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感恩节,能够预见今天的朋友圈将会出现大面积的感恩。但不知为何,我不太喜欢常用感恩这个词。也许是心理层面的洁癖,中国有句老话大恩不言谢,总觉得这是一个程度很重的词,轻易说出口会让它显得无足轻重了。恩情太过重大,无以为报只好记在心里,而感激的话在恩情面前显得很轻薄。
从最大的感恩祖国来说,虽然从小的爱国主义教育已深植我心,但只是浮于表现从未走心。生在福中不知福吧,在国内的时候,其实很少感觉到祖国的强大,更多注意到不足。(鉴于朋友的公众号因为提到领导人的名字被投诉删除所以这里就不能展开说了)。但随着年龄的增加,阅历的增加,走出国门的机会增加,有了对比之后才发现,中国的经济在这20年发展有多么迅速,远远超越了多数曾经的发达国家。
尤其是这两年在马来长呆,经过深入的对比才发现中国与其他发展滞后的国家拉开越来越大的差距。从个人生活的体验来说,国内基本实现了一部手机走天下的先进,包括我妈都能拿部手机扫一扫了,而那次和靠近中国区咖啡小店的华人提到支付宝微信进驻马来,她觉得非常高效神奇,急切的盼望微信支付进驻她的小店,好让中国的游客更方便的在她的店铺消费。 而中国的高铁等技术也是世界领先的,一带一路也在东南亚轰轰烈烈的举行。
小时候其实是反感爱国主义教育的,有点用力过猛的适得其反。而长大了以后,看个人英雄主义过重的《战狼2》,虽然觉得情节有些夸张,但看到中国的国旗飘起的时候,还是忍不住激动了。感谢只是口头的,感恩是需要有所行动有所回报的。那我作为普通人,就是在外注意自己作为中国人的形象,不为中国抹黑。对内管理好自身,管理好家庭,并做一些力所能及影响周边正能量的事。那也就是无言的回报祖国妈妈给的和平环境,高速发展的经济让我们生活得更好。
我出生在一个不擅表达的家庭,从来没有正式地对父母说过感谢。也许这是中国传统的含蓄文化造成的吧,我的父母也是一样很少直接提到有关感情的话题。
记得有一次妈妈生日,我兴冲冲地去买了一盒蛋糕回家,当天也许她情绪本来不好,进门看我提个蛋糕就说:“你买这个干啥呢。我也不爱吃你爸也不能吃。”当时我一下就呆住了,情绪复杂甚至有点怨念。但某次翻起照片,看到我妈帮我带孩子两年之后,头发明显更加花白,我也就释然了。他们不爱说,我有多爱你,我有多关心你,她只会聊天的时候说,“累是累点,但我不帮着你带孩子谁帮你呢?”“你脾气臭,我能多做一点,家里就少点矛盾”这样朴素的话。
在我们这样的年龄,对父母感恩,不需要深情告白,像我家,太过用力的表白也许会把他们吓到,反而担心是不是有什么事。平时多一些问候,多一些关心,记得定期打打电话聊聊家常,常回家看看。
我从小印象中也没有受过父母正式口头的感恩教育,小时候也就记得每周要回外婆家看望,一大家人热热闹闹地吃饭。外婆生病什么爸妈忙上忙下。我对孩子也尽量避免说,你要感恩父母之类的话,因为有时候,语言其实显得苍白空洞,反而让他们迷惑应该怎么做。这就像幸福无法言传,孝顺和感恩只能身教一样。只要生活在一个正常的家庭中,有和谐幸福的家庭环境,孩子自然会感受到爱的力量,并把这些言行延续下去吧。
记得读大学的时候,我好友抱怨朋友不能陪在身边好遗憾。他说的话到现在我都记得,“朋友哪里能够天天在一起,在关键时候能够伸手帮你的就是朋友”。当时我不是很同意,因为有困难嘛,应该都会帮的啦。但年纪越大越发现,他说得很有道理。因为朋友,除了志趣相投,还要共同经历和心心相印,生活这么忙还能抽出时间关心陪伴的人越来越少。这些朋友就像大浪淘沙的珍珠,颗颗都很珍贵。而感谢陪伴的方式,就是携手一起走,相互陪伴相互协助。
感恩节,有感而发。虽说不爱说感恩,但感谢还是需要说的〜父母,亲人,朋友,客户,感谢陪伴支照顾支持,常联络常沟通〜感谢之外,我更希望努力做更好的自己,在需要我的时候能够助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