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有这类型人群呢?
其实很多焦虑型性格形成大多是因为小时候父母或其他亲人对自己的回应不够亲密、及时、有效,所以长期处于被忽略或者被抛弃的恐惧当中,这种恐惧就被称为原生情绪。
所以很多人为了保护自己免受原生情绪的困扰,就产生出所谓的次生情绪来进行自我保护。
有些人会愤怒地抗议和抗拒他人,有些人则会产生一系列焦虑情绪,我们希望通过这些举动来表达内心的情感。
这种依恋方式会作为童年阴影的一部分一直伴随我们长大,从而对成年的交往造成一定影响。
我们很清楚,焦虑型依恋人格的形成大多是源于年少时代亲人的忽视。小时候播下的一颗种子,早在心中长成了一片阴影。但对于过去,我们无能为力,也只能就现在进行改变。
第一,反思自己的行为本质上是为了安抚自己,让自己避免直面被抛弃的恐惧。
很多人在关系中很想表现自己的原生情绪,但恰恰相反的是展现了次生情绪,例如愤怒-焦虑、疏离-冷漠。这些情绪的本意是表达内心原生情绪被照顾的诉求,但是站在他人的角度,更直观地看见了次生情绪并且被此干扰,从而产生误解。
所以焦虑型的人不要让自己的次生情绪掩盖你的原生情绪,要准确地表达自己。
比如就好像如果你和男友约定晚上约会,可是到了约会时间对方却迟迟没来,也没有电话,打过去也一直是忙音状态,等了很久才回复,焦虑型人格的人就容易在脑海中幻想出各种天马行空的想法,脑补出自己被抛弃的场面。于是更加会不停地打电话,随时准备好向对方发泄自己的怒火。而这些怒火呢,更多时候是来源于内心的恐惧。
你恐惧是没错,但是总是用反面态度来表达,真的可以让你的伴侣了解到你的担忧,促使他自愿地给予你安抚和积极回应吗?
愤怒和焦虑,往往可以在当下为自己争得更多的注意力,但是长远来说,这种强迫性的索取,并不利于双方形成亲近和敏感的回应模式,而是会让一切亲密行为看上去都像完成任务一样。
焦虑型恋爱风格,其实大多性格比较鲜明,很容易“敏感”,会经常用攻击或过分防御的话语来伤害自己的伴侣,所以普遍被人为情商低。
但是其实他们心里想的是并不是攻击,只是他们不懂表达,只能用攻击的话语来表达,他们也很难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以让对方接收到的是就是针对,伤害。
这样不光没有让自己得到安抚,反而会破坏彼此的感情和信任,加剧冲突,也是导致分手的罪魁祸首。
端午回来分享第二、第三。情感分析微信:ziwohm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