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写作只能是作家干的事么?
哦,NO,不是这样的。
我们每个人7岁入学,九年义务教育再加三年高中,至少上学12年,在这12年当中,我们有一门必须要学习的课程,叫做语文课,按字面意思的理解,语,语言,文,文章,张口说出来的想法就是语言,把想法写在纸上就是文章。
为什么语文课要学习这么久?
因为说话和写文章要伴随我们的一生,这是每个人最重要的表达方式。
比如说,音乐也是表达方式、舞蹈也是表达方式,可它们的适用范围有局限性,今天打算请朋友们吃饭,怎样去邀约?不可能打通电话张嘴就唱一段吧?还得靠语言,还得靠文字,我们除了说会说“不见不散”这样人人都用的词,能不能来个新颖别致的呢?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你这样一说,大家立马觉得你很与众不同,很有文学韵味,很知性,很美。
再比如说,我们每天每个人都要发三五条朋友圈,有些人的朋友圈就写的很有趣,哪怕是个拉票链接,他也能勾引起你的好奇心,忍不住打开看一看,而有些人的朋友圈就很无趣,要么冷冰冰,要么很寡淡。
给朋友写一封信、给孩子作成长记录、求职简历等等,其实,这些都是写作的一部分,都是我们人人都要用到的。
写作可以说是我们一生都挥之不去的事情,
那为什么不尝试着把它做好?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每个人都要提高文学修养,人人都要学习写作的原因。
当你能把一句话说漂亮,就能把一段话说漂亮,也一定能把一篇文章写漂亮,就是辣么简单啦!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作者金先生曾经说过,“写作不是为了赚钱、出名、找人约会、做爱或是交朋友。最终写作是为了让读你作品的人生活更丰富,也让自己的生活更丰富。是为了站起来、好起来、走出来、快乐起来,好吗?”我们学习写作,也一定要抛开功利心,不是要成名成家,而是让自己活得更有质感。
02
如此重要的事,那我们应样开始呢?
阅读和写作是密不可分,没有一个作家只写作而不读书的,不读书的创作就是在天方夜谭。大量的阅读量才能让我们有思维梳理和输出。阅读,就是一个作家的创作核心。没时间读书?那就没创作的核心力量。
阅读的意义是让你有更多的体验,无论你读的是好书还是烂书。好书自然不用说,烂书也不是浪费时间,至少告诉你一种失败的经验,告诉你烂作品失败在哪里,自己避开这样的雷区,这也是很大的收获。
如果你想当作家,那就远离一些诱惑。不要让和你梦想无关的东西消磨你自己。比如电视,微博,微信,干扰太多了,自然没办法踏实的写字。
再长的作品也是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的。所以,开始写很重要。
每天都要写。给自己制定一个目标,哪怕每天500字,哪怕只是发在朋友圈,一天500字,一年18万字,够出一本书了。500字根本不算个事,关键是每天都要写。
想写什么写什么,想起来什么写什么。读后感、工作总结、生活感悟、对做菜的心得、和孩子聊天的趣事,只要你讲真话,写最真实的东西,而不需要凭空编造。最真实的就是最好的。
只有通过大量的写作练习,才会有质的进步,违心的写作不可能持久。
写不好就是因为不读书,不思考,不练笔,不听话。
03
状态真的很重要。
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的状态很重要,比如演讲、考试,尤其驾驶证考试,很多人过不了都会说状态不好,写作也如此,状态很重要。
我们常说要全情投入,可我觉得全情投入还不够,要全力以赴去完成。
大家都见过小鸡吃米,也见过小猪吃食,小鸡吃米就是全情投入,那小猪吃食就是全力以赴。自行脑补画面,最好想象时有音效。
那怎么让自己由小鸡变成小猪呢?
首先你得把自己饿到一定程度,对于写作来说,饿的过程就是构思、酝酿、积攒的过程,当你前期的准备足够多了,有呼之欲出,不吐不快那样的感觉,那必定是最好的状态,全力以赴,一气呵成。
写点啥好啊。
写你知道的,写你了解的,写你自己渴望写的,写那些让你深深着迷的,欲罢不能的东西,写那些让你热血沸腾的东西,写那些半夜想起都能让你兴奋的睡不着觉事,写那些你可以不顾场合和任何人争论的事,甚至你可以为了这些事和朋友翻脸。
回想一下,哪个人是你可以在任何场合都要维护她的?是你的同学还是你的闺蜜?再问自己一个为什么?是因为什么样的交往凝聚了你们的感情?把你们的故事写出来,读者会因为你发自内心的热情而被感染。
千万不要让大家觉得无聊。
你的文章不能让读者无聊,不能让读者枯燥,不能让读者索然无味。
除了私人日记外,我们写的任何作品都需要指向读者,那么,我们就必须站在读者的角度去思考。
如果你只是平铺直叙,写你和闺蜜认识了三年了,每个周末都会一起逛街,她喜欢什么类型的衣服,你喜欢什么类型的电影,吧啦吧啦说了好几百字,读者会觉得无聊,这有什么可说的啊?这和读者有什么关系呢?
你自己在写之前就一定要明白,你这篇文章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什么,你用什么把读者留下?
我们有没有过点开朋友圈的一篇文章,看了三五行就退了出来,因为实在没意思,读不下去。要么就是无病呻吟,要么就是长篇大论不说重点。
其实,读者最喜欢的就是瞎操心。
你得勾起他的好奇心、恐惧心、贪婪心,或者同情心,让读者从你的文字当中感受到喜悦或者悲伤,哪怕是得到了一点点的感悟,又或者是一种无力感,一声叹息。
总之,你要让读者从你这里带走些什么,因为他读每一篇文章之前都是有所期待的,如果他什么都带不走,那就是作者的失败。
尽量要让读者在你的这篇短文当中有一次情感经历,什么情感不重要,爱情、亲情、友情、哪怕是仇恨之情,这就是作者和读者之间产生的一种共鸣,这种共鸣越强烈越好。
下午看了贾平凹老师的《写给母亲》,这篇文章我之前没有读过,是因为看《朗读者》那个节目,斯琴高娃老师朗读了这篇文章,我在听了不到一分钟的时候,眼泪就下来了。
“人活着的时候,只是事情多,不计较白天和黑夜。人一旦死了日子就堆起来:算一算,再有二十天,我妈就三周年了。”
开篇很简洁明了的一句话,我们就知道这是纪念母亲的一篇悼文。
“三年以前我每打喷嚏,总要说一句:这是谁想我呀?我妈爱说笑,就接茬说:谁想哩,妈想哩!这三年里,我的喷嚏尤其多,往往错过吃饭时间,熬夜太久,就要打喷嚏,喷嚏一打,便想到我妈了,认定是我妈还在牵挂我。”
到了这一段,我一下子眼泪就流了出来。朴实的语言,真诚的表达,可是瞬间就将每个人心底的那种亲情激发了出来。
读到此处,我们每个人心里都会跳出来一个母亲的形象,虽然贾平凹老师是名家,我们是无名之辈,可在读他的文章的时候,他在给你讲他妈妈的时候,让你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你的妈妈,这就是作者和读者的共鸣,这就是作者和读者的对话,这就是好文章的力量。
不要多说一句废话,不要有一个多余的字。
越简洁的文章越有力量,越是精品,一句话能用五个字说清楚,绝对不要用八个字,多出来的这三个字就是水份。
我们常说干货,所谓干货就是把水分都挤压掉,罗里吧嗦说半天,和的核心内容一点关系都没有,那说它干嘛?
不要告诉读者他们不必要知道的任何东西,把写出来的文章像拧一块湿毛巾一样,用力,拧得干干的,好文章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是有意义的。
虽然我们不是名家、大家,但也不要让别人看起来觉得我们是个外行。作者首先就是读者,不要骗自己,你也骗不了你的其他读者。
在给读者带来情感冲击的时刻,不要吝啬,放开手脚,不能遮遮掩掩,欲言又止,蜻蜓点水。贾平凹老师的《写给母亲》全文880字,除了开头和结尾两段,中间用了730个字在写对母亲的思念,他打喷嚏想起了母亲的打趣,他写作累了,想起母亲对他的叮嘱,尤其写到“他站起来,去母亲的房间里立上一会,自言自语半天”那一段达到了情感上的高潮。文中所有的细节都是围绕着对母亲的思念,思念就是就是这篇文章的主题。不管是开篇的铺垫还是其他细节的描写,都是为了突出高潮部分,那么,到了高潮部分就一定要充分把握,把所有要表达的情感都释放出来,榨取高潮的所有价值。
抓好手中的素材。
我们的手里有一把鱼食,当我们在喂鱼的时候,一下子把鱼食扔进鱼缸,鱼全部集中了过来,不出半分钟,鱼儿将食物吃了个精光,然后全部游走了,没人搭理你。
如果换个方式,把手中的鱼食一粒一粒地扔下去,你扔多久,鱼儿就陪你玩多久。
我们此刻手里攥着的不是鱼食,而是要传递给读者的思想和信息,如果你开篇就暴露了结尾,谁还有耐心听你后面的事呢。
同样是一个故事或者笑话,有的人讲出来就很搞笑,有的人讲出来就很无趣,就是因为没有掌握好手中的鱼食。
要说的话什么时候说,哪些该说,哪些不该说,不该说的一定要憋好了,这招叫留白。把一切都说了出来,这样的文章很难吸引人,而写起来又很吃力,好文章往往都很含蓄。比如《红楼梦》里一个细节就非常典型的留白。林黛玉的生命就走到了尽头,黛玉临死之前说了半句话“宝玉你好……”,就咽气了,这样的半句话,既符合人物当时的状态,也给人们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的空间。林黛玉是想说“宝玉你好吗?”、还是想说“宝玉你好狠心啊”?或者是“宝玉你好无情”、“宝玉你好自为之”、“宝玉你好好地活着”。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红楼梦》,这就是因为每个读者自己的体会和感受不同。试想,如果作者把后半句也写了出来,那效果就弱了很多。留白会让文章韵味无穷。
昨天,一位老师写了这样一段话:“写作,不是期望你‘悠然见南山’,‘独钓寒江雪’,而是,你就是南山,你就是白雪。它至少能够,让你和你的灵魂在一起,帮助你成为你自己。”
姑妄言之,姑妄听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