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书籍《在学校,我们怎样做中层》
第一章全局思维力
003学会从制度思维走向机制思维;
006卓越中层的关键能力和思维品质。
阅读问题:
1.在学校管理中,如何运用机制思维?
在学校环境中,制度和机制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定义与侧重点
学校制度:是指能够适应学校发展需求,以完善的学校法人制度和新型的校内外关系为基础,以教育理念为指导,学校依法民主、自主管理,能够促进学生、教职工、学校以及学校所在社区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它侧重于规定学校内部及与外部关系的规则、准则和规程,确保学校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
学校机制:则是指学校管理系统的结构及其运行机理,是管理系统的内在联系、功能及运行原理。它更侧重于描述学校内部各要素之间如何相互作用、协调配合以实现学校目标的过程和方式。
二、表现形式
学校制度:通常表现为书面的、正式的规则、规定、条例等,如学校章程、教学管理制度、学生行为规范等。这些制度具有明确性、稳定性和强制性,是全校师生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
学校机制:则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动态的、隐性的过程,如决策机制、激励机制、监督机制等。这些机制通过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协调配合,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作用与关系
学校制度:为学校的正常运行提供制度保障,规范学校内部的管理行为和师生的行为举止,维护学校的秩序和稳定。同时,制度也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引导师生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
学校机制:则是实现学校制度目标的重要手段和途径。通过建立健全各种机制,可以确保学校制度得到有效执行和落实,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机制也能够促进学校内部的创新和发展,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四、实例说明
以学校教学管理制度为例,这是一种具体的制度表现。它规定了教师的教学任务、教学要求、教学评估等方面的内容,是全校教师必须遵守的规范。
而教学激励机制则是学校机制的一种体现。它通过设定教学目标、奖励优秀教学成果等方式,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这种机制与教学管理制度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学校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综上所述,在学校环境中,制度和机制虽然密切相关但各有侧重。制度是静态的规则体系而机制是动态的运行过程;制度为机制提供基础和支持而机制则使制度得以有效实施和发挥作用。所以我们要充分让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学校的健康发展。
2.卓越中层的关键能力和思维品质是什么?
关键能力:做事能力、设计能力、创新能力;
思维品质:问题意识、协同意识、成果意识。
3.作为一名中层领导,你将如何提升自己的关键能力和思维品质?
一是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通过学习管理方法、心理疏导、教科研、为人处世的技巧,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反思改进。同时通过学习,站在高位去思考学校的未来,有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心中有一盘棋,才能走得更远。
二是努力构建一支团结和谐上进的团队。独行速,众行远。要把学校的发展愿景和长远目标清晰地告诉团队,目标一致方能合力到达目的地。要落实好分工合作。既分工又合作也指导,培养团队每一个人的卓越领导能力。同时要引领团队老师们走上学习的道路,通过头脑风暴带着他们走创新发展道路,只有与时俱进,方能适应时代发展。
三是营造良好的家校和社会关系。家校社协同,能更好地育人。通过走村入户家访、定期举行家长会、开办家长学校等形式,并与村委、街委一起搭建好家校沟通桥梁,共同为孩子们的幸福当下携手合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