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学习的需求,我今年给自己报了几个线上学习的课程。线上课程对于我而言,好处在于:我可以安安静静按照自己的节奏去学习。当然,课程也有对应的班级群,大家会在里面说一些关于课程的或者无关的交流而已。一开始,我也会参与一下,后面我就直接设置成了消息免打扰,主要原因是:参与群里说话对于我而言,很花费时间;第二隔着屏幕的交流,加上本来就只是素未谋面的陌生人,交流的感觉很打折扣;第三,总有一些人喜欢时不时流露一种优越感,说出的话太理所当然。
因为很清楚自己报名学习的目的是学习相关的知识体系,能遇到一些同路同心者当然也是好的,遇不到,我紧抓前者就好了。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个现象:有些人一言不合就开始标榜自己是怎样的角色,然后开始宣传自己的课程,自己建立了怎样的社群,每年收益如何,自己的课程可以给人带来多大的改变。
近几年,社群发展的确很火,各种学习群、打卡群、形象打造群等等都火得不行不行的,很多人以自己有运营社群经验而感到骄傲,然后逐渐开始各种收费,价格从9.9-999,甚至更多。蜂拥报名的人真的不少,因为这些社群抓住了很多人想要变好、变厉害的心理特点,营销做得一级棒。
我从来不反对学习,相反,我觉得人一辈子都应当保持学习的状态,因为学习的确能带给人一些改变,能让自己保持一种向外看向内思的状态。我反对的是这种快速的学习,这种千遍一律的学习。
今年的疫情发生后,延长时间的复工,很多行业都受到来影响,大家开始反思疫情带给自己的生活工作等方方面面的影响。同时,朋友圈开始出现很多圈课的状态,比较多的主题为:财富学习和创业培训学习:疫情让很多人开始知道原来自己的财富管道这么单一,一旦面临突发情况自己便如此不堪一击,所以要多财物现金流管道,多个副业。这些都没错,但一副9.9,99.9之类就可以掌握什么的,我就有点嗤之以鼻了。
学习若是如此速效,我当年义务教育9年(还是12年我忘了),全日制大学4年,社会大学快7年,我还会是现在这幅佛系的模样吗?
我一直挂在嘴边的就是学习是要的,但真的不能求快;越求快,钱包的钱出得越快;出得越快,自己越焦虑自己的学习效果越学不好;就越穷。
我甚至看到一些所谓的成功人士一直在强调:自己每年花在学习上有多少钱,我之所以如此成功,是因为我舍得投资学习,我这么投资学习能不好吗?然后开始卖课了。引导学习是美德,但传播焦虑就不道德了,利用焦虑来呼唤消费更是不应该了。
对于有些人一直强调要打造自己的朋友圈特点,让人觉得一看你朋友圈就知道你是什么样子的人了,讲真,我从来不会通过朋友圈去判断别人是什么样子的人,毕竟:你看到的,只是别人想让你看到的而已。
再说了,光看一个人说什么没用,得看看这个人是怎么做的;比如我,朋友圈空间看上去我可能是个逗比、爱生活的人,其实我内秀,丧得怡然自得。
对于人,我一直用我对大自然生物的观点去对待的,就是多样性,尊重大自然的多样性,大自然才可以生态平衡发展;尊重人的多样性,世界才能足够丰富多彩。
我们是否真的要斥资去学各种课程,进入各种社群,和一些优秀的人去学习,成为更厉害的人?这里真的没有直接的答案,而是基于:你自己学习的目的是什么,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以及最根本的,你自己的本身特质是什么样的人。
像我,我本身就是一个随性子的人,发个朋友圈都是一刻瞬息的事情,你让我天天发朋友圈,打造我的品牌。讲真,我每天都在做违心的事情,我并不需要别人通过我的朋友圈知道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很多事情几乎都不会在朋友圈里讲:我过得开心不开心,我是否有学有所成,我幸福不幸福。我可能更想分享:中午做的饭又煮焦了,阳台的花又开了,我等着我的玉米结穗等等也许不值得一提的小事。
可是我开心写下的这些;甚至有那么一天,我不想看朋友圈的时候,我直接关了。
相对线上的世界,我更爱线下的世界,宁愿多花点时间陪陪自己的家人、男朋友;甚至去邻居家串个门,周末约朋友吃饭喝茶,聊聊最近的喜怒哀乐。
很多时候,做成一些事情其实就不过是简单的事情反复做,只是很多人忽略了“练习”这个动作的魔力,凡事都想速成:
减肥希望一个月减出小蛮腰马甲线;
学习希望一个月成为学霸掌握一门语言;
谈恋爱希望一个月把男女朋友带回家;
对于我而言,人生的真正乐趣也许并不是登上那一座座高峰后的快感与兴奋感,而是在抵达那一座高峰前沿途的风景体验。
有人问过我:我不知道我喜欢的事情是什么,怎么办?我说:很少有人天生就知道自己喜欢的事情是什么,毕竟幸运的人是少数,但人生本来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你知道你的疑问,你可以一点点解疑,一点点尝试:
我不知道我喜欢的事情是什么,那我就从我不讨厌的事情开始做起,先做个100次试试,看看我对它是否依然喜欢;我可以去找做过这个事情的人去聊聊,这个事情是不是我所想的那样;我可以去买相关的3-5本书来读读,看看里面呈现的是不是我想的那样;我去看看做这个事情的人的生活,是不是我之后也喜欢的生活。
喜欢的事情没有主动找到我,没关系,我主动走出去,去与它遇见。
毕竟,相对于成为一个成功的人,我更希望自己是一个幸福的人;
相对于成为一个成功的人,我更希望自己是一个有趣的人;
相对于成为一个成功的人,我更希望自己是一个我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人。
成功的经验很多,但是能被复制的很少,成功有太多的因素,时代、机遇、红利等等,加之,成功的人从来都不会和你提那些走过的坑以及那些遇到的狼狈,我们看到的光鲜,我们知道的辛苦,都是我们内心的想法。能否真正形成自己行之有效的方法论,还在于自己。
我一直强调自己很重要,这也是我生活里一直践行的,坦然而言,我们一辈子能真正拥有的也许只有我们自己,陪自己成长,与自己变老,最后孤独地死去,并不悲观,只是生命常态。
所以我们更多的是要问问自己:
我是不是也真的想成为这样的人,还是因为看到别人成为这样的人而有的想法;
我有保持我的独立思考而不人云亦云吗?
我幸福吗?我开心吗?我快乐吗?
我真的努力了吗?
当自己真的弄清楚这些问题后,或者带着这些问题去求知去提升,带来的力量才是真正的行之有效。
读书不仅仅是读书,学习也不仅仅是学习,读书和学习的目地都是为了实践,为了内化为自己人生的一部分。
为了让自己更谦卑,为了让自己保持对大自然,对生命的敬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