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名山自载千秋史一一话说旷怡亭

名山自载千秋史一一话说旷怡亭

作者: 黄潮在高原 | 来源:发表于2021-04-29 21:11 被阅读0次

    乐山的凌云山和乌尤山,自古以来就是西南三地的名山之一。山有名,离不开山中随处点缀的亭台楼宇。以我有限的读书和遊览,令人难忘的有凌云山的东坡读书楼和壁津楼;乌尤山中的止息亭和旷怡亭。

    今天我来说说旷怡亭。

    旷怡亭在乌尤寺罗汉堂右侧,亭前过去有一缺口,下临百丈悬崖。小路一边顺墙,一边临山岩修了吊脚楼,很逼仄,顺势而为中弥漫着特有的味道。前些年山中僧人不知出于何种考虑,居然把缺口填平成一旷地,凭空减了仙境八分险奇,多了十分俗。看来,古人的建筑审美情趣今人是弄不懂了。

    旷怡亭的位置充满了险、奇,属于传统的干栏式建筑,据说,最早在汉代,有一个叫郭舍人的先生在此注释《尔雅》。《尔雅》成书于战国至西汉、东汉之间,据今两千四百多年,书中的内容主要是中国最古老的汉语词汇,一般人看不懂,也不知何人所著,所以,历朝历代许多大学问家都喜欢找一清静处,埋头研究。清末民初蜀中大文士赵熙在《尔雅台记》中追述,说郭舍人在乌尤山上把《尔雅》钻研了二十九年,而且郭舍人就是乐山人,当时乐山还叫南安。

    当然,这些都是后人的揣测。有文字记载的旷怡亭,今天我们能看到的已是明代成化年的故事。成化九年,即1473年,上级派来一个外省人做知州,相当于今天的市长。这个人叫魏瀚,浙江余姚人。余姚同样历史悠久,以出思想家闻名,明代心学创始人王阳明,中国思想启蒙先驱黄宗羲正是那个地方的人。

    魏瀚在乐山干了十二年,给后人留下许多印象,其中之一便是翻印了唐代岑参的诗集。说起那本诗集,魏市长先是听说,后来好不容易从朋友手中借得,才看了一半,人家就急着要拿回去,稀奇的紧。说来也是一个巧字,同年进士颜正,上海松江人,任四川按察使副使,相当于今天省公安厅副厅长,他到乐山出差,随身携带了一卷《岑嘉州诗集》,见其喜欢,便留下了。

    岑参是唐代初期著名的边塞诗人,公元767年担任嘉州刺史,写了许多首关于乐山的诗歌。正是岑参,他去乌尤山,当时叫青衣山中峰,看望出家人恵净,只见恵净上人结庐山顶,十年不下山,睡的是绳子结网床,行走凭竹杖,昼夜诵读莲花经。莲花经是天台宗的主要经典,推崇花开见佛。

    岑参被恵净上人参禅悟道之精神感动,当即吟诗一首,令手下人刻在石壁上。从此以后,乌尤山的佛教传承开始见诸文字。

    时光如水,说话间又过了四百零三年。到了南宋,公元1173年春,上级给乐山派来了一个临时负责人,他的名字叫陆游,号放翁。他在乐山除了吃饭喝酒品茶,也干了不少大事小事,文化方面,雕刻翻印了唐代岑参的诗集。在陆游为之写的序文中,排名前三位的唐代诗人,李白、杜甫、岑参。说来奇了,这三位诗人都在乐山留下传世的诗篇,李白的"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更是脍炙人口。

    在古代,刻书印书是个大工程,相当于现在的重点项目,要花许多银子,一般人做不到。古时候有书读真不容易。到了明代魏瀚来乐山,想看看前人在乐山写的诗文,还得碰机会。于是,魏瀚委托学正主持,向陆游致敬,雕版翻印了岑参的诗集,自己也写了一篇序言,号召大家一起读唐诗,

    魏瀚是个读书人,他不仅沿着岑参的诗文去了乌尤山,还在山上用茅草盖了座亭子,取名叫旷怡亭。亭子建好,他率领手下人,还邀请了同年进士,时任四川按察司副使的颜正,都是正四品官,一起在旷怡亭看山望水,诗酒唱和,省上的颜正先来:

    "魏公新构旷怡亭,亭外山光四顾青。万景低涵黄叶寺,三峨高耸翠云屏。古今不卷天然画,岁月难磨最好铭。

    一亭如斗景无边,人到亭中兴浩然。"

    省上来的同志发了言,作为地主,魏瀚略显谦和,步颜正韵和诗三首,其二:

    "四面江山一草亭,分明造化有丹青。沧波带雨来官舫,远树和烟上画屏。⋯⋯"

    诗人兴会,道出了旷怡亭是由魏瀚主持修建的,置身亭中,四围风景尽收眼底,近处的锦水沫水汇流,稍远乐山城老霄顶上的万景楼,远处的大峨、二峨、三峨山如画屏,近景、中景、远景象一幅没有卷起来的画轴,美不胜收。

    旷怡亭从此成为乌尤山上的风景。毕竟是草亭,一百三十年后,草亭成了回忆。到了1605年左右,袁子让来乐山做官,按照汉代以来的传说,把亭子重新建好,取名为"尔雅台",并赋诗一首:"郭子当年耽一丘,墨池犹自浸鱼头。而今山色都随我,留与人间染素秋。"诗中透露出的霸气,容不得别人半句,而今山色都要听我的。

    世上只有不变的江山,没有永远的朝代。说话间明末的夜航船在运河拐了湾,满清跑了两百多年的马队也在辛亥年寿终。到了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乌尤山上的传度大和尚,有感于旷怡亭四百多年来的风雨沧桑,决定在旧址恢复旷怡亭,并请当地人易曙辉先生把旷怡亭历史的由来写成文字,刻碑记之。不仅如此,传度师还邀请晚清大文豪赵熙先生为旷怡亭题字作词。

    乐山廖建成先生书法

    赵熙号香宋,荣县人,早年入嘉定九峰书院读书,1891年中举,1892年二甲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这是明清两代盛行于朝廷的一种职务,专门选择文章学问皆优的人为皇帝服务。所以说,赵熙是晚清大才子不为过。于是,赵熙挥笔写道:

    "传度大师新构一楼,榜曰:如此江山,即赋此调为贺:

    天开图画乌尤寺,江心一螺孤峭。

    方外疏钟,秦时片月,万绿孕兹瑶岛。

    峨嵋翠扫。

    趁玉宇初揩,铜河先照。

    如此江山,海天秋色一长啸。

    高僧提举一切,旷怡亭故址,阑槛新造。

    春水鱼天,洞庭龙穴,豁出雷堆杭道。

    香台缥缈。

    待日落将西,幽篁更妙。

    如此江山,一楼天下好。"

    在赵熙写给乌尤寺众多诗词中,旷怡亭这一首无疑占有很重的地位。诗人采用齐天乐这词牌,上联写景,下联说旷怡亭史,天上地下,民间传说都被赵先生装入一百零二字中。

    这首词,用硬木雕刻后一直悬挂在旷怡亭中。那时旷怡亭皆用木头,木地板,透过缝隙,可看见百米下奔涌的江水。进得满月似的圆门,三面皆可凭栏围坐,极目远眺,大有把阑槛拍遍,一楼天下之气概。

    各位看官请注意,旷怡亭进门两侧的对联也值得欣赏,其书法是近代佛学大师欧阳竞无的作品。

    "苏和仲山高月小,范希文心旷神怡。"此联写的好,借用了苏东坡《赤壁赋》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表达了对乌尤寺美景的赞美。

    欧阳竞无是近代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他确定了佛法非宗教非哲学的理论。他认为佛教不是神教,佛教中没有特权,佛教是平等主义。欧阳竞无的书法,无论隶、草境界了得,连大画家齐白石的书房都请欧阳竞无题字。

    这么好的地方,又有那么多历史掌故。到了抗战期间,马一浮的复性书院迁建乌尤山,选中旷怡亭作为书院的讲堂。

    马一浮认为讲学是弘扬大法,启迪后学,不敢不敬。故复性书院极为重视礼仪。

    图片自网络

    正式讲学前,书院都要举行隆重的开讲典礼,马一浮斋庄盛服,立讲舍(乌尤寺之旷怡亭)前正中位,讲友、都讲及诸执事分立左右。学生在后依序立,由引赞王静伯唱先行谒圣礼,师生向先师位北面三礼,然后同学之间互相致礼。

    礼毕,主讲马一浮才正式开示。

    以后,马一浮每次开讲前,都先写好讲稿,命人誊清,将旷怡亭清扫干净,将鲜花一束置瓶放在讲桌上。开讲时,学人齐集后,由都讲乌以风捧讲稿随待在后,俟马一浮升座定位,再将讲稿双手捧持顶礼以献。

    马一浮认为,只有这样,才对得起中国古代先贤,才不负旷怡亭这一楼天下。

    也正是在乌尤寺旷怡亭,1941年春天,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先生以"中国历代政治的得失"为主讲题目,面对沉迷于四书五经的莘莘学子,把历朝历代的栏杆拍遍。

    对于中国历史,钱穆先生有一段振聋发聩的文字,"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我也借用钱穆先生的这句名言结束旷怡亭的前世今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名山自载千秋史一一话说旷怡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dewr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