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谈积善成德

谈积善成德

作者: 观神 | 来源:发表于2017-11-09 23:34 被阅读0次

积善成德,出自儒家经典《荀子》

《荀子·劝学》曰“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这是反映了儒家重要的教育观

积善者,《荀子·儒效篇第八》曰:“积也者,非吾所有也,然而可为也。”荀子认为“人之性恶”,“生而有好利焉,生而有疾恶焉,生而有耳目之欲。”“顺人之情,必出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所以曰善“非吾所有也”。但是人可以通过不断的受教育、学道德、行礼仪从而获得善最终成为圣人,正如“积耨耕而为农夫,积斲削而为工匠,积反货而为商贾。”故而“圣人也者,人之所积也。”所以曰善“可为也”。

而积的方法,荀子提出“并一而不二,所以成积也。”并一不二,即孔子所曰“一以贯之”,就是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意思,《劝学篇》有比喻曰:“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认为君子为学为人亦当有此态度,积小善不辍而成大德圣人,如此便能自然而然地通达神明,《荀子·性恶篇第二十三》曰:“积善而不息,则通于神明,参于天地矣。

”荀子这种思想是发挥于大学的“格物致知”理论,《大学》有曰:“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这里的物,不指物品,乃是事之意,而格,为格正之意,《书‧冏命》曰:“绳愆纠谬,格其非心。”孔颖达疏曰:“格其非妄之心。心有妄作则格正之。”所以格物,是指君子事事以礼自格,以求其行正,正如蒙童初习字,字字约之以格,以使其字正。如此“格物”便是积善也,

格物不止,积善不息,方能“致知”,“致知”即知“神明”也。此处“神明”并不是鬼神之意,而是指代易经中的“神明之德”,即是万物之道。万物之道,即是天地之道,天地之道,亦是修身之道,修身之道,亦是治国之道。“积善成德”,盖积善成性,则所念所为,内则益于己,外则利于人,穷则治于身,达则济于世,此所谓“圣心”也,能为此,则自然能明为人之道,能明万物之道,能明天地之道,故而谓之“自得神明”也,此即孔子所谓“知天命”也,能通于此,自可参乎天地。

相关文章

  • 谈积善成德

    积善成德,出自儒家经典《荀子》 《荀子·劝学》曰“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

  • 积善成德(一)

    积善成德(一) 文 / 瑶静 今天,之所以用“积善成德”这四个字作为本文的标题...

  • 积善成德

    发件人:D.D 收件人:qk 时间:2014年6月18日(星期三) 晚上10:57 我科目三过啦 等了一天,练了几...

  • 积善成德

    积善成德,善行好事,长期积小善为大德,就会形成一种高尚的品德。出自《荀子·劝学》

  • 积善成德

    世上还是好人多, 我感谢今天遇到的每一个人好人, 我因为想吃一个面包, 走进西关十字的一个面包店, 挑了一块付完钱...

  • 积善成德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重要的是在累积,积够了,量变就到质变。那什么时候是够呢?什么时候就会开始...

  • 积善成德

    之一 一一观天龙八部黄日华版 我佛慈悲怜众生 化掉三毒是修行 礼乐几时曾离世 心平气和善根灵 万物并育可共长 武乃...

  • 🌸积善成德

    (转发)曾闻过去菩萨心怀慈意,以兽骨之余喂食虱子七日,后虱子转生为人,偿报于佛数千余倍!舍一得万报,实不虚也! 于...

  • 如何活的更好

    放下自己,成就别人 交换是天,积善成德

  • 积善成德(二)

    积善成德(二) 文/瑶静 在1886年12月,一个寒冷的黄昏,一个流浪在异乡的年轻画家,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谈积善成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dlvm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