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代,齐国有一个名叫淳于髡的人。他的口才很好,也很会说话。他常常用一些有趣的隐语,来规劝君主,使君王不但不生气,而且乐于接受。
当时齐国的威王,本来是一个很有才智的君主,但是,在他即位三年的时间里,不理朝政,每天就知饮酒作乐,把一切正事都交给大臣去办理,自己则不闻不问。因此,政治不上轨道,官吏们贪污失职,再加上各国的诸侯也都趁机来侵犯,使得齐国处于灭亡的边缘。
虽然,齐国的一些爱国之人都很担心,但是,却都因为畏惧齐王,所以没有人敢出来劝谏。其实呢,齐威王虽然不喜欢听别人的劝告,但如果劝告得法,他还是会接受的。淳于髡知道这点后,便想了一个激励齐威王的计策,准备借机行事。
有一天,淳于髡见到了齐威王,就对他说:“大王,为臣有一个谜语想请您猜一猜:齐国有只大鸟,住在大王的宫廷中,已经整整三年了,可是它既不振翅飞翔,也不发生鸣叫,只是毫无目的地蜷着……”他故意停顿一下,试探地问:“大王,您可知道这是一只什么鸟?”齐威王本是一个聪明人,一听就知道淳于髡在暗喻自己,讽刺自己像那只大鸟一样,身为一国之尊,却毫无作为,只知道享乐,不由得大笑起来。笑过一阵后,他才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从那以后,齐威王开始整顿国政,不再沉迷于饮酒作乐。他一方面召见全国的官吏,尽忠负责的,就给予奖励;而那些腐败无能的,则加以惩罚。有一个破坏生产的河地大夫,齐威王还将其扔进油锅处死。结果,全国上下很快就振作起来,到处充满蓬勃的朝气。另一方面,他也着手整顿军事,增强士兵的战斗力。各国诸侯听到这个消息以后都很震惊,不但不敢再来侵犯,甚至还把原先侵占的土地,都归还给齐国。
齐威王的这一番作为,真可谓是“一鸣惊人”!
——《史记·滑稽列传》
【故事启示】 齐王即位三年,终日饮酒作乐、不理朝政,可能想以此来试探臣子的奸贤,也可能是真的平庸。但不管怎么说,在淳于髡用暗喻谏言后,齐王锐意进取,励精图治,赏罚分明,整顿军事,使齐国的势力达到巅峰状态,确是事实。他成功地践行了“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壮语豪言,不愧为一个胸怀大志、聪明机灵的治世之能才。当然,齐国的强盛,也有妙谏齐王,使他“一鸣惊人”的大臣淳于髡的一份功劳。
【成语释义】比喻平时没有突出表现,一旦做起事来却有惊人的成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