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瑜伽角度看知行合一

瑜伽角度看知行合一

作者: snoweim | 来源:发表于2019-03-03 06:56 被阅读0次

刚刚看到祖亦老师之前瑜伽课上讲到的,被一位叫麦子的同学整理过来。现分享给大家,细细品味:

理论、概念上的沟通——是在更隐形的场做调整。语言背后最深层的意思是:音震,波。影响人际的因素很多,还包括声音、气场、气息。感知瑜伽可以是多维度,多层次的。

所以,理论的教授,隐形的对身体的改变是存在的。越趋向于用心理来练瑜伽,身体的变化越快。反之,用动作来练瑜伽,身体的纾解则慢、费力。

事情背后有共通的本质原因,例如:身体的缰紧,不排除物质的老化,但这是共性的,却出现个体不同的状态。心灵的状态,跟身体以某种方式匹配的。瑜伽关注的是匹配的原因,不是研究身体如何变柔软,也不是研究心理,而是匹配程度。

知行合一,人就会喜悦、健康。国学、养生的热潮。若知99,仅做1,所以98的差距令人有诸多不接。如若知5,行4,差距仅为1,则此人呈现成熟、智慧、稳定。心理知道的速度非常快,而身体的速度是跟不上的。

瑜伽就是调频,使得身心处于合适的频率,则健康、喜乐自然出来。80Hz不需要去强求300Hz的健康和喜乐。当身心两者的频率接近、合一的时候,身体就柔软,心理就舒坦。但如果心理有很多纠结,身体会有反应。

心如果不居中,就会矛盾。人有两个大脑:脑和心。两个心:心和消化系统。肠胃功能不好是对心是否良好的显示和验证。肠胃是居中的。中医治疗先治胃气,药是否合适先看肠胃的感觉。脾胃的状态就反应了心的状态,肠胃转化水谷,人体就是水谷之物。

瑜伽是实修心理学,借助体式修心理。身体很难停在一个状态,身心是破立的关系。未突破之前的存在叫做模式(patten),破的刹那很难,旧有模式消失,新的模式未建立。

体式的练习不是为了多漂亮,不要被图片骗了。体式的练习都是心理上的突破。“破我执”,能让你执着的一定是已习惯的模式,让你难受的一定是新的模式,而每个人对新的模式的接受度不同,取决于身心的开放度,能突破过去东西的程度。

不破不立,不断破立,就建立起对大规律的认知。时代的潮流,个人的命运,习惯了破除“我执”的时候,慢慢的看到并顺从更大的规律。不顺从即有为,顺从的时候是无为,即融入了一个东西。

例如:上流到下流,顺流而下,不需要游泳。有为,不是融入,逆行。融入更大的东西之后,我执自然被去处,会体会到更大的东西带给你的力量。

做体式的时候,气即水流,融入呼吸,体式的强迫、发力自然就没了,会顺着气走,气息的深浅会影响整个身体的感觉。如果跟呼吸对抗,则需要用很大的力去完成体式。一个人越来越懂得融入,整个身体状态就会发生变化。体式会影响内内的化学反应,即神经内分泌系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瑜伽角度看知行合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cnu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