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虞之三
秦对赵,越对吴,
钓客对耕夫。
箕(jī)裘对杖履,
杞梓对桑榆。
天欲晓,日将晡(bū),
狡兔对妖狐。
读书甘刺股,煮粥惜焚须。
韩信武能平四海,
左思文足赋三都。
嘉遁幽人,适志竹篱茅舍;胜游公子,玩情柳陌花衢(qú)。
箕[jī] 裘[qiú] 履[lǚ] 晡[bū] 遁[dùn] 衢[qú]
韵字: 吴 夫 榆 晡 狐 须 都 衢
秦对赵,越对吴
秦赵 指战国时期的秦国和赵国两个国家。秦国和赵国互为邻国,在战国时期,是一对不折不扣的死敌。赵国作为秦国最强劲的对手之一,一直时时处处和秦国作对。而秦国也正是在战国末期干掉了赵国才得以统一中国的。
越吴 指春秋时期的越国与吴国。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凭着自己国力强大,领兵攻打越国。结果越国战败,越王勾践于是被抓到吴国。吴王为了羞辱越王,因此派他看墓与喂马这些奴仆才做的工作。越王心里虽然很不服气,但仍然极力装出忠心顺从的样子。吴王出门时,他走在前面牵着马;吴王生病时,他在床前尽力照顾,吴王看他这样尽心伺候自己,觉得他对自己非常忠心,最后就允许他返回越国。
越王回国后,决心洗刷自己在吴国当囚徒的耻辱。为了告诫自己不要忘记复仇雪恨,他每天睡在坚硬的木柴上,还在门上吊一颗苦胆,吃饭和睡觉前都要品尝一下,为的就是要让自己记住教训。除此之外,他还经常到民间视察民情,替百姓解决问题,让人民安居乐业,同时加强军队的训练。
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越国变得国富兵强,于是越王亲自率领军队进攻吴国,也成功取得胜利,吴王夫差羞愧得在战败后自杀。之后,越国又趁胜进军中原,成为春秋末期的一大强国。
越王勾践自己成为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位霸主。
春秋时期国与国之间的争斗往往只是,互相攻打,使之战败。而吴王当时打败了越王勾践,并没有把越国完全消灭。吴王夫差俘虏了,越王勾践三年之后又把他放回了越国。而勾践卧薪尝胆之后,专心治理国家,使得国家强盛,反而回头打败了吴国。也正是因为勾践的这种举动,使得“灭国”成为后来,国家战争的目标,这也正是战国和春秋最大的不同。
三字经中正有提及: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钓客对耕夫
钓客 山野溪边垂钓的人。
诗云:“山人松下饭,钓客芦中吟。”
耕夫 田间地头劳作的人。
山水溪流边,有悠闲钓鱼的渔人。山下农田中,有忙碌耕作的农夫。把两者放在一起,字里行间又浮现出一幅,悠闲的田园风光。
箕裘对杖履
箕(jī)裘 箕:边缘呈弓形的簸箕。裘:皮袍。这里指铁匠系于胸前,防止溅起的火星烫伤身体的皮具。
《礼记·学记》里说,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善于冶铁补锅匠人的儿子,一定会把片片兽皮拼补成皮制的衣服袍子。善于用竹子作弓箭者的儿子,一定会把根根的荆条,编织成簸箕。
意思就是子弟由于耳濡目染﹐往往继承父兄之业。后来便用箕裘,来形容子承父业。
杖履,指的是拐杖与鞋。古时礼制,老人须扶杖而行,人如席地而坐,须脱履于室外。说的是,古代老人必须持拐杖而行走,古人多是习地而坐,要进入室内的话,要必须把鞋脱在外面,代表有礼貌,后来这个词作为敬老的意思,也用杖履来指代老人。
杞梓对桑榆
杞梓 本是两种优质木材。后以“杞梓”比喻优秀人才。
桑榆 说的是桑树与榆树、这本是两种硬质的树木。但有时也比喻做,当太阳的余光,处在桑榆树间时,已将近日落。因此常用桑榆,比喻日暮,又比喻人已到老年。
[唐]刘禹锡有诗云:“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天欲晓,日将晡。
天欲晓,指的是天快亮了。
日将晡 天快黑了。晡,就是申时,三字经里提过,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十二支”又叫“地支”,是古代记时的标记。古代把一天分为12个时辰,每两个小时是一个时辰。申时指的是傍晚,下午3-5点的时候。
狡兔对妖狐
狡兔 狡猾的兔子。
成语【狡兔三窟】,出自《战国策》“狡兔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意思是狡猾的兔子,给自己留了三个窝,才免去死亡危险,你只有一处安身之所,还不能把枕头垫得高高地躺著(指放松戒备)。不能高枕无忧啊!此即成语“狡兔三窟”和“高枕无忧”的来历。用来比喻藏身的地方多或有多种避祸方法。
妖狐 妖艳的狐狸。
妖狐,也称狐妖,狐仙或狐狸精;在汉族神话传说中狐狸能修炼成仙,化为人形。古代神话故事中,妖狐有九条生命,九条尾巴。
读书甘刺股 , 煮粥惜焚须。
《战国策》记载:“(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
在战国七雄的年代,混乱的世道给了平民出身的人展示才华的舞台,
苏秦年轻时师从鬼谷子,他起初周游列国,去了很多地方,见了很多人,想找到一个可以重用自己的国君。可是他的思想被多次拒绝,失败的苏秦回到了故乡。苏没有得到家人的安慰和鼓励,他的亲人们不理解他的作为也不支持,他坚信伟自己的游说事业是正确的。于是,苏秦开始闭门读书,常读书到深夜,一打瞌睡想睡觉时,就拿一把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疼痛感消除睡意,再坚持读书。
在这一年的苦读之中,苏秦把自己多年所学融会贯通。学成后再次出游。
此时战国七雄之中,以秦国最强大,苏秦日夜苦思,想出一个伟大计划合纵,苏秦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到各国去游说,才使合纵计划能够完成,六国联合的阵线结成了,一起来抵御强大的秦国,六国同时请苏秦当宰相,各国官员见苏秦都要下拜。
这也是三字经中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这句话的来历。用来比喻,刻苦自学。
煮粥惜焚须
唐朝开国大臣李勣(jì),虽然身份高贵官至宰相,但他的姐姐病了,他必定亲自为姐姐烧火煮粥,锅底下的火往往烧了他的胡须。姐姐劝他说:“你的仆人那么多,你自己为何要这样自讨苦吃?”李勣回答说:“难道真的因为没有人去做吗?只不过姐姐现在年纪大了,我自己也老了,即使想长久地为姐姐烧火煮粥,又怎么可能呢?后世便用这一典故比喻手足情深。
韩信武能平四海
左思文足赋三都
汉初开国功臣韩信,善于用兵,他辅佐刘邦攻占关中,推翻秦朝,围歼项羽,平定四海,为建立汉朝立下了丰功伟绩。
左思文足赋三都
西晋文学家左思,构思十年,写成材料丰富、叙述详密的“三都赋”(即《蜀都赋》《吴都赋》《魏都赋》),“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也许说很多人,都在,抄写他这篇文章,竟然,让洛阳当地的纸,都被买光,不得不涨价了。这就是“洛阳纸贵”典故的来由。
上一句,韩信武能平四海,说的是武将,为开创江山,打下的赫赫战功。下一句左思文足赋三都。说得却是,文人执笔,一样也能传阅四方,广受追捧。
嘉遁幽人,适志竹篱茅舍
退隐闲人甘过住房简陋清贫生活。
嘉遁:指合乎时宜的退隐。也是有激流勇退,见好就收的意思。竹篱茅舍:竹子围成的篱笆,茅草盖顶的房屋。
[宋]释文珦《天地之间有此身》诗云:“竹篱茅舍居来稳,纸帐蒲团趣更真……
胜游公子,玩情柳陌花衢qú
柳陌花衢 意即纨绔子弟好逛烟花柳巷寻欢作乐,乐不思蜀的一种状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