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夏闲云 闲云醉语
在过去的生命中,我没有意识到,我喜欢书画、喜欢白色衣服,甚至喜欢兰、喜欢茶都源于我的审美角度和审美能力。换句话说,我所有比较特殊的喜好(甚至可以说,我所有的喜好),首先源于我的审美角度和审美能力。
当意识到上面所说的内容后,我似乎真正地懂得了生命的趣味。
01
有人说:“哲学的最高境界是美”,有人说:“艺术的最高境界是哲学”,有人说:“美的最高境界是哲学”。过去,我也以为美和哲学都是比较高的境界。当懂得了生命的趣味之后,我豁然明白,美和审美是与生俱来的能力,哲学是生命最基本的需求,活着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审美、学会审美和不断地提高审美能力。
美和审美是与生俱来的能力。但随着岁月的打磨,人们学会了人情世故、学会了伪装、学会了附和,等等,也就逐渐地丧失了自己应有的美和审美能力。与此同时,也就忽略了生命最基本的需要。当人们忽略了生命最基本的需要,对物质、对他人的要求也就与日俱增,直到欲壑难填。
试想,当我们丧失了生命最基本的需要,又有什么能真正地满足我们生命的需要呢?
正如两个相爱的人,相处时间久了很容易变成彼此相伴甚或彼此相厌,人们往往会忽略最初“爱”与“被爱”的需要,转而关注“你”和“我”的需要。当失去了“爱”与“被爱”的需要,两个人在一起又如何相爱呢?
美和审美的能力也好,生命的基本需要也好,爱与被爱也好,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大的变化呢?原因很简单,我们的人生由主动审美模式切换成了被动审美模式,即我们的生命由主动存在变成了被动存在。在这样的前提下,纵使我们拼了命去努力,也难以真正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02
比如,学习书画本是我生命的需要。可是,年轻的时候,我觉得书画艺术是至高至尚的,是我这种粗鄙之人无法企及的,所以我连学习书画的念都不敢动。那个时候,我到处搜罗各种画册,并偷偷地反复翻看,生怕被人家发现我在高攀艺术。
后来,我终于壮着胆子开始学习书画。可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依然忽略了自身的需要,而去关注所谓的艺术的需要和要求,继而去学习历代艺术家的种种先进之处。甚至,每当有人向我推荐某门派或某大家的作品后,我都会默默地用心学习一番。遗憾的是,我越是如此用心地学习,我在书画方面的学习越是步履艰难,甚至会连连倒退。
最为困苦的时候,我刚刚领悟到了一种笔法,立马忘记了先前所领悟的种种,现实的表现则是我刚刚可以画出一点貌似的意境就忘了如何下笔。
我是一个极为关注生命本身的人,当我脱离了生命的需要,进入了被动审美模式,怎么能够学习好书画!
03
当所做的事情脱离了生命的需要即进入了被动审美模式,纵使有的人可以把事情做得很精彩(哪怕取得了满堂的喝彩),让TA的心得到了满足,也无法令TA的生命得到满足。这也就是很多貌似成功人士,在人前时信心满满,在人后时落寞难安的真正原因所在。
同样,一个脱离了生命需要的人所取得的精彩或“精彩”都是短暂的,难以历久弥新——正如无根之树。比如,一位画家的画可能被当代认同,但很难世世代代流传。在一个虚浮的时代,所谓的精品可能并无艺术价值。
人们常说的要保持学习的状态,正是契合了“满足生命的需要”。不论在生活中、工作中,还是在学习中,开启主动审美模式,是爱惜生命的最基本的表现。
编辑:清悦
图片:闲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