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题秋江待渡图

题秋江待渡图

作者: 韩珠儿 | 来源:发表于2023-12-18 10:58 被阅读0次

【宋】钱选

山色空蒙翠欲流,

长江清澈一天秋。

茅茨落日寒烟外,

久立行人待渡舟。

诗词赏析

首句从大处落笔,将整个山景呈现出来:山色空蒙翠欲流。山间袅绕着云烟,山上的树木茂密葱茏,碧绿的色彩就好像在流动一样。

“空蒙”描写了一种烟雾朦胧,幽静空灵的景象,而且它所呈现出的,不但有静态之美,还有动态之美。山是静止的,云雾是流动的,二者相互掩映,将读者的想象力瞬间唤醒。

“翠欲流”三个字双着重把山的色彩突现出来。“翠”字虽然很寻常,但当它与“欲流”二字相搭配的时候,就变得有特点了。

“翠”字起到的是点亮画面的效果,而“流”字起到的则是点活色彩、我不喜欢画面的效果,它化静为动,把山色写出了流水的效果,堪称全句的点睛之笔。

首句写山,承句写水,我们来看作者笔下的水是什么样子:长江清澈一天秋。长江中的水清澈无比,一天秋色映在水中,显得尤其美丽迷人。

首句的裁剪空间很大,这里的承句也同样将空间拓开,把读者的视野拉开。不过与首句不同的是,首句所捕捉的是高处之景,承句所捕捉的则是低处之景,而且其中画面的色彩也要丰富很多。

读在后两句所色勒的景象很细腻:茅茨落日寒烟外,久立行人待渡舟。在寒烟之外,可以看到矮小的茅茨和即将落下的夕阳,而能够引人注目的,还有那在江边久久站立,等待渡船的行人。

“茅茨”“落日”“行人”“舟”都是很具体、形体较小的物象,将这些物象选择过来,不仅可以和前二句的画面形成鲜明的对比关系,更能够让整个画面显得丰富、立体。

尤其是最后一句对人物的描写,更是让读者感受到几分寂寞、孤儿的情感色彩。

相关文章

  • 元,盛懋《秋江待渡图》

    《秋江待渡图》轴,元,盛懋作,纸本,墨笔,纵112.5cm,横46.3cm。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秋江待渡图》以...

  • 秋江待渡

    【山色空濛翠欲流,长江浸彻一天秋。茅茨落日寒烟外,久立行人待渡舟。】 喧嚣尘世,你我都是待渡之人。 一场等待,一场...

  • 秋江待渡

    我理解错了“秋江待渡”,突然才明白,是人在江边待渡船,而不是江天一色,秋急待人。我还以为,淼淼江水,巍巍青山,廖廖...

  • 诗画共读:雪溪待渡

    晋阳山下蒲村渡, 断坂连冈叠烟树。 横汾水落流更急, 客子西归迫秋暮。 【元】张翥《题雪溪待渡图》

  • 给马远《秋江待渡图》配诗

    生活在大唐盛世的孟浩然曾经写过一首诗,题目是“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中写道: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

  • 题秋江琵琶图

    秋枝梳雾瘦东江,岸岩琵琶诉凄凉。 痴情多逢薄辛郎,泪湿琴声西风寒。

  • 题秋江晨雾图

    碧水起白烟,朦胧至天边。 绿荫隐小舟,鱼鹰立船舷。

  • 题秋江夜宿图

    枊丝叶稀枝愈长,秋风起处漫天霜。 乌蓬船宿西江岸,鱼鹰啼晨雾隐山。

  • 题秋江飞絮图

    芦花秋来化雪飞,寒江喜迎棉絮来。 浮游碧水疑冬早,鲤鱼争食忙增肥。

  • 题秋江夜宿图

    岸竹凝露滴江边,惊飞野鸭云水间。 昨夜风凉好做梦,朦胧国里遇神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题秋江待渡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dla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