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如何应战感性消费时代?

如何应战感性消费时代?

作者: 一擦不存在 | 来源:发表于2018-02-02 16:53 被阅读0次

    对多数企业家或营销人员而言,谈起“十二五”规划,似乎觉得有点距离,总感觉与自己的切身利益关系不大。

    其实不然。从战略的高度看,“十二五”规划的很多内容与我们企业的生死存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你不懂其中的变化和趋势,将极有可能与大势背离,与成功无缘。

    就拿我们所处的市场环境来说,在“十二五”期间会发生什么变化?可能会有很多变化,但其中一个变化不得不引起我们所有企业的高度重视。那就是:感性消费。

    什么因素引领“感性消费”时代? 

    一个新的时代,虽然看似不约而至,但必有它潜在的规律和逻辑。那么,就“感性消费”而言,什么因素将导致让我们的消费环境变得更加感性呢?我想,至少有以下4个方面:

    扩大内需政策撼动市场格局

    如果说,以往人们喊“扩大内需”是一种口号的话,现在喊“扩大内需”却是形势所迫。尤其,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的严重打击,毫无保留地告诉我们,再不扩大国内需求,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我们的GDP真的出大问题了。

    虽然在“十一五”期间,中国GDP增速高达11.2%,但大部分都是依靠出口和政府投资来达成的,真正的居民消费并没有起到决定性作用。正因为这样,在“十二五”期间,国家不得不把“扩大内需”作为第一要事来抓。

    在任何一个国家,当国家政府决定做一件事情,市场环境必将会受其影响,发生相应的改变。尤其在中国更是如此。因此,笔者可以大胆预测:中国政府“扩大内需”的政策必将会撼动整个市场格局,在“十二五”期间,多数行业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对广大消费者的“感性消费”提供可能。

    人均收入继续提高,小资群体进一步扩大

    “十二五”规划另一个显着特点就是普遍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其中:工资收入的提升是最为明显的。这意味着什么?就意味着,人们将手里实实在在拿到的钱就多起来了,消费能力将会大幅度提升。

    据有关机构统计,截止2009年底,中国达到中产阶级生活水准的人数已经超过3000万人,年收入超过1000万元人民币的富豪也接近90万人。而且,这个规模仍然在快速增长。如果要是加上“十二五”规划所带来的收入增长,相信中产阶级“小资群体”的规模将在中国会飞速膨胀,形成一个庞大而强有力的消费主体。

    那么,这部分人群的消费性质是怎样的?一句话,就是典型的“感性消费”。这部分人,不在乎价格,而在乎价值;不在乎品质,而在乎品位;不在乎热闹,而在乎感受;不在乎“节省多少钱”,而在乎“享受多少天”。

    选择过剩,产品的理性差异进一步缩小

    引领“感性消费时代”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选择过剩。也就是说,消费者拥有太多的选择,进而难以抉择。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这个道理是非常容易解释的。当一个人只有一个选择的时候,他不会变得过于感性,只能回归理性思路,珍惜这唯一的选择。

    就拿上世纪80年代彩电和冰箱的销售来说,由于当时物资短缺,供给不足,那时的消费者就算有钱也买不到这些产品,要想买这些产品还必须先找到购买指标。在这种市场环境下,消费者似乎是没有任何选择的,所以他们也不可能有感性消费的念头。

    然而,现在的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行业都从“选择匮乏”转向“选择过剩”,多数行业的多数市场,都呈现出严重的供过于求。在未来五年期间,我相信这种现象会进一步凸显,消费者不得不从“理性消费”转到“感性消费”上来。

    新人类涌入主流消费市场,消费观念发生颠覆性变化

    如果把70后比作“旧人类”的终结者,那么80后就是“新人类”的引领者。早在10年前,80后的新生活、新观念带给中国社会一个新鲜的气息,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而10年后的今天,他们已经走向工作岗位,成为庞大的消费群体,给社会带来的不仅是新鲜的气息,而是新鲜的消费。

    一个投资机构曾经大胆预言:2016年将是中国的一个消费繁荣期,“80后”一代将步入成年,并会成为消费的主力,给中国的消费市场带来前所未有的繁荣。我非常赞同这个预言,并进一步认为:在未来五年期间,80后的消费能力将进一步增强,将成为中国中产阶级的风向标,决定很多领域的消费趋势。

    这还不够。更可怕的是,比他们更年轻、更具消费能力的90后即将步入成年,对未来的消费观念、生活形态以及社会风气带来颠覆性的变化。他们与生俱来的优越生活,将他们的需求从物质层面推向精神层面,不得不导致我们的消费环境变得更加感性。

    “感性消费”时代有哪些特征?

    也许从上面的分析中,大家已经有所察觉“感性消费”时代的基本特征。不过在这里,我们进一步总结一下这个时代的具体特征:

    从“满意”转向“喜欢”

    感性消费时代的第一大特征可能莫过于从“满意”转向“喜欢”。也就是说,消费者购物时的判别标准,不仅仅是物质的满足,而是心灵的愉悦。

    当消费者处于“理性消费”阶段的时候,他们所关注的是产品的质量、功能和价格。所以,“物美价廉”这个词汇特别受欢迎。然而,到了“感性消费”阶段,消费者却不会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而会更加关注产品和品牌的设计理念、服务能力、个性张扬等,从简单的“满意”提升到“喜欢”。

    同样的手机,有人喜欢诺基亚,有人喜欢苹果;同样的可乐,有人喜欢可口可乐,有人喜欢百事可乐;同样的汽车,有人喜欢奔驰,有人喜欢宝马;同样的房子,有人喜欢高层,有人喜欢底层。这些“喜欢”和产品的质量以及功能到底有多大关系?我想,其关系几乎是微乎其微的,大家的选择更多来自于他的感觉,来自于内心深处的体验。

    从“理智”转向“冲动”

    这个特点的形成,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我们上面所提到的选择过剩;一是消费者生活节奏的加快。关于选择过剩的问题,就不再谈了。这里重点说说生活节奏的加快问题。

    由于中国社会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变得更加紧凑,每天去商场、超市购物的时间越来越少,多数人都感觉到购买一样东西没有足够的时间去验证其真伪和好坏,只能在有限的时间里面做出快捷的选择。这一点,不得不导致人们的冲动购买。

    未来五年,消费者“冲动购买”这一特点将会更加突出,不仅购买快速消费品的时候冲动购买,甚至购买耐用消费品的时候也会冲动购买。这就有点像拉斯维加斯人的离婚,大家都开着车去排队,离婚手续就像在高速公路收费站交费一样快,一对夫妇办理离婚证的时间平均不超过5秒,如果前面的人手脚有点不利索,耽误点时间,后面排队的人就不耐烦了,会喊出:“快点儿!还让不让人离婚了?”

    从“功能”转向“愉悦”

    产品有三大特征,即:基本特征、功能特征和愉悦特征。其中,功能特征是产品的核心特征,也是一个品牌的重要支撑点。在理性消费阶段,那些大获成功的产品和品牌,都是靠功能特征来征服消费者的。也就是说,只要你有先进的技术、独特的功能,就可以打开市场,赢得市场。然而,在感性消费时代,功能特征的魅力就会大大缩水,将取而代之的是产品的愉悦特征。

    在感性消费时代,消费者所追求的不仅仅是功能,而是功能背后的快乐体验。他们追求品位,追求身份,追求发自内心的一种愉悦感。因此,在这个时代,要想征服消费者必须在产品的愉悦特征上下足功夫,从完整产品的角度经营产品,从触点管理的角度经营品牌,把理性与感性并举,把消费与娱乐兼顾。

    从“广告”转向“口碑”

    如果说,前面三个特征是从消费者和产品的角度谈的,那么这一特征就是从品牌传播的角度提及。

    在“理性消费”阶段,品牌传播的核心手段就是广告,多数企业都通过广告战赢得市场的胜利。所以,在中央电视台也产生了那么多“广告标王”。但是,在“感性消费”阶段,人们几乎不再相信广告,更多相信自己的亲身体验以及亲朋好友的推荐。大家买东西的时候,要么自己体验一下;要么问问朋友他有没有消费的经验;如果实在不行,上网搜搜,看看别人是怎么评论的。这是什么?这就是口碑。

    未来五年,企业的传播方式不得不进行革命性的改变,把重心从广告转向公关,更要转向口碑传播。我坚信,“十二五”不仅仅是感性消费大行其道的五年,更是口碑传播迅速蔓延的五年。一个好的口碑,有可能把一个品牌推向天堂;一个坏的口碑,也有可能把一个品牌推进地狱。

    如何驾驭“感性消费”时代?

    每一个不同的消费时代,都有他的游戏规则。如果说,“理性消费”时代的制胜法宝是技术,那么,“感性消费”时代的制胜法宝就是品牌。

    在经济领域,存在这样一个奇怪的定律:经济的一半是感性,感性的全部是品牌。在这个时代,我们要想征服消费者,就必须会做品牌,用品牌的力量战胜技术的力量。那么,到底如何做品牌才能成功驾驭“感性消费”时代呢?

    忘掉“物美价廉”,更要忘掉“性价比”

    “物美价廉”和“性价比”这两个词汇,对中国企业而言并不陌生。多数企业都是把心思花在这个上面,每天都在琢磨“如何做出更好的产品,并用更低的价格卖出去”。所以,他们信奉这样一个口号“同等质量价格最低,同等价格质量最高。”

    建议我们的中国企业,一定要忘掉这个口号,换一种思路迎接新时代的到来。这个思路就是杰克?韦尔奇的一句口头禅“Aoneortwoorsomethingnew.”意思就是:数一、数二或新东西。

    感性消费时代是追求品位的时代,追求身份的时代,更是追求个性的时代。多数消费者都愿意消费原创产品,而不愿意消费模仿产品。他们将对模仿产品的排斥就如同参加宴会与人撞衫一样敏感。

    三星电子,现在的做法更多是采用“更好”策略。他们总是开发出“性价比更好”的产品来吸引消费者,而且,把这种策略看成他们胜利的秘诀。然而,我的想法恰恰相反,在未来五年,真正获得胜利的不是三星的打法,而是苹果的打法。苹果ipod、iphone、ipad三个品牌的大获成功正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这三个品牌在消费者的心里成功建立了新品类的概念,并做到这个品类的第一。这就是“Aoneortwoorsomethingnew”的具体体现。

    顺从人性,而非改变人性

    纵观全世界任何一个成功的品牌,不难发现,他们的成功主要来自于理解人性以及顺从人性。比如,微软Windows的成功就是迎合了人们对电脑更加方便的操作之需求。

    以前的MSDOS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操作系统,它要求操作电脑的人必须把那么多繁杂的命令死记硬背,并一个一个地敲进去。这对操作电脑的人来说,是一个很大门槛,导致了极大的不方便。懒惰是人性的本质,人们希望自己用的所有东西越来越方便、简单,而不希望越来越复杂、繁琐。微软就迎合了这个人性,把那些复杂的命令改成一个又一个的窗口或按钮,操作者只需要用鼠标点一下就可以实现他想要的操作。别看这一点变化看上去微不足道,却成就了一个商业奇迹,成就了一个伟大品牌,更是成就了一批世界级富豪。

    我们很多企业家以及营销人员,总是雄心勃勃,一张口就说“改变世界,造福人类”之类的话,并在企业的营销活动中总想改变消费者的认知、习惯和信仰。于是,就开发那些类似水晶可乐、干吃面、美容牛奶、手写电脑、马桶餐厅等稀奇古怪的产品。结果怎样?估计您猜到了,全部以失败告终。

    感性消费时代是放大个性的时代,也是回归人性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你要想征服消费者,必须学会顺从人性,投其所好,在营销方式上,要做到“为人性而改变自己,而不是为自己而改变人性”。

    征服体验,情感制胜

    我们刚才谈到“感性消费”时代是冲动消费时代,人们购买某样东西的时候更多是在瞬间做决定的。这就有必要研究他们瞬间做决定的依据是什么?

    我认为,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购买现场的感觉;一是去现场之前的感情。现场所感觉到的叫“体验”,去现场之前的感情叫“忠诚”。未来5年,在感性消费时代,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以及品牌忠诚,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甚至决定一个品牌的生死存亡。

    我们的企业家以及营销人员,不太相信品牌忠诚。认为,消费者对一个品牌不可能是忠诚的。他们产生这种想法也是正常的,因为,他们从来没有真正去在乎过消费者;反过来,消费者也就不会真正在乎他们了。

    在市场上,品牌忠诚是存在的,而且,越是成熟的市场品牌忠诚越突出。如果大家知道哈雷摩托的消费者对哈“雷品”牌是如何追捧的、耐克鞋的消费者对“耐克”品牌是如何迷恋的、可口可乐的消费者是如何抵制“新可乐”的,就会相信这一点。

    所以,在未来我们要想赢得更多的顾客,掌握市场的主动权,就必须注重消费者对品牌的全程体验,并且在情感层面进行渗透,用一系列充满温情的营销活动,成为他们的“朋友”和“亲人”,甚至成为他们的精神之托。

    缓慢渗透,而非高调宣传

    在中国,“忽悠”的做法盛行多年。很多企业在品牌传播上都采用夸大其词、高调宣传的策略,试图在一夜间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于是,我们也看到像秦池、孔府家、爱多、春都、盖中盖、脑白金等知名度很高却含金量很低的品牌。

    在“理性消费”时代,当人们的消费能力、消费意识、消费行为都处于初级阶段的时候,这种“爆炸式”的高调宣传真的有可能成就一个品牌。但是,在“感性消费”时代,这种做法只能自毁前程。

    据我观察,近几年,凡是高调进入市场的品牌几乎没有一个是成功的。比如,清扬洗发水、汇源果汁果乐、霸王凉茶等等,正因为进入市场的时候过于高调,都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反而在高调的平台上陷入泥潭,进退两难。

    一个真正的品牌,一定是慢慢建立的,就像两个恋人的爱情故事,逐步发展,缓慢渗透,进而终成眷属。而不像一夜情,来得快,去得也快。

    我们去看那些世界级的品牌,就很容易发现这个规律,发现缓慢渗透的重要性。美国的美赞臣进入中国,从来没有做高调宣传,但通过20年的努力,却成为中国高端奶粉第一品牌,只用12个单品成就50亿元的规模、10亿元的利润。我们想象一下,他们进入中国的时候,要是采用秦池白酒的做法,高调宣传、高调铺货,能有今天的收获吗?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在感性消费时代,高调宣传的背后往往是高速灭亡,成功的概率几乎为零。这就让我们想起那句经典古语:“欣欣者,亦亲也亦散;落落者,难合亦难分。”

    收缩焦点,而非遍地开花

    笔者给出的最后一条建议是:收缩焦点,守住消费者的心智资产。也就是说,想提醒大家,走进“十二五”,迎接新时代,要懂得聚焦,懂得点的突破。

    多元化、全方位、全面出击的战略不知误导了多少中国企业家,更不知扼杀了多少强势品牌。曾经的春兰、如今的海尔都是这个战略的牺牲品。春兰的死去我们不去评论,这里主要说说海尔。

    一句广告语“海尔,中国造”曾经唤起所有中国人的自豪感,海尔优质的产品以及良好的服务也一度获得了中国消费者的信赖,成为中国家电第一品牌。然而,海尔没有守住它在消费者心智中的优势资产,肆无忌惮地横向扩张,从白色家电扩张到黑色家电,从家电扩张到电子,又从电子扩张到生物医药,今天的海尔几乎没有不涉足的领域,也没有不做的产品。结果怎样呢?大大稀释了其固有的品牌认知,在人们心目中造成“什么都有,什么都不强”的感觉。

    消费者的感觉总是体现在企业的利润上。如果消费者对你的品牌感觉良好,你的企业一定是利润丰厚的,就像苹果的今天,利润率高达20%以上;如果消费者对你的品牌感觉不好,你的企业一定是利润很薄的,就像海尔的今天,利润率只有4%左右,这还是扭亏后的结果。

    因此,我衷心的希望我们的企业家一定要懂得收缩焦点,守住定位,在人们的心智中纵向渗透,而不是横向发展,更不要总想遍地开花。

    感性消费时代,聚焦是金,守护是真,其它都是浮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应战感性消费时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cuez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