奏说:“评估价格,是以备国家所需,私下交易,岂能以官府估价为定!张睿册故意曲解政策,攀附大臣,欺君罔上,其罪当诛。”

当天,贬黜褚遂良为同州刺史,张睿册为循州刺史。韦思谦名叫韦仁约,以字行世。

14 十二月五日,梓州都督谢万岁、兖州都督谢法兴与黔州都督李孟尝讨伐琰州叛獠;谢万岁、谢法兴进入獠人山洞招慰,为獠人所杀。

永徽二年(公元651年)

15 春,正月十一日,任命黄门侍郎宇文节、中书侍郎柳奭并为同中书门下三品。柳奭,是柳亨哥哥的儿子,王皇后的舅舅。

阿史那贺鲁听闻太宗崩逝,密谋袭取西州、庭州

16 左骁卫将军、瑶池都督阿史那贺鲁招集离散,庐帐及人口渐渐增加,听闻太宗崩逝,密谋袭取西州、庭州二州。

庭州刺史骆弘义知道他的阴谋,上表报告朝廷,高宗派通事舍人桥宝明飞驰前往慰抚。桥宝明游说贺鲁,送他的长子咥运入宫宿卫,授为右骁卫中郎将,不久再遣返他回国。

咥运于是游说他的父亲率领部族向西迁移,击破乙毘射匮可汗,兼并了他的部众,建牙帐于双河及千泉(柏杨注:吉尔吉斯斯坦北部),自号沙钵罗可汗,

咄陆五啜、努失毕五俟斤都归附他,能胜任作战的士兵达到数十万,与乙毗咄陆可汗交兵不止,处月、处密及西域诸国多归附他。贺鲁任命咥运为莫贺咄叶护。

17 焉耆王婆伽利去世,国人上表,请求复立故王突骑支;夏,四月,皇帝下诏,加授突骑支为右武卫将军,遣返归国。

18 金州刺史、滕王李元婴骄奢纵逸,在守丧期间,游猎无度,数次夜开城门,劳扰百姓,或者以弹弓弹人,或者把人埋在雪中以戏笑。

高宗赐书斥责他,并说:“取乐的办法,也有很多,晋灵公那样的荒唐君主,岂足效法!朕因为叔叔是至亲,不能将你法办,现在把你的年终考评列为‘下上’,让你知道羞愧。”

李元婴与蒋王李恽都好聚敛财富,高宗曾经赏赐诸王绸缎各五百段,唯独不给他们,敕令说:“滕叔、蒋兄自己能发财,不需要赏物;给麻两车,用来捻成绳索穿钱。”二王大为羞惭。

19 秋,七月,西突厥沙钵罗可汗入寇庭州,攻陷金岭城及蒲类县,杀死及掳走数千人。

皇帝下诏,左武候大将军梁建方、右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为弓月道行军总管,右骁卫将军高德逸、右武候将军薛孤、吴仁为副将,征发秦州、成州、岐州、雍州府兵三万人及回纥骑兵五万人讨伐。

20 七月二日,皇帝下诏,命诸礼官学士讨论明堂制度,以高祖配祭五天帝,太宗配祭五人帝。

(五天帝即日中黄帝,日中赤帝,日中白帝,日中青帝,日中黑帝。上古时代中国传说中的五位帝王。《周礼·天官冢宰·大宰》:“祀五帝。”五人帝为东方帝太昊、西方帝少昊、南方帝炎帝、北方帝颛顼、中央帝黄帝。)

21 八月八日,任命于志宁为左仆射,张行成为右仆射,高季辅为侍中;于志宁、张行成仍保留同中书门下三品。

22 八月十八日,郎州白水蛮造反,入寇麻州,朝廷派左领军将军赵孝祖等发兵讨伐。

23 九月三日,废玉华宫为佛寺。九月八日,更命九成宫为万年宫。

24 九月二十日,左武候引驾卢文操翻墙盗窃左藏(国库)财物,高宗认为,引驾的职责是纠正违法,抓捕罪犯,却自己做盗贼,下令诛杀。

谏议大夫萧钧进谏说:“卢文操情节严重,确实不可原谅,但是法不至死。”

高宗于是免卢文操死,回头对侍臣说:“这是真谏议大夫!”

24 闰九月,长孙无忌等上呈所删定的律令,闰九月十四日,皇帝下诏,颁布全国施行。(《永徽令》取代《贞观令》。)

26 高宗对宰相说:“我听说各官府衙门办事的时候,相互照顾脸面,多不能公平。”

长孙无忌回答说:“这样的事,不能说没有;但要说为照顾人情而曲解法律,实在也不敢。至于稍微收取些人情,恐怕陛下也不能免。”

长孙无忌以国舅身份辅政,凡是他说的,高宗无不采纳。

27 冬,十一月二日,高宗在南郊祭天。

28 十一月十四日,皇帝下诏:“从今天开始,京官及外州有进献鹰隼及狗、马的,一律治罪。”

29 十一月十九日,特浪羌酋长董悉奉求、辟惠羌酋长卜檐莫,各率种落一万余户到茂州归附。

30 窦州、义州蛮酋李宝诚等造反,桂州都督刘伯英将他们讨平。

31 郎州道总管赵孝祖讨伐白水蛮,蛮酋秃磨蒲及俭弥于率众据险拒战,赵孝祖将他们都击败斩首。正赶上大雪,蛮人饥冻交迫,几乎死尽。

赵孝祖上奏说:“贞观中讨伐昆州(云南昆明)乌蛮,开辟青蛉、弄栋为州县。弄栋之西有小勃弄、大勃弄两个部落,总是煽动引诱弄栋,要让他们造反。勃弄以西,与黄瓜、叶榆、西洱河相接,人口殷实,比蜀川还多,没有大酋长,相互结仇结怨。现在,我想就用击破白水的军队,继续向西征讨,抚慰安定。”皇帝敕令批准。

32 十二月二十四日,处月酋长朱邪孤注杀死招慰使单道惠,与突厥可汗贺鲁结盟。

33 本年,百济遣使入贡,高宗告诫他说:“不要与新罗、高丽相互攻打,不然,我将发兵讨伐你们。”


【学以致用】

思考李治与长孙无忌这段对话

李治讲话的侧重点是组织的公平性被干扰了。

这是一个可大可小的问题,往大了说,这就是一个大企业病的来源

当这些“互相照顾”凌驾于“公平公正”之上时,整个组织(社会)的生产力与创造力就会被压制。这个组织很快就会陷入“老态”当中,

并且,当这种不公平的事情多了后,就会积累很多不满,从而失去群众的信任(起义)。

而长孙无忌回答的侧重点在于,人情这种东西谁也避免不了。

长孙无忌的话看似很符合情理,但是,这不像是一个高级管理者解决问题的态度与责任

这让我想到了最近胖东来的事件

于东来为什么要宣布员工结婚酒席不超过多少桌,内部员工不允许借钱等等规定呢

这是在把人情给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免得员工在工作时,会顾忌人情往来的干扰,从而对客户、对同事等等有分别心。

更何况,人情也是一种利益,只是有些不以“钱”的方式呈现,

因此,所谓“小小人情”的小字,是多小呢?

那些巨贪,巨大的腐败,是不是从“小”开始的呢?

看长孙无忌的言语,给人的感觉,没有他就没有李唐公司的今天,可有了他,李唐公司可能到不了明天。

这不是说他坏,而是思维理念对组织发展的影响,需要领导者深度思考。

相关文章

  • 位列凌烟阁24功臣之首的长孙无忌,为什么落得个自杀的结果?

    长孙无忌在李世民时期可谓是荣宠之至,在李治即位之后,又封长孙无忌为太尉,再加上是李治的亲舅舅,李治对他非常的信任。...

  • 武则天

    长孙无忌处心积虑、苦心经营,甚至不惜杀戮,一手将李治推上了皇帝的宝座。长孙无忌想到的是,李治生性软弱,好被他控制,...

  • 唐朝大臣长孙无忌的故事

    唐朝大臣长孙无忌的故事 快乐有趣 654年的一天,长孙无忌听说李治废除王后,改立武昭仪,于是联合诸遂良上书复立王后...

  • 门阀士族的兴起和衰落(十):姓氏录

    唐高宗李治时期的顾命大臣长孙无忌的死可以说标志着关西集团中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势力至此消亡。 当然,长孙无忌的死与门...

  • 李恪谋反被杀,是李世民一句玩笑话所致,还是另有隐情?

    李恪并没有谋反,他是被长孙无忌强行牵扯进房遗爱谋反案中的。很多人认为正是当初李世民在长孙无忌面前表示想立李恪为太子...

  • 凌烟阁之长孙无忌——用生命守护(下)

    文|大唐遗少 上一篇 凌烟阁之长孙无忌——用生命守护(中) 下一篇 李孝恭(上) 李世民告诉长孙无忌,这是XXX打...

  • 【八方说辞】长孙无忌

    (1)长孙无忌(对吴王李恪等)展开杀戮,当然不是为了争权夺利而公报私仇,而是为了稳固李治的皇位而采取的行动。不过单...

  • 长孙无忌

    带着皇上的口谕,长孙无忌带领诸多卫士夜闯东宫,见人就杀,整个东宫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太子李承乾沉浸在无尽的悲痛中;...

  • 长孙无忌

    唐继隋粮开盛世,车轮历史永朝前。长孙无忌扶民治,却忌频招反则天。结派拉帮拼势力,勾心斗角枉称贤。成王败寇小人跳,终...

  • 竹韵格律学堂六十七课

    【诗的故事】古典诗词入门难点之一: 理解字义、词义 《欧阳询与长孙无忌》 唐代书法家欧阳询长相不佳,国舅长孙无忌显...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资治通鉴》913:思考李治与长孙无忌这段对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bxrs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