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份,我在写销售报告之前和营销2部的老刘聊过。
基本上都是些场面话,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东西。
毕竟两个部门如果太亲近,会给别人落下口实。
不过私底下倒是会就一些信息交换,主要是交换。
因为都是从陈总手下出来的,自然有着一份香火情。
可到了8,9月份时,我的区域有了一丝变化。
属于那种悄悄地进村,打枪的不要的变化。
我开始有三两个小的供应商出现了涨价,两三个销售商进货低于正常月份的货量。
虽然偶尔变化一下,但用心太明显,显然就是经常浮动,突然断供,或者是突然停止销售。
前期都是铺垫。
通过蚂蚁搬家式的方式慢慢隔断我们之间的联系,只不过范围有点大,让我一时摸不着头脑。
一开始我也没在意,毕竟两三个变化属于浮动范围,即使他们直接从系统里出去也没啥大问题。
可到了十月初,我一开始想的情况还是出现了。
只不过我调查之后,鼻子差点气歪了。
撬我销售商的居然就是老刘的团队。
这会我才想起来,六月份写报告之前,我和老刘有过一次偶遇的谈话。
因为业绩上涨,自然就志得意满。
说话间不知觉透漏了些许,就被这些聪明人发现了。
下面的一个销售商,是一家大公司经理的连襟,通过关系,能和这家大公司打通联系。
一个小的供货商,是供货分销都做,是另一家做渠道的亲戚。
这些都是我平时维护和关注的人,虽然看起来不起眼,但是却是流通和供给的人脉。
老刘通过进货和供货两方变化,扰乱我的视线,弄不清对方真是意图。
最终目的是想撬走我的两个经销大户。
我却在不经意间透漏的他们的丝丝信息,就被老刘别有用心的挖掘了,手段高明。
我们虽然是一个公司,但是属于两个竞争团队。
从大了说,都是为了公司利益,从小了说,关乎到团队每个人的利益。
我们团队通过十多天的努力,把原来属于自己的关系争取过来,并且通过总裁办公室把这件事做了备忘录。
这也是典型的公司内耗。
老刘团队的业绩虽然差一点。但公平而言还是一个非常有竞争力的团队。
我后来反思,人在职场。如果本就是两个团队。最好不要相互横跨,有可能会影响团队利益。甚至是泄露一些东西。
再一个,不管你再聪明,再谨慎,还是要多说客气话,少说甚至不说一些关于本职的语言。
最后,一定不要骄傲,说不定下一秒,就是悲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