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尤其是我国这种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的环境下,孩子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更是重要的精神支柱,不仅父母疼爱有加,来自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的关爱更使得孩子在家庭中备受宠爱。
但从近几年来看,虐童事件频频被曝光,更令人发指的是,在这些虐童事件中,很大一部分的虐待竟来自于亲生父母、继父母还有幼教,只要心情稍有不顺,或是孩子犯一点小错,就对孩子随意进行打骂,在这些人眼中,孩子不过是自己的附属品,是随意出气的工具。而这些被摧残的儿童由于完全没有自保能力,只能任由自己成为他们的牺牲品。
江苏女童遭父母家暴致双眼浮肿变形这样的行径真的是千夫所指,人性泯灭,我觉得这样的人真的应该直接拉出去砍了。遗憾的是,关于虐童事件,我们大部分时候是无能为力的,我们没有办法做到杜绝这种事情发生,但是我们也希望能够懂得如果真的发生了这种事,给小孩的心理造成创伤,未来可以怎么样去补救。
17个分身之前阅读心理学的书籍时,我也零散的接触过性格分裂,多重人格等字眼,但一直停留在这种人该去精神病院治疗的粗浅认知。我也曾看过《记忆碎片》《幽岛禁闭》等有关精神分裂的影片,但只是停留于表面的现象,不曾深入思考和了解现象背后的原因。
在《17个分身》这本书里,我了解到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简称DID)
俗称“多重人格”(Multiple Personality Disorder),一种少见的心因性的角色分裂的人格障碍,亦即因一个人具有两种或多种人格角色,分别在不同时间里出现。其特征是完整的人格破裂为两种或多种独立的子人格。这些子人格之间是彼此独立、自主,并具有各自完整的自我,不同的人格角色在感情、态度、知觉和行为等方面是极为不同的,有时甚至处于剧烈的对立状态。在任何特定的时段里,见诸意识层的只有一种角色,称为主体人格。此时所有的情感、思想及言行都按照主体人格的方式活动,不显示其它身份的痕迹。过一段时间,通常是受到精神刺激后,会突然转变为另一完全不同的角色,一切情感、思想和言行都按照新的主体人格方式行事。而对过去的角色完全遗忘,虽然后继人格通常能意识到主体人格的存在,但只把他看作客体,而把自身看作主体。
阅读完这本书,我才真正了解虐童到底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伤害和影响,最可能产生的问题就是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或多重人格障碍),书里详细的描述了这种病产生的原因以及治疗的办法,如果你或者身边的朋友有疑似症状,相信这本书可以帮助你在认知上有一点提升,最重要的是,要正视自己的问题,寻求专业的帮助。
《17个分身》一书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作者作为一个故事的参与者,真实记录并还原治疗一个多重人格障碍患者的历程,从第一次咨询开始到真正咨询关系结束一共用了18年。
全书的故事梗概是这样的
小女孩卡伦出生在一个不幸的家庭里,她从5岁左右开始不断遭到父亲和祖父身体和心灵的双重虐待,包括用锐利物体不断的针扎她的上半身,用实物捅入她的下半身,被父亲和祖父轮流性侵。在精神上不断侮辱她,让她觉得自己生来就是个罪人,需要通过性交让男人快乐才能弥补她的罪孽,强迫她当援交女,让她觉得自己生来就是淫荡的。而她的母亲跟她的父亲关系也不好,当父亲要为难母亲的时候,母亲总是把她当成挡箭牌,牺牲她来保全自己。她在这样的环境里不断的分裂出不同的人格,在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人格来保护自己。
直到20岁,她终于有勇气逃离这个家庭的魔爪,遇到了她的爱情,并进入婚姻,但是婚姻并没有给她带来幸福,童年的不幸经历,分裂出的不同人格给她带来了很多麻烦,同时,丈夫是个酒鬼,每天喝醉之后就开始家暴,毒打卡伦。卡伦在婚姻关系中又分裂出几个人格来保护自己。这就是整个故事的背景。
咨询治疗发生在卡伦第二个女儿出生后,她意识到自己“遗失时间”问题越来越严重,于是找到了精神科医生贝尔,开始了长达18年的心理治疗之路。
18年的时间一共分为4个阶段:
1.互相了解,建立信任(1989.11-1993.11)
2.了解分身,与分身对话(1993.11-1996.7)
3.融合分身,治愈疾病(1996.7-1998.6)
4.适应整体,重新开始(1998.6-2006.4)
书中的咨询治疗过程是作者真实的资料方案,专业的治疗过程涉及很多细节的问题,作为普通读者,我无法完整描述整个的治疗过程,因为让一个急于求死的人变回正常人真的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我希望你能够静心阅读和感受这本书,我从内心为心理医生的专业能力和耐性所打动。我们的社会需要多一些这样的有责任感的人,对于一个心理创伤如此严重的病人而言,有一个值得信赖的人是她活下去的唯一理由。
每个咨询师内心都住着一个大白阅读完《17个分身》,除了被故事的内容所吸引,我想的更多的是,如何避免这样的悲剧发生。我在《小孩都不懂,如何懂成人》中说过,一个人的人格在孩童四到五岁已经基本形成,所以儿童教育真的特别重要,希望所有家长和从事幼儿教育的老师都能对孩子多一份耐心,用心去了解每个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让孩子的身心能够健康成长。
愿这个世界少一点虐童,多一点关爱,给孩子一点健康的成长环境吧。
关爱儿童,从你我做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