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按时结束了共读,但好像没有以前急于写下来的冲动了。因为今天分享的内容比较集中,观点也大同小异,没有碰撞。这也可能是今天参加的这几个人都是来自一个区域,经历、思想相近的缘故吧,所以和不同行业、不同地域的人共读,更能有火花碰撞,更能拓展思维。
今天开始共读第十四章,这是《论语》中最长的一章,读一遍就要十分钟,于是我们改为两天读一半,四天读完。
在读的过程中,最有感触或者最贴近自己的是第八则:爱之,能毋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钱穆在《论语新解》中写到:劳谓勉其勤劳。爱其人,则必鞭策其人于勤劳,始是真爱。诲者,教诲使趋于正。忠于人,则必以正道规诲之,始是忠之大。这让我想起,四部曲里经常说的一句话:对孩子最大的爱是让孩子去付出,去爱更多的人。而我们大多数人是相反的,认为对孩子最大的爱,是给孩子更多的付出,给孩子更多的爱。想想自己,包括自己的家人也是在这样的错误知见的支配下教育孩子的。爱之不以道,则害之!想想那些妈宝男、啃老族不是这样吗?远的不说,我的家人不是这样吗,由于家人不让他干活,到现在他的认知还是好逸恶劳。
昨天和老公一起带着宁宁去参观古动物博物馆,孩子一走路就喊累,老公就背着他上楼下楼,看着周围无论大孩子还是小孩子都是自己步行,我都感觉丢人。这时忽然认识到,娇纵孩子是最容易做到的,而培养孩子自立自强是难得,因为要培养孩子自立自强,作为家长首先要过自己这一关,过自己的认知观,改变自己的认知,从为孩子的长远计出发。再一点,自己是爱劳动的,体会到了付出的快乐。
大家感触比较深的另一则是“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这句话是说,贫穷而不抱怨,难,也就是“贫而乐“,难!富贵了而不骄横,易。人要活着,首先基本的生存物质得具备,如果食不果腹,很难不抱怨,很多人就是越穷越抱怨,越抱怨越穷,一直跳不出这个怪圈。所以抱怨是不能解决贫穷问题的,斩断穷苗的方法时,改变自己(改变思维方式,立下志向),撕一个口子,跳出穷的循环。
富而无骄,易。因为大多数人是通过自己一滴滴汗水累积起来的财富,所以他们深知财富来之不易,所以富足了,仍秉持节俭之风,低调内敛。而往往那些一夜暴富者,会富而骄,这样的结果是,财富走得也快。
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知识分子要“以天下为己任“不能贪恋安逸的舒适区“,不能只考虑自己的名利,这才能称为士。这时,英提到了我,不能站在全县角度思考,总是在一校,一班,一课堂,这怎么能让我区新教育走远呢?
想想也是,以后要努力以更大的视角,利于更多人的角度去做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