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人情似水分高下,世事如云任卷舒。”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跟潮起潮落的江水一样,变化莫测。这人世间之事,也跟天上的云朵一样,飘来飘去,朦胧迷糊。
身处于纷繁复杂的江湖当中,我们会遇到不同的人。有谦和儒雅的君子,也有到处搞事的小人。从数量上看,依旧是小人偏多。
这里谈到的小人,是指阻碍我们发展,让我们处处吃亏的人。这些人,要么跟我们有仇,要么跟我们有一定的矛盾和利益纷争。
面对小人,我们该如何是好呢?不少人都选择跟小人硬碰硬,那是有问题的。盲目去硬碰硬,不过是瓷器碰破瓦罢了,吃亏的还是我们。
遇到小人,最好的做法,并非硬碰硬,而是有这几种手段。
一、“打太极”而不得罪人。
有一位老江湖说过,这世上有那么多你看不惯的人,难道你要一一得罪吗?肯定不是这样做的。该有的关系,还是要有。至于关系好不好,就两说了。
绝大多数人都有一个人性的弱点,看某些人不顺眼,就在脸上显露出厌恶的神情,而且跟别人对着干,过刚而不柔。
到处树敌,其实很危险。被人欺负,无限度退让,也是懦弱的行为。对此,我们只能采取一种办法,刚柔并济。
要想把“刚柔并济”这一点做到极致,我们就得学会“打太极”。无论面对什么人与事,都能轻松推开,片叶不沾身。
对于“打太极”,很多人都认为这是取巧的行为,不够正派。事实上,打太极是人情社会中的常态,你不对别人打太极,别人就会趁机伤害你。
唯有将一切危及自己的人与事推开,绵里藏针,让别人摸不透,才能更好地保全自己。
二、对方势力太大,就该“为人只说三分话”。
明朝初年,朱元璋就找来御史中丞刘伯温,问道:“刘基,你认为谁适合当宰相呢?”刘伯温回应:“臣不知。”
朱元璋就开门见山了,问道:“你觉得杨宪此人如何?”刘基回应:“杨宪此人肚量太小,虽然才干,但做不了宰相。”
朱元璋继续问:“那汪广洋如何?”刘基回应:“汪广洋此人德行很浅薄,也不适合当宰相。”
朱元璋有点发怒了:“那胡惟庸如何?”刘基回应:“胡惟庸此人现在看起来平平凡凡,可他有野心,未来不好控制,也不适合。”
这番话传到了胡惟庸耳中,从而激怒了他。结果就是,胡惟庸毒死了刘伯温,而胡惟庸也被朱元璋铲除了。可惜的,还是身为替死鬼的刘伯温。
为什么刘伯温不得善终?因为他不懂得“避人锋芒”,说话太老实了,以至于被人憎恨。如此,不得善终就是注定的命运了。
三、要有“惹不起,躲得起”的智慧。
在唐朝中期,一代名将郭子仪征战四方,安定天下,权势地位不可谓不大。皇帝忌惮郭子仪,就让宦官鱼朝恩来牵制他。
鱼朝恩此人有个特点,那就是飞扬跋扈,有一点权势就飘了,忘了自己姓甚名谁。所以,鱼朝恩就在暗中搞事情。
郭子仪外出打仗时,后方的鱼朝恩竟然掘了郭子仪家族的祖坟。这件事让郭子仪的手下大怒,还劝郭子仪要出兵灭了这宦官。
郭子仪拒绝了,他没有跟鱼朝恩计较,反而原谅了他。还上书说,自己带兵不利,祖坟被掘是上天的惩罚,臣也不怨别人。
不久后,鱼朝恩就被杀掉了,而郭子仪依旧稳如泰山。正因为有这种“惹不起,躲得起”的智慧,所以皇帝很放心郭子仪,也没有为难他的意思。
一个人,本事再大,在某些不可抗拒的问题面前,还是要低头的。一时低头,只是为了更好地活到最后。
四、保持“神秘感”,不透露自己的真实情况。
在心理学中,有这么一个说法:所有良好的关系,都建立在有“神秘感”的基础上。
所谓的“神秘感”,就是让别人搞不清楚我们的底细。唯有做到这一点,别人才不会轻易冒犯我们,还会对我们特别尊敬。
你的某个同事是小人,身边人都隐藏得特别好,就你被别人摸透了,那别人就会针对你,把你当成软柿子来拿捏。
反之,身边人都不懂得隐藏,就你步步为营,谨小慎微,让人搞不清楚你的目的,那别人就会适度尊重你,不敢轻易对你动手动脚。
保持神秘感,要做到这三点。首先,守口如瓶,不该说的话不说;其次,把原则亮出来,而隐藏自己的弱点;第三,修炼城府,暗中带刺。
别人摸不透你,自然就不会跟你为敌。说到底,保持神秘感,才是保命之道。
文/舒山有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