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问三个问题:
你有没有遗憾?
现在还遗憾着吗?
你为此做过什么吗?
问这三个问题,我是想表达,有时候所谓的遗憾只是不甘心,或者是试图从遗憾中抓取些什么,今天与孩子的交流中, 发现我的遗憾就是这样,分享来,与同样有遗憾的朋友一起治愈自己。
事情是这样的。
有时候的给予更像是弥补未被满足的自己。
我坚持让孩子学钢琴就是这样,事实上她并不喜欢。
所以每次上课前我都鼓励她,承诺上完课给她奖励,或者长篇大论讲道理。
开篇大多是:
“我小时候家里穷,想学钢琴,没得学,一直是个遗憾……”
关“我小时候”,我讲的声情并茂。
与以往不同的是,小家伙并没有噘嘴一言不发。
她安静地听着,在我哀叹“终成遗憾”的时候,她眼睛一亮。
“你小时候不能学,现在可以跟着李老师学呀”
教钢琴的李老师无论是线下上课还是疫情期间上网课,都要求家长全程陪同,也确实有家长跟孩子一起学,而且可以很好的帮助孩子练琴。
抱着遗憾的我,居然没学,这么好的机会。
潜意识的选择,是她命运的操盘手。可见一斑。
遗憾也露出了真面目。在回忆遗憾中,我回味着童年物质的贫瘠与生活的安逸,也躲避着自己不曾为之努力的事实
那些不甘心,是我要达成某个愿望它却没有自己实现。
觉察到这里,我想,如果真的遗憾,我可以做点什么。
而不必限定在那些叫做“小时候家里穷”的剧情里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