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的数学教学反思
一般认为,“数学素养是指当前或未来的生活中为满足个人成为一个会关心、会思考的市民的需要而具备的认识、理解数学在自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的能力,做出数学判断的能力,以及参与数学活动的能力。北师大教授史宁中教授在他的《数学基本思想18讲》中做了比较详细的阐述,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素养中最重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人们通过数学的学习建立起来的认识、理解和处理周围事物时所必备的品质与能力,通常是在人们与周围环境产生相互作用时所表现出来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通常表现为10种能力。新课程标准已经做了很大程度上的修改,其主旨方向便和当前核心素养做了最有效的对接。
5月24日,在宜宾市第七初级中学校参加了翠屏区关于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力的课堂教学策略研训活动,当时还观摩了一节数学新授课,课题是“特殊平行四边形之菱形”,听了本节课以后,收获很多,现在我将从以下几点谈谈我的感受。
一堂观摩课所想所思一,基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下课堂教学不是一种形式。无论在引入、新授还是后面的展示、归纳都体现了一个根本的关系就是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所有的教学设计要以此为目标策略,加以落实。公开课、研讨课,再不能形式主义,更不是节目表演。教师的引入设问是顺理成章的,不突兀,不生硬,前后的照应做的很好,这里就是要体现和落实检查学生的思维品质,能不能在所给出的信息中迅速筛选出有用的信息,并为我所用,其实这是当今社会所必需的一种能力,一种素养。学生动手利用纸片制作菱形的过程,看似平常普通,可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落实,是十分有意义的一件事情,对于学生而言,他会深刻体会到制作菱形,以及制作矩形,还有正方形都有方法规律可循,这个过程也就是学生充分认识掌握图形特点的关键时刻。对于所有同学而言,参与课堂活动,也变得轻松愉快,这样对知识的掌握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最有价值的。
一堂观摩课所想所思二,基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是对数学课堂教学最直接最本质的要求。史宁中认为,数学基本思想“是数学发展所依赖、所依靠的思想”。“数学发展所依赖的思想在本质上有三个:抽象、推理、模型,其中抽象是最核心的。通过抽象,在现实生活中得到数学的概念和运算法则,通过推理得到数学的发展,然后通过模型建立数学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我们在认知过程中产生的疑惑,甚至错误都是十分有意义的东西,学生对课堂中提出的菱形,本身的认识是粗略的,是杂乱无序的,学习不是单一的让孩子们统一认知,而是让孩子们发现更多更广范围内与之相关联的知识体系,进而认识这个世界。在这节观摩课中,我深刻体会到学生对知识认知的意义,学生们在抽象中获得知识本身,通过推理对知识的本源和发展有了充分理解,通过建模达到对知识的固化和本质化,所以教师应该真正思考自己的课堂,自己的教学,自己的业务,自己的认知。
一堂观摩课所想所思总之,作为教师要不止于学习,要不止于现状,不仅要登高看远,还应俯下身来思和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