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小官怨恨上级分工劳逸不均。
-
或湛乐饮酒,或惨惨畏咎;或出入风议,或靡事不为。
-
有人沉溺享美酒,有人谨慎怕犯错;有人进出打嘴炮,有人没有不干的事!
湛:同“耽”,沉湎。
畏咎:怕出差错获罪招祸。
风议:放言高论,夸夸其谈。傅恒等《诗义折中》:或出入风议,则己不任劳,而转持劳者之短长。
靡事不为:无事不作。傅恒等《诗义折中》:勤劳王事之外,又畏风议之口而周旋弥缝之也。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诗经》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国风》是按国别编排,《雅》《颂》则以十篇为一组,以每组篇首的篇名为组名。
如《小雅》从《鹿鸣》到《鱼丽》十篇,就称为《鹿鸣之什》(伍、什是中国古代的计数单位,“某某之什”,即某某等十篇诗)。《大雅》从《文王》到《文王有声》十篇,就称之为《文王之什》。《周颂》从《清庙》到《思文》十篇,就称为《清庙之什》。十篇以上带有零数的诗篇,不另立篇什,就编排在最后一组篇什内。
《小雅》共有七十四篇,其中部分诗歌与《国风》类似,最突出的,是关于战争和劳役的作品。
《谷风之什》:谷风、蓼莪、大东、四月、北山、无将大车、小明、鼓钟、楚茨、信南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