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欢李善友教授的一句话:
“我说的全都是错的。”
因为这句话很符合我的演讲价值观——
“只说解释,不做判断。”
我喜欢更多解释问题的角度,而不是价值观对错的判断。
每一个演讲者都不应该对别人说,你应该怎样,你应该如何。
我的朋友喵叔,经营酒馆多年,他给我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有一个顾客,点了一瓶价格不菲的葡萄酒,可是他刚一喝,就说这是假酒。
可这明明就是一瓶真酒,为什么顾客非要说是假的呢?
原来,这位顾客一直喝的都是假酒,只是他自己不知道。当他喝惯了假酒,一旦给他喝真酒,他反而不习惯了。
如果你用错误的标准,当做判断的依据,那么你将永远活在假象中。
如果让你现在,给十年前的自己写一封信,你一定会有这种感觉:
“如果我早明白了今天明白的道理该多好。”
对,我们每个人都是那个“假作真时真亦假”的糊涂蛋。
根据认知标准的不同,我们可以将人划分为两类:
第一类人:以自己的认知为标准
自己知道的,就是对的、正确的、有用的;自己不知道的,就是错的、无用的。
我们经常吵架,就是因为大家都在维护自己的认知。
第二类人:他们唯一知道的,就是自己的无知。
所以,他们致力于打破自己的认知盲区。
如果画一个圆圈,代表人的认知。
圈外代表无知。
那么,一个人的认知越小,他知道自己的无知,就越少。一个人认知越大,他知道自己的无知就越大。
于是,认知越小,无知越小;认知越大,无知越大。
所以,越是读书学习的人,越是知道自己愚蠢和无知。
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认知的囚徒。只不过有的人的囚笼小一点,有的人的囚笼大一点。
吴伯凡老师曾说过一句话:
如果你的认知不越狱,你所谓的自由,不过是放放风而已。
有些人不知道自己在监狱里,把监狱当成了世界的全部。
有些人不但知道自己在监狱里,并且知道监狱外还有更大的,和现在完全不一样的世界。
所以,我们说的每一个观点,很可能都是错的,因为我们永远是监狱里的囚徒。
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