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狐假虎威》—阅读课,以表演代讲
一、开门见山,导入课题
1.直接导入题目,读词语
2.讲这个故事(复述)
3.一句话讲这个故事(凝练能力)
二、学习课文
1.查字典理解字义,理解成语的含义
2.解释字的含义,体会用字准确的好处
3.读课文,理解含义(通过表演深入理解词语的含义以及文本内容的精华)
4.模拟表演故事情节(动作表演到位说明理解其内涵)
三、升华
1.借助短文理解成语含义
2.解决课后词语,加点字词造句
3.造句来源于生活
感悟:
一篇好的案例,是需要不断读,反复读,才可以让自己对文章内容深刻,才可以真正的体会文本的含义。
1.开篇导入,开门见山。
2.“讲故事”。
讲的前提是学生必须了解这篇文章的内容,其次语言能力要表达强,这样才可以讲出故事来。这样的设计让优秀学生展示口语能力,后进生也可以通过训练得到了解全文的机会。
3.出示三副挂图。
《狐假虎威》是二年级学段,二年级是锻炼学生的写话能力,因此绘本学习在二年级也是可以使用的,而这里的设计通过出示三幅彩色挂图,让学生进行练习,其实无形中也就是绘本教学。
4.八文本。
我把文章划分为八段落。
文本一:通过讲故事导入,既可以了解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文本二: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狐假虎威的含义,并且借助字典等工具理解“假”的含义。
文本三: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交代故事的起因。体会“窜” 字的含义。
文本四:这一部分讲的是狐狸与老虎相遇,并且在交谈的故事,也算是故事的起因 ,让学生在读中感受狐狸的狡诈与老虎的忠厚神态,两者形成对比。
文本五:老虎与狐狸展示谁怕谁?并且运用分角色的方式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方式进行观看,并且记住其中的细节,到底是谁受骗了?其次,导演有导演的安排,演员有演员的演技,这两者的结合,妙!
文本六:拓展狐假虎威的含义,并且把它通过例子展示,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其中的含义。
文本七:拓展:文本+生活例子,拓展课后练习。
文本八:拓展:文本+生活例子,真正联系到家长职业,把家长的职业让学生体会其中的艰辛。
5.“蔑视”
学生朗读的非常神气,并且用蔑视的眼光看了一个扮演老虎的于老师一眼。这个动作引起了全班同学哄堂大笑。可是,于老师巧妙应对,说明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6.演员,导演
把课堂交给学生,五位主演,但又不忘其余的学生参与成为导演,只有学生真正的参与进来,学生才会更加的爱课堂,体会课堂学习的乐趣。
7.主副板书
主板书:老虎和狐狸的神态
神气十足 摇头摆尾
半信半疑 东张西望
副板书:家长职业——财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