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我之前准备过几次注会的会计科目,15年花了一个暑假的时间,家都没有回,就是待在学校里面复习。烈日炎炎、食堂的饭菜难吃,图书馆空调太冷,为了考注会,我都尽量去适应。
我的策略就是去听东奥、中华的会计老师视频——免费的,微信里随处都可以找到百度网盘链接,张志凤听不懂就听郭建华,听一遍不懂就听两遍。但是,也就仅限于“听”了。题目很少做,听课的时候貌似懂了,题目不做,实际上也只是“感觉”自己懂了。分录只是去看,怎么记得住。
会计基础班150个课时,听了后面忘了前面,反正每天花了时间去听,也“貌似”看起来在努力,实际效果呢,不问,也不敢去问自己。
如果走在正确的道上面,即使速度慢也会到达;道不对,术的层面上越努力,错的越多、错的越快。
用战术上的努力掩盖战术上的懒惰,以为说的是别人,其实自己也在坑里还不自知。
2.
要做自己擅长的事情。
今天发现了两款微信的小程序游戏——跳格子和王者对决,前者考验手感,我从小打篮球投篮的感觉超好,自认为玩这个在行;后者考中小学基础知识,主要涉及语文、地理、物化、生物、常识、文学加上新鲜的见闻,属于百科答题类的应用,我从小爱“死记硬背”,读到硕士毕业,鸡零狗碎的“知识点”积累了不少,感叹终于发挥了用处,短时间内升到了“钻石”。
做擅长的事情,能给自己带来正向的反馈;越做反馈越好、越爱做、越想做,乐此不疲。
我从小自认为英语不错,三年级的时候我爸送我去学“剑桥英语”。那个时候我们三年级还没有开英语课,等于是提前“抢跑”,我和很多四五年级的大孩子一起上辅导班。辅导班上,有的孩子的家长也来学,现在想想还真是有远见,家长的持续学习能力也能影响孩子,起码回家之后能够督促着孩子复习。
我爸妈属于那种不管我学习的,所以我就课上听一听,下课了到家也不复习。逐渐的,就跟不上班级的进度了,成了英语辅导班上不折不扣的差生,每周末的英语课成了负担。一年过后,别的同学升上了辅导班2年级,我爸一狠心,让我“复读”一年英语辅导班。
由于我之前上过一年,虽然学的很差,但是跟没学过的新同学比,我还是领先的。所以靠着吃老本沾沾自喜,但是由于我每次上过课不复习,下周上课的时候就记不得,逐渐新的班的上课进度追上了我的”老本‘,不知不觉中,我又成了差生。
老爸忍无可忍了,有一天在家里“心血来潮”,说要让我默写单词。这下我才发现,我连26个字母都没记全,g和j都分不清。我爸当时就火了,我吓得赶紧从26个字母开始、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背,不知道怎么的,就有点小感觉了,就学通了,可能就像笑来老师说的,人人都能用英语,我入门了。
六年级的某一天,班级突然说要考默写单词,其他人都蒙蔽了,当时英语都不作为小升初的考试科目的,大家都没怎么正儿八经学过,没想到我在家里被逼着背的单词派上了用场,考了班级前几名,当时很多人不及格的,这件事给予了我莫大的鼓舞,从那个时候起就喜欢上了英语。从初一到高中三年到大学,即使我的其他科目占不到优势,英语成绩在班级总是靠前的,即使在学生英语比较好的上海读大学,我的四六级成绩也是前15%,后来没有坚持下去,没有考托福和雅思,现在工作也用不到了,想来也挺可惜的。
本科我分到的专业是我最头疼的计算机,我很早就想转专业,转不了就很早决定了要考研,现在想来,如果本科能学英语,应该是个不错的路径,哎,不知道有没有机会了。
在英语这件事上我是比较自信的。
3.
我从小练过乒乓球,反应速度很快。导致了我踢足球在门前很有嗅觉,一有机会就能进球。
我的数学不好、动手能力差、理解+记忆类的科目比较擅长,比如英语、历史、法律,都是我学起来不难的科目。
4.
今天玩这两款游戏想起来,玩我擅长的东西,要求反应快、语言相关、记忆力好、有点知识面的工作应该会让我做起来上瘾吧。
我也认为自己的悟性——元认知能力不差的,看后续有没有办法找到让我“上瘾”的工作才好呢。
就像每天打自己擅长的游戏一样,还能赚钱。那我一定舍不得睡觉,每天都“打”,可以赚很多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