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静悄悄的革命”的发生

“静悄悄的革命”的发生

作者: 季勇 | 来源:发表于2018-01-23 23:07 被阅读0次

            前些日,严清先生与我们五六人围清茶而坐,漫谈读书。读书与他而言,本身就是目的,是其引以为傲的标志性、象征化和符号式的存在。他借助读书关照自我与他者,以致整个世界,溯及起源、发展演变轨迹,并从情状中寻求本质原因,称之为“发生学”。咀嚼其言说,或许,读书的目的就是消融一切的发生,让自我明澈通亮。于是乎,我翻开了日本学者佐藤学的《静悄悄的革命》:


                      “静悄悄的革命”的发生

    佐藤学,日本东京大学教授,教育学博士,更是“付诸行动的研究者”。《静悄悄的革命》主要描述他曾经“访问过、观察过、合作过”近千所日本各地的幼儿园、小学、初高中和特殊学校教育改革状况。“静悄悄”意味着其并非在中央集权控制下大一统式轰轰烈烈进行,“是从一个个教室里萌生出来的(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是根植于下层的民主主义的(“佐藤学在《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曾说,公共教育的学校的使命就是在于实现民主主义社会,学校本身必须是借助“民主主义”构成的社会。因此,学校必须成为个性交响的场所。在这种学校里,学生、教师、校长、家长,每一个人都是“主角”;每一个的学习权和尊严都应受到尊重;各种各样的思考方式与生活方式都应受到尊重。他强调,这里的所谓的“民主主义”既不是政治性的制度,也不是多数决定的原理。它意味着杜威所说的“各种各样的人协同的生存方式”。简言之,“民主主义”,强调各种各样人协同的生存方式。校长、老师、学生、家长都是学校的主人,每个人都同样有发言权,都可以参加学校的活动,大家结成平等关系,实现各自的权力,承担各自的责任),以学校和社区(社区是课程资源,通过与家长和市民的相互交流,课程而得以丰富和发展)为基础而进行的革命。“革命”是一个对于国人具有特殊意义和感情的大词,相对于“改革”、“变革”等词义,恰如其分的表达了最终诉求“根本性的结构性的变化”,日本传统学校变革为适应知识型、符合型21世纪知识经济社会的“学习共同体”式理想的学校形态。

    驻思

    于“学习共同体”。“共同体”概念源自德文“ Ge meinschaft ”,本质是因精神“息息相通”而连接成的紧密关系,它不是一个形式,与地域、血缘等关系无关。教室只是师生共处的物质空间,共同体则是师生共同的精神空间。帕尔默在《教学勇气》阐述“精神沟通”为“我们对于心灵和芸芸心灵密切联系之渴求的多种响应——一种对生命的爱与对工作的渴望,尤其是对教学工作的渴望”。佐藤学认为,日本传统学校由中央集权控制(应试体制),形成划一性与效率化两大特征,学生学习的尊严(平等协商)、学习的权力(平等对待)被漠视、被剥夺,师生之间没有精神“息息相通”,那么就纯粹的是一种冷冰冰、抽象的技术联系。“共同体”本质上是精神“息息相通”,因此,必须用其摆脱传统效率与竞争,恢复学习本真面貌与意义。

    当然要恢复学习本真面貌与意义,不能仅凭精神层面“爱”和“情怀”、还需要依托“学习理论”对学习进行底层学理意义的思辨。佐藤学深刻认识到传统学习的弊端,并其为“勉强”:一是通过“坐”在教室里脑神经细胞的活动;二是仅“个人的活动”;三是缺乏“展示”巩固、以及反思性思考。对应的,他提出了“活动、合作、反思”学习。从学习理论发生看,“勉强”向“学习”变革也是学习理论认知的变革,无论是基于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念的“行为主义”,还是到皮亚杰、布鲁纳、奥苏伯尔等学者的“建构主义”,把学习局限在个体内部静默认知范围内。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历史学派强调了学习的社会性,认为学习首先发生在社会互动之中,相互理解、决策共享和共通思考的社会互动(合作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合作学习是世界学校改革的趋势。在25年之中,佐藤学走访了27个国家的500多所处于改革最前端的学校,收集照片10000多张,对这些照片进行整理就会发现,每个国家都在进行着合作学习的革命。这也形成了“学习共同体”完整意义:借助精神“息息相通”价值诉求,进行学习合作的组织。

    在具体的实践途径上,佐藤学拾用了古老的“对话”方式。无论是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对话”,还是中国春秋时期孔子“游乎缁帏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对话都是一种重要认知学习方式。戴维 ·伯姆在《论对话》中说,“谈话者之间互相尊重彼此的人格、观点和观念,能够形成充分的友谊感和信任。每个人都认真地倾听他人的意见和想法,每个人也都能彻底地表达处他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和看法,然后让不同的观点和意见之间彼此碰撞、激荡、交融,从而让真理脱颖而出。” 共同体本质上更重要的是是一种“精神理念”,具体表现在地位的对等、彼此的尊重、认真的倾听、真理的寻求。“对话”的方式,以及背后支撑的“精神理念”最适合于“学习共同体”联姻,对“学习共同体”进行底层学习理念的转置,“活动”需要与“人、物、工具及素材的接触”,就是与教育内容的对话;“合作”就是与教室中的或教师、与组成各种各样的形象意义的同伴的对话;“反思”就是是与自己自身的对话,重建自己的内部经验。

    佐藤学将创建“学习共同体”作为统领学校改革的哲学,对学校进行三个层面的重建:一是把学校重建成学生学生们合作学习的场所。佐藤学认为,教学中的形式主义产生学生“主体性”神话,在教学中,需要进行“服装剪裁式”和“交响乐式”的教学,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二是把学校重建教师合作学习的场所、家长和市民合作学习的场所。佐藤学提出了学校转变“三年论”,认为通过三年的教研活动学校就可能成为一所像样的学校了。于“内”而言,相互打开教室的大门,建立以应对学生、互相倾听、明确自我课题的学校“真教研”,从“一次尝试到更大挑战”策略下简化学校组织,真正建立以校内教研活动为中心的教师间“合作性同事”关系。于“外”而言,佐藤学特别重视家长和市民也参与学习、共同发展。召开公开研讨会,公开日常授课和应对参观者;谋求家长的“参与学习”,家校形成学习共同体。三是着重进行综合学习和学科学习的课程设计理念和策略。课程就是学习的轨迹,佐藤学主张发挥教师创造性,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课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相互交流、探究、启发展开的教学形态,佐藤学把这个教学形态称之为“主题·探求·表现”为单位的“登山型”课程。即设定作为教学内容核心的主题,学生能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开展活动的、合作的、探究的学习,并能相互表现和共享学习的成果。

    理解一本书,需要理解整本书的结构。上述的梳理也是本书的逻辑结构,第一章,阐述学校建设成学生合作学习场所策略第二章,阐述学校建设成教师与家长和市民合作学习场所策略第三章,综合学习和学科学习的课程设计理念和策略。最后一章为实践,最终实现“学习共同体”式理想的学校形态,使学生、老师、家长市民在这个“学习共同体”里共同成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静悄悄的革命”的发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dgea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