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行天下,就应该有独行的勇气与坚强。
才理解史铁生在《病隙碎笔》当中说到“生病的经验就是一步步懂得满足,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明白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详”这句话到底是一种什么体验,看到人可以“放肆”的喝我最爱的健力宝都充满了淡淡的妒意。
环顾四周病房八九个人,年龄多在50左右,我算是年纪最小的,症状也是最轻的也就是一个感染性腹泻而已,其他犹如肝硬化的、乙肝、发烧等等,这方面也不懂怎么传染科会有这些类型的患者放在一起?想起在头天晚上准备入住的时候:”护士,你能帮我找个人少的病房不?,护士眼睛一翻:“一楼人少,四人一间的,都是hiv患者,住不?我当时汗就更多了:“不、不、不住。不知道这些人是不是都这么给吓唬过来的。
感谢伟大的党
在没有医改之前,一说谁家患病,因病致贫,家离解体的案例真是不少,而现在之后没有听到一位患者对医药费的事情犯愁,顶多是说这钱啊花的太快了之类的,不是人都有钱了,而是国家的好政策把医药费你解决大半,而医药分开之后,医疗费用还有一定的下降,有人说分开后诊断费贵了,我认为这倒是对医疗工作者的尊重,对人苦读数十年的认同,做生意卖药和看病就不要混为一谈,弄的卖药不像卖药,医生不像一生。对于有人不知感恩的人说“这是国家应该百姓应得的” 我只想用肯尼迪的那句经典回应他“你为国家做了什么了?”。你换做三胖家试试,炮决一定一点问题没有。
酒不醉人人自醉
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嗜好:喝酒。喝酒的原因也正如生活中常见的三种:第一种:只和哥们喝,收不住。到了这个年纪我只想引用大冰先生的一句话“有人和你喝雪花,又有谁能陪你勇闯天涯?”。第二种:地处偏远的人情社会,酒是交流媒介,不得不喝,因为这就是社会规则,酒量就是能量。第三种:也不拥护啥,就是想喝酒。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某高校某班有班长身高190+,体重200+,能喝18瓶哈啤1900(12度),号称无敌于班级之中,但在一次班委会聚餐中,班长被活活喝吐,团支书被喝多后从楼梯之上折下去,脑门缝了十好几针,而此刻其他成员还搂在一起趴在桌子底下吐呢....这位得胜的双眼皮干部也遇到了隐藏高人,对方白酒连干11杯,彻底投降。斗酒本来是一件愚蠢的事,但他们都是孩子皆可以孩子们年轻血气方刚而论之。
这些患病者都有意无意的透漏出同一种倾向“酒 是害人的东西”。但“杯中之物,清浊在乎人心”和酒有什么关系?酒怎么也不是一个坏东西,要么怎会有“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需酣畅万古情”的美妙诗句呢。孔子在《论语》中说“唯酒无量,不及乱”,喝到恰好为止就不行吗?生活中见过好多控酒的高人:一种确实高:“我不饮酒。”无表情无眼神,让人根本没有继续劝下去的动力。第二种“我只能喝这么多,白酒一杯,啤酒两瓶,就真么多,再劝,救场电话马上到,对不起我的走了。第三种,大概真是到差不多就退场了:我有事儿。一本正经的也没有让别人劝下去的机会。结局如何?,人家都是好好的,酒桌上要么能坚守原则,要么能折衷处理,如果因为一杯酒就就怎样了,那就无外乎说明两个问题:你的价值是一杯酒而已、你们的关系无外乎是酒肉而已。不敢拒绝就是不敢审视自己的灵魂是否还在自然的站立而不是被一些俗情收买。也是对自己价值的否定,你自己怎么做不了自己的主了?
福报有限
“人生就像火锅,落在不同的锅里就是不同的世界”,命运中有些是不能改变的,譬如对于个体,生在何处命运会有大不同,这就是属于不能变更的宿命,而有些是可以改变的,比如对自己健康的把握就是一项可以改变的命。小说《天局》中讲了一个关于福报的故事:主人公大阿福帮助老板赚了3400万以后,耗尽了一生的福气,从此福运平平(但作者还没有让他更惨,他还幸运的拥有爱情)。人的福报是有限额的,健康是老天经父母赐给我们的福报,每一个健康的人都应该庆幸我们能健康的来到这个世界,可以肆意的享受这世界带给我们的美好。人只有在无可奈何之时,才会感觉到这副皮囊的珍贵,他是我们灵魂寄托之所,他的失去将伴随着一切的烟消云散。我们不畏惧死亡,但这个世界有那么多的值得留恋美好和爱,人生如白驹过隙,珍惜尚来不及,为何还要去损毁?物理学上有个概念叫做“能量守恒定律”,翻译过来就是:人生就是这点酒,谁先喝完谁先走。
不能有超然于酒桌的智慧,那就宁可壮士断腕,做求生的孤狼,还是不要再饮酒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