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平原君
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之子,赵惠文王的弟弟。其封邑在武城(今山东武城县西北)。平原君曾三次相赵,生年不详,死于赵孝成王十五年(前251)。
平原君有门客数千。他家临近民居,有个瘸腿的邻居,蹒跚地去汲水。平原君的美妾在楼上看见后大笑。瘸人对平原君说:“大家千里而来,是因为您能贵士而贱妾。现在您的爱妾嘲笑我,我想得到她的人头。”平原君表面应诺了却没有照做。结果门客去了大半。后来,平原君杀了美妾向邻居谢罪,门客们才陆续又回来。
赵国田都吏赵奢,主管收租税,平原君家不肯纳税,赵奢就依法杀了他家九位管事之人。平原君大怒,要杀赵奢。赵奢说:“君在赵为贵公子,却放纵自家而不奉公,这样就会使国家法律权威受损,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诸侯加兵,赵国就危险了,您又怎么能像现在这样富贵呢?如果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平原君认为赵奢说得有理,便把他推荐给赵王。赵王任用赵奢,“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
公元前260年,秦、赵长平之战,因赵王中了秦的反间计,赵军大败,秦军继而围攻赵都邯郸。赵国倾全力死守,派人向楚、魏等国紧急求援。平原君赴楚求救,要在门客中挑选二十名文武双全的人一同前去。有位叫毛遂的门客,自我推荐,最后得以与众人一道赴楚。
平原君到楚国后,与楚王商谈合纵抗秦之事,从早上一直谈到中午,也没有结果。毛遂于是手按剑把,走上前去说:“合纵抗秦对两国都有利,不合纵则都会受害,两句话就可以说完,你们从早上谈到中午,还没有结果,这是为什么啊?”楚王大声呵斥道:“我跟你的主人在说话,你上来做什么!”毛遂手按剑把,逼近楚王说:“大王敢这样呵斥我,无非是仗着楚军人多。可现在,我跟您距离不到十步,大王的性命握在我手里,楚军虽多,也帮不了您的忙。当着我的主人,您为什么这样无礼地呵斥!况且我是为赵、楚两国考虑。”楚王见状,连声答应说:“是啊,是啊!先生的话有道理,我愿意与赵签订合纵抗秦的盟约。”毛遂问:“决定了吗?”楚王说:“决定了。”毛遂于是命楚王身边的人拿来鸡、狗、马血,跪请楚王歃血定盟。于是,赵、楚两国最终订立了抗秦盟约。毛遂左手拿着盛血的盘,用右手招呼其余的随行人员说:“你们就在堂下歃血吧!公等碌碌,所谓因人成事者。”
平原君回国后,感慨地说:“先生陪我到楚国,使赵国重于九鼎、大吕,您的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我再也不敢说自己会看人了。”从此待毛遂为上客。这就是“毛遂自荐”成语的出典。
秦军围邯郸,赵国多次向魏国求救,魏安釐王畏惧秦国报复,一直犹豫不决,观望形势。平原君的夫人,是魏国信陵君的姐姐。平原君就写信给信陵君说:“我以为你有救济别人困难的高义,现在邯郸危急,魏国救兵不至,你却无动于衷。纵然你轻易地抛弃我,难道你不可怜自己的姐姐吗?”信陵君于是派人窃魏王兵符以救赵。
在邯郸被围的危急时刻,平原君“令夫人以下编于士卒之间,分功而作。家之所有,尽散以飨士”(《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于是得敢死之士三千人,由李谈率领与秦军作战,配合魏、楚救兵,内外夹攻,打退了秦军,邯郸之围遂解。
邯郸解围后,赵王准备为平原君增加封地,却遭到了平原君的拒绝。平原君死后,他的子孙世代袭爵,直至赵国灭亡。
《荀子·臣道篇》说平原君能够协同有见识的人,“率群臣百吏……以解国之大患,除国之大害”,而能“尊君安国”。总的看来,平原君还是以国事为重的赵国贤相。
摘自《细讲中国历史丛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