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习之17-09-2
【原文】大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鼓方叔入于河,播鼗武入于汉,少师阳、击磬襄入于海。
【白话】太师挚逃到了齐国,亚饭乐师干逃到了楚国,三饭乐师缭逃到了蔡国,四饭乐师缺逃到了秦国。打鼓的方叔入居黄河之滨,摇小鼓的武入居汉水之涯,少师阳和击磬的襄入居海边。
【思考之四】古代诸侯宴请使臣时,宴会上通常选用《鹿鸣》《四牡》《皇皇者华》这三首乐歌,请谈谈如此乐事安排能达成的效果。
古时候,礼乐就是治理.国.家最理想、最有效的方式,乐师的地位和待遇都是很高的。《周礼注疏》说:“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焉。……以乐德教国子,中、和、祗、庸、孝、友;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以乐舞教国子,舞《云门》《大卷》《大咸》《大磬》《大夏》《大濩》《大武》。”周朝时期,教育是以音乐作为德行、言语、舞蹈等学科的基本载体。而朝庭的乐官承担对胄子、国子、卿大夫子弟等的教育,就是负责培养帝王、国.君接班人和贵族弟子继承人等任务。
因此,天子、诸侯宴请使臣时,宴会上通常吟唱《鹿鸣》《四牡》《皇皇者华》这三首乐歌。其实,不仅如此,《学记》记载,古时候太学开小之始,也要吟诵这三首诗(“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让学生一入学就树立远大的志向。
第一首《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唱的是天子、诸侯款待嘉宾的场景。以鹿鸣食草,相呼而共食起兴,一唱出来就营造了祥和欢快的氛围,让人与人初见的拘谨和紧张,马上宽松下来。而后鼓瑟吹笙等奏乐活动,又献上礼物,最后上升到“示我周行、德音孔昭”的高度,既歌唱主人的敬客,又歌唱嘉宾的懿德,热情、庄重还有道德教化都寓于其中。
第二首《四牡》:“四牡騑騑,周道倭迟。岂不怀归?王事靡盬,我心伤悲……”四匹雄壮的骏马向前飞奔,宽广的大路遥迢而又漫长。难道我不想回到我的家乡?但君王的差使还没有完成,我内心里禁不住暗暗悲伤。这首歌唱一个奔波在外的小官吏,驾驶四马快车奔走在漫长征途中而思念故乡、思念父母的心情。听起来好像一个小公务员在发牢骚,但他没有因此而废弃王事,而是兢兢业业,努力把天子交给的工作干好。一个因为王事不止而无法归家的人受到宴请,又在宴会上听到对方以隆重的礼乐,歌唱你的功劳苦楚,你会是个什么心情,一定感受到被深刻理解和感动,这就是乐的功能“和”。
《皇皇者华》:“皇皇者华,于彼原隰。駪駪征夫,每怀靡及。我马维驹,六辔如濡。载驰载驱,周爰咨诹……”绚烂光彩的花朵,在那原野的湿地。众多疾行的征夫,每每心怀难及事。我的马儿是小驹,六根缰绳如浸湿。驱策马儿疾奔驰,广访贤士共商酌。这是讲周朝专门设有“咨访”的官员,他们奉国.君之名,深入民间,一方面体察民情,明治政得失;一方面也探求贤才,为国所用。这首诗就是歌唱他们身负使命、劳碌奔波。不断变易字眼言“我马”“六辔”,展现出他们经历了路途遥远,历时持久。不断重复地唱“载驰载驱”,则表现使臣不辞艰辛、遍访贤才,也从侧面展现出国君“求贤若渴、礼贤下士”。
这三首歌一唱,各种欢迎、慰问,各种情感、宗旨都表达得淋漓尽致。不仅使听者会大受感动,也更加激励所有人为国为民的心志。所以《孟子·尽心上》说:“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用这样的音乐歌唱来欢迎使臣,表达情感,就比说话强太多了!这就是古乐的“和邦国、谐万民”。天下大和,非常得凝聚人心。
【思考之五】古人对音乐的理解令人惊叹的层次。
《礼记·乐记》说“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唯君子为能知乐。是故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所有的音是在人心中产生的,乐与伦理是相通的。所以单知声而不知音的,是禽兽;知音而不知乐的,是普通百姓。详细审察声就了解音,详细审察音就了解乐,详细审察乐就了解政.治,治理天下的方法也就完备了。古人对音乐的理解实在是让人惊叹!
孔子年轻时跟师襄学琴,一个曲子弹到最后,孔子不仅知道作曲者是谁,甚至样貌都能清晰浮现眼前;颜渊听到人的哭声就知道人家发生了什么事,他们都是真懂声音的人。
春秋时期的著名乐师师旷,更博学多才,尤精音乐,善弹琴,辨音力极强。公元前555年,晋平公联合其他诸侯,发兵攻打齐国,齐国军队寡不敌众,在深夜仓皇而逃。师旷在未去实地侦查的情况下,凭借自己的敏锐听觉第一时间告诉晋平公说:乌鸦的声音愉快,齐军恐怕逃走了。当时,晋平公喜欢新声(流行音乐),有一次他让师涓演奏新曲,师旷当场严厉指出,这是“靡靡之音”“亡国之音”。晋平公说:这乐曲很好听啊,怎么会是亡国之音?师旷说:这是商朝末年师延为商纣王所作,后来商纣王无道,被周武王讨灭了,师延自知助纣为虐害怕处罚,就在走投无路时,抱着琴跳进濮河自尽了。所以,这音乐一定是在濮河边听来的。这音乐很不吉利,谁要沉醉于它,谁的国家定会衰落。所以不能让师涓奏完这支曲子。
【思考之六】《论语》中为什么如此详细的记录了八位乐师离开故国的去向?
本章为什么详细的记录八位乐师离开故国的去向,这在《论语》中十分罕见。钱穆先生说:“此章记鲁衰,乐官四散,逾河蹈海以去,云天苍凉,斯人寥落。记者附诸此篇,盖不胜其今昔之悲感。”记录这一篇是表达了记录者对世事变迁的凄怆感慨:“记此八人,亦所以追思孔子也”,记录这八位乐师也是追思孔子。《论语集说》说“夫子虑乐师去而遗音绝,于是笔其所适之所于简,使后人知而求之,则犹或有所考也。”孔子担心乐师隐匿、古圣先王的音乐断绝了传承,于是记录下乐师去了哪里,留下踪迹,待后人知而求之的时候,有所考据。所以,本章表面是在记录乐人的去处,实则也在传递一个重要的讯息:礼乐传承,期待后继有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