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用户要学会给它们“好处”
我们在超市买东西的时候,应该都遇到过这种事:导购员吧啦吧啦跟你说了大半天,什么“这个洗发水长效去屑啊、那个洗衣液不伤手啊”什么的,可你就是听不进去,甚至连听都懒得听。为啥会这样呢?这是因为商家啊,总是过于专注去宣传产品的功能,滔滔不绝地给用户介绍,但这么做一点用都没有,用户凭啥听你说这些功能呢?对他又有啥价值呢?
所以,如果想要让用户对你的产品有好感,就得给他们一些“好处”。什么叫“好处”呢?就是从用户角度出发,告诉他们,用你的产品能干什么。
公众号“三节课”对怎么给用户“好处”这事提出了一套方法论,我们来看看是咋说的:
文章里就说啊,当年乔布斯研发了iPod,那个时候各种MP3设备已经火了好多年了,市场资源都被瓜分的差不多了,苹果一点也不突出,索尼、三星和松下才是这行里的三巨头。
所有人都觉得乔布斯没啥胜算。但结果呢,iPod面市以后大获全胜,消费者的赞美不绝于耳。
为啥乔布斯能成功呢?很多人都说,那是因为iPod亮点多啊、与众不同啊之类的。但实际上并不是,iPod的成功,关键在,乔布斯给iPod写了一个特别牛的slogan:“将1000首歌装进你的口袋”,这就让用户瞬间觉得自己变成了一个有质感的人。再看看同时期的其他产品,只会说什么“有1GB存储空间的MP3播放器”啊、“1G只要399啊”、“超长播放时间啊”什么的,土的要死。突然来个iPod告诉你,你可以把1000首歌装进口袋里,想想什么感觉?
但是你千万别以为iPod的成功只是因为一句slogan误打误撞,人家是实实在在地抓住了用户心理,那就是,每个人都渴望自己能变得更好、更厉害、更牛。但如果你在宣传产品功能的时候,只告诉用户这东西能做什么,跟用户连半毛钱关系都没有啊,那些功能他可能一辈子都用不上啊。所以你得告诉用户这个产品有啥用,他用了你的东西以后,能得到啥好处。只要拥有它,就能让用户获得一个新本领,让他变得更好、更牛,这才能打动他买你的东西。
比如说,有一个顾客,要打一个直径25厘米的洞,他到你这来买钻头,如果你一直跟他说,啊,您看我的钻头多么完美啊、用的都是多棒的材质啊、各种功能都有啊。那也许这顾客不仅不会被你打动,还会觉得你小子话太多,受不了,直接走人了。如果你换一种方法,直接就告诉他,您用我这钻头,可以完美地打一个直径25厘米的洞,那效果肯定不一样。因为他需要的就是要打这么个洞,完美的尺寸让他觉得可以把这事做到极致,这种诱惑谁能拒绝得了?
这种“好处导向型”的方法,不少产品都在用,效果都很棒,比如说,印象笔记——为你记录一切——直接了当地就告诉用户,它能给你的好处就是这个,直接、简单、粗暴、不说废话;推特——开始一段对话,发现你的兴趣所在,了解世界在发生什么——意思就是说,你只要用推特,你又能找到自己的兴趣,又能了解世界,这听着多爽啊;再比如,领英——在你的领域变的优秀——只要你用领英,就能在工作领域变优秀,谁不想变优秀啊?
所以,想打动用户,就别总是强调你的产品能做什么,没人愿意浪费宝贵时间,去听你吹跟他无关的东西,你要告诉用户的是,用了你的东西,他们能做什么,或是能变成啥样。只有明确把这种实际的好处告诉用户,让他们意识到,用了这个产品真的能有不少好处哎,他们才会停下脚步,认真了解,然后买你的东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