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夏,短袖衫,冰淇淋,烧烤,夜市,玩水。
关于七月和夏天的记忆很多,却往往与孤独相关联。
男孩子在七月步入漫长的暑假,再也无法在上课和跑操的时候偷偷注视暗恋的女孩;
成年人则厌恶酷热的天气,似乎连出门约会的心情都少了许多;
路边的店家低头坐在店里打盹,一个下午也等不到一家进店的客人;
只有远处树上的知了,发出无人回应的叫声。
李志在《梵高先生》里唱到:“我们生来就是孤独”,但七月似乎格外如是。
我是个孤独的人么?有时候我这样问自己。
好像也不是,比起我离群索居的朋友戴神,我似乎也不孤独,有着丰富的社交活动。
只不过我的有效社交太少,大多数时候只能算是凑热闹。
或许我孤独吧,如果再往前推几年, 或许还能说是孤高,如若再往前推几年,都能算的上有点孤傲吧。
这几年,反思自己的性情与脾气,以另一种眼光审视自己,发现确有许多讨人厌的一面。
唉,谁不是呢。
有天晚上看世界杯的时候,一边看一边和旧日朋友聊微信,她吐槽我说我大一的时候眼光可高了,就没几个看得上的女孩子。
我说天可怜见,我冤枉,我大一的时候喜欢原来高中的小姑娘呢,根本就没心思看大学的女孩子,等到我慢慢回过神来的时候,大学里的女孩子早就都看不上我了。
这不是自谦,是真看不上我。
我原来在高中的时候成绩还算好(学年前十),又是学校贴吧的吧主,学生会干部,勉强算个校园名人,高中时也不说帅吧,至少没变胖,加上大家都穿校服土里土气的,应该看着也还凑合。最关键的是,我还不爱学习,经常带个白色的大耳机翘自习听歌,又写的一手好文章,十足的十八线小城文艺范儿,大概是成绩好的一批学生中最爱浪的,爱浪的学生里成绩最好的,老师因为成绩好不怎么管我,学校里一批不读书的混子们也和我关系好。可能就莫名的符合了当时部分未见过世面的女孩子们喜欢的某种形象。
不过高中的我确实是心地单纯的好少年,连小黄片看的都挺少,看个新海诚的《秒速五厘米》都能哭的死去活来。
我记得有段时间,我只要上完体育课,我的课桌上就能摆着一瓶饮料,我也不知道哪来的,反正就是暗恋的女孩送的。
我做学生干部执勤的时候,总有低年级的不认识的女孩朝我打招呼。
有时候我在网上搜自己名字,莫名就能搜出一个博客,里面全是写对我怎么怎么喜欢的。
当然,我是什么人,我可是后来号称“黑机之王”的“戴杨”同学,这些女孩是谁,我后来还是心里有数。
但我从来没告诉过她们,从来没告诉过她们我知道她们暗恋我,我只是装作不知道,也一直都说我有喜欢的人。
当然,后来读了大学,她们看到了来自全国各地各种各样优秀的男孩子,高中时的我也在逃课和睡懒觉中逐渐变胖,自然这些女孩子也就再没一个喜欢我的了。
尤其是我记得有一年平安夜,我正好有点生病,在寝室躺了一下午,有个以前高中暗恋我的学妹正好路过我们学校,就硬是要见我一面,我就非常直男的顶着一张睡肿的脸,穿着一件非常土的棉袄去见了她,她惊呼我怎么变成这样了,从此之后基本就没联系过我了,大概就是那一刻幻灭了吧。
不过不管怎么样,我是不会说什么感谢你曾经喜欢过我这样的鬼话的,
喜欢不喜欢一个人终究是自己的事,你曾经喜欢我是你的事,你后来不喜欢我了也是你的事,与我何干。
我记得我当时写《她的手机·南雪国乡》中的顾南雪学姐,就写的她是一个很漂亮的女孩子,也是校花,以前一大堆人追,所以姿态放的很高。后来因为一次意外,学姐她坐上了轮椅,变成了一个残疾人,以前那些追她追不到的男孩子就纷纷跑过来说:你现在都是一个残疾人了,还摆出那么高的姿态干嘛?我追你都是做好事了好么。
我其实就很不喜欢这样的说法,把感情定个价,有个好坏高低,你优秀漂亮帅气,追不上就是应该的,你要是有一天变得丑陋难看,那别说我追你了,你就应该现在开始倒贴我。
我觉得这是错的,我曾经希望,哪怕我变成了一个猥琐丑陋矮胖的死肥宅,喜欢我的人也能一直喜欢我,这样我就能看到真正喜欢我的人。
我在内心深处向往这样的剧情,在平凡卑微之时被人赏识,日后飞黄腾达涌泉相报。我之前有篇文章被集结到一部书里出版,我有个学妹是熟人里第一个买实体书支持我的,我当时想的是要是我有一天真的写书发了财, 一定要好好感谢她,作为最早对我支持的回报。
当然,我还是错了,人生就像中国的A股,追涨杀跌,你越糟糕就越不会有人喜欢你,而根据破窗理论,越不有人喜欢你,你就越糟糕。你还会越想有人喜欢你,就像要把压死的骆驼急着去抓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殊不知那就是要压死你的那一根。
以上,大概是我从一个勉强还算校园受欢迎的可爱少年,慢慢堕落成一个死肥宅直男癌的过程吧。
2008年的6月,我高二进高三,在那之前的一年,我达到了我高中生涯的最高峰,成绩全年第四,掌管着学校最热闹的贴吧,作为学生会干部手底下管着社团,从高三的学姐到初二的小学妹,似乎都有喜欢我的女孩子。作为性格的塑造期,我所有的直男癌的性格,所有的目空一切,所有的自诩清高都在那一年养成。
生活给了你太过无忧无虑的青春,就会让你用漫长的时光作为偿还的代价。
往后的十年里,我就再也没有到达过那么辉煌的位置,虽然在大学里也勉强算是个网络校园名人,但其实不入正列。
我错误的认识了自己,一错再错,没有好好学习,也没有好好培养兴趣爱好,哪怕认识很多朋友,但关键时刻帮的上忙的只有寥寥。
我清高孤傲的性格,让我不喜欢和同学相处,除了摄影协会和有一段时间的武术协会,我似乎并没有容身之地,只能一个人跑去北校孤单的赏樱和自习。
我喜欢表达自己,但又害怕说的过多被人笑话,就把一切的一切藏在了小说中。
我过于的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和很多很好的朋友形同陌路。
我这样的性格,曾经在工作中处处碰壁,每天都过的很不开心,很不愉快。
曾经和我一同长大的朋友,都已经慢慢步入婚姻的殿堂,而我这个曾经在高中最被女孩子喜欢的人,现在还在因为我妈催我找对象这种事而天天争吵。
时间就这样走到了2018年,真是突然十年便过去(这是一本书的名字,我一直想买,一直没买)。
但我就是不服气呀,《倚天屠龙记》里张无忌跌落山崖捡到了九阳神功,《神雕侠侣》里杨过断了手臂遇到了独孤求败的雕,《你好,旧时光》中余周周换了一个环境用主角游戏重新开始,乔布斯被逼离开自己一手创建的苹果公司重新回来再次带领苹果走向辉煌,叶修离开嘉世重头开始又再次拿到总冠军……我从小读过的故事,看过的电视剧,无一不是绝地再反击……既然是从小就喜欢的故事类型,为什么不能在自己的人生中再写一次。
要别人做到不在你辉煌时慕名而来,也未曾在你低谷时离你而去很难。
但我也说过:“人生就像全职高手,休息一年,然后回来”。
只有傻逼才会为了像别人证明自己值得重新被看重而再去努力一次,可人间不值得,但你自己值得,那些我读过的书,那些我写过的文字,那些我拍下的照片,那些我经历过的一切一切,都告诉我我不甘心如此。
每一个下班回家走过十字路口穿过晦暗小路的深夜,心中总有倔强的余烬像远处阑珊的灯火,在黑夜里飘摇却生生不息,期待着终有燎原的一日。
每一个在烈日下低头流下的汗水,都像跌进心湖溅起点点涟漪的水滴,渴望着总有一天汇成滔天的巨浪乘风蹈海而来,席卷整个世界。
看到我的前同事,一个大我三岁的女生,她过去三年整个人生时光就是考到一个稳定的工作,终于去年她如愿以偿了,后来有一次一起吃饭,我说你现在心里想法怎么样?她说她现在变了,因为工作稳定了,所以现在都是在混日子,能不做的事情就不做,能推诿的事情就推诿。
看到微博上的一个女孩,每天要么不是晒自己生活多么好,工作待遇多高,就是秀自己恋爱多甜蜜。
看到我现在租住的老小区,里面的那些中年妇女,每个无所事事的下午都围聚在那打着麻将。
我有时会想,如果人生谋求安逸,大概也很简单,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有房子有车子了,不考虑结婚生小孩,每天打打游戏,刷刷电视剧,一样能很舒服的过完一生。
但我不想这样,回望过去无数的时代,你会看到同样的风景,无数人挤在同一片泥沼里艰难的呼吸,只有少数人能看到那片天空。
我读历史,就是想把自己投身在璀璨的人类群星之中,在伟大的故事中去寻找伟大的痕迹,个人的悲喜是具现化的,但放诸于庞大的人类群体则不值一提,只有用历史的人类的宇宙的视野来审视自己的喜怒哀乐生老病死才能获得平静。至少我不会再过多的因为微博上那些傻逼的言论而去生气和争吵。
我也开始慢慢读经济学,因为这是研究人行为的学问,这样我才不是一个每天抱怨“这个世界应该是怎么怎么样”而是知道“这个世界为什么是这样的”的人。
我坚持写作,写下故事,阐述想法,我相信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一定要留下些什么,而不是作为一个纯消费者消费着别人的产出。
我热爱拍照,也去了解诗歌、绘画、音乐这些充满浪漫情怀的艺术,因为就像电影《死亡诗社》中说的那样:“我们读诗写诗,非为它的灵巧。我们读诗写诗,因为我们是人类的一员。而人类充满了热情。没错,医学、法律、金融...这些都是崇高的追求,足以支撑人的一生;但诗歌、浪漫、爱、美,这些才是我们生活的意义!”
古往今来天上月,心安理得读书人,看一看自己跟随的路,其实自己并不孤独。
在这条路上前行者名单,闪耀着牛顿、莱布尼茨这样的名字,也闪耀着尼采、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名字,还闪耀着塞尚、梵高、达芬奇这样的名字,更闪耀着亚当斯密、卡尔马克思这样的名字。
就像《人类简史》和《未来简史》的作者赫拉利说的那样,人文主义正在成为21世界最流行的“宗教”,人类开始不再将愿望诉诸于神仙、上帝或者某个伟大的存在,而是诉诸于人类自己。理解了这一点,我们才能理解为什么网络上“女权”、“不婚不育”、“宅文化”、“支持同性恋”诸如此类的思想远比过去的无数时代更为汹涌,因为人更加关注自己自身,无论是自己是绝大多数还是极少数。把人摆在最高的位置,这才是人文主义的本质,不管你是不是人文主义的信徒,你生活在这个时代,都深受人文主义的影响。
但我们也要清晰的看到,即便是对于最流行的“宗教”人文主义,那些不明所以的人,也只是愚蠢的去相信。那些人在网络上叫嚣着自己应该有什么什么样的权利,应该要过什么什么样的生活,这样的行为和古往今来无数迷信神仙的人祈求赐予毫无区别。只不过那些古人遵循着神告诉他们的生活方式,而现在的人则遵循着从媒体,网络,书籍到道听途说来的生活方式。
已然失却自由的人,缺不觉得自己失去了自由。以为自己的行为出于自己的意志,却不过是某种思潮的产物。就像人类的肉体只不过是DNA的载体,肉体一代代死去,但基因千万年来流传下来,现在的人更多的是像某种思想的载体,人会死去,但思想寄生在人脑里,代代相传,慢慢变迁进化,活了下去。
而真正的自由,是懂得了和这个世界打商量的方式,也就是和世界彼此妥协。你当然可以做某个思想的载体,但你也要跟那个思想说,我既然做了,你给我什么好处呢?这就是打商量,这就是人类最大的自由,也是人类最大的尊严:选择的权利。正是因为你可以去选择,哪怕全世界告诉你你是错的,你也可以选择站在全世界的对面,所以你是有尊严的,所以你是自由的,所以你有资格和世界商量着来。这段话可能听上去有点难懂,但我并不是写给人看懂的。
我只是想说,不管世界怎么样,生活怎么样,我在努力的用我的方式和世界打商量,我努力选择我想要的生活,选择我想成为的人,而我读过的书,经历过的经验,就是我去打商量的本钱。
庙堂之高,固然可以光辉和正确,可唯有江湖之远,才能真正自由不羁。
愿你是个开心的人,愉快的人,不羁的人。
如果做不到,也愿你有颗不羁的心。
羊美味老板于七月。
愿你居庙堂之高光辉正确,处江湖之远自由不羁(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