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分阶段的,每个阶段有不同的发展任务,肩上有不同的责任,面对的挑战不一样,同时我们也会有很多不同阶段的目标,大目标,小目标,近期目标,远期目标...
目标于我们而言非常重要!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第二个习惯叫“以终为始” ,告诉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方法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非常重要,找到目标之后,回到现实生活才知道重要的事情是什么,重要的事情一定是服务于自己的终极目标的,如果我们不知道自己的目标,那么往往在面临选择的时候,就会纠结和拉扯,不知道盖如何选择,陷入痛苦,内耗由此而生!
培养目标感,从小事做起!
我想分享两个关键词就是“选择”和“信任” !
回顾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不难发现,00、10、20后,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都会不自觉的想要控制孩子,事无巨细的控制,这份控制通常是源于恐惧,我们担心害怕恐惧孩子如果不按照我们的要求来,就会面临危险或不堪的未来。
相比较而言,70、80后就好很多,那时候父母忙于工作,很忙,没有时间和精力来控制我们,但却带来了另外一种伤害,叫做“忽视” ,忽视的问题这里不展开说,以后有机会再讨论。
新生代的父母空余出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孩子,这种源于生理安全感需求的掌控油然而生,所以孩子们很少或者几乎没有选择的权利和空间。更不用说是信任。
换句话说,之所以不敢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就是源于不信任,信任是一种力量,当父母选择放权给孩子自由选择的时候,就意味着孩子会犯错,甚至会遇到一些小小的危险,这些都是父母不能承受的,因为计划生育,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家长们普遍觉得养育孩子这件事不可以有半点差池,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执念如影随形。
但是孩子是发展的个体,从2岁开始,孩子就已经希望能为自己做主了,此时家长可以参考以下三点来判断当下是否同意孩子做出的选择?满足以下3个条件,就可以大胆的让孩子自己做主。
1、不伤害自己
2、不伤害他人
3、不伤害环境
这样看来思路就清晰了很多!
包括儿子这次请假的选择,其实参考以上三点,就不难作出决定!
希望更多父母都能认识到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并且真正的相信孩子,孩子才有可能发展成出为自己负责的良好品格,同时,孩子也会因为拥有做人的基本权利后,慢慢发展出内驱力!
相信孩子,孩子才会有空间去试错,趁着孩子还在我们身边,我们还能够及时提供协助的时候,让孩子犯错,并在错误中学习,等到孩子离开家上大学,远水解不了近渴,想帮都帮不上了!
祝福所有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