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上除了祉涵所有的孩子都进入了故事圈。我终于成了一个透明人。坐在桌子边擦擦书,转头看看听故事的孩子和讲故事的妈妈。
第一个故事妈妈是泳安妈妈,分享了一本《跑跑镇》,一开始泳安坐在旁边看书后来也被妈妈的故事吸引,从妈妈的身后走到书本的前面。
第二个故事妈妈是鸿宇(取同音)妈妈,她的孩子也在故事圈里。分享的故事是《卖帽子》,同样是一本孩子熟悉的故事。故事结束后鸿宇妈妈还带孩子们玩起了卖帽子的游戏。
在鸿宇妈妈分享故事的过程中她全程弯着腰好让书本能够在适合孩子的高度。这样的一个细节可能连以此为工作的老师们都不太注意。
关于绘本故事课,在旁人看起来就是一个给孩子讲故事的活动。但给一个孩子讲故事或许简单,当要面对十几甚至二十几个年龄不同,状态不同,爱好不同的孩子是,这件事的难度就不是简单地放大十几倍或者二十几倍了。
这两周关于绘本故事课的讨论,我们也在想办法……
如何增加绘本故事课的仪式感?
如何帮助老师(故事妈妈)和孩子建立联结?
如何把我们所做的课程建议给到家长,让家长在家也能进行共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