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武望余杭,云海无涯两渺茫。
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
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
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南乡子•苏轼」

在东北的住宅区里找打一个可以下载打印的地方并不容易。但还是让我在小区外一家标有打印字样的小卖店前停下了寻找的脚步。
"大哥来了!"
狭小柜台里一个20出头的小女孩,热情周到程度与她的年龄并不相称。看到她正用电脑看韩剧「星星」,我歉意地说明了来意。
"大哥你懂电脑,自己弄。"
她招呼的一只手的动作有些迟缓:手背上连着一根细细的滴管,吊瓶挂在店铺门框处并不显眼的位置。
"嗓子咳嗽有些日子了,大夫说点滴连打三天就好了,今天第一天。"
我有些不知道怎么接余下的话题,只好埋头弄电脑。无奈文件打开需要软件下载,需要些时间。
期间接二连三地来了些客人:买烟买酒换整换零验钞问路……女孩服务态度让我暗暗有些吃惊:始终从容接待,不温不火,较日系的Hospitality好像还少了几分拘禁……
莫非在家乡这样一个"穷乡僻壤",她也「来自星星」?
为了打发剩余的时间,我只好有一搭无一搭,和暂时排不上用场的女孩妈妈闲扯。
“大娘听口音您不是长春本地人吧!"
“嗯哪,俺们是外县农安的!"
“小店生意看着不错啊!"
“咳,都是小打小闹,看着不大也挺累人,nei(天)都得一两点才能关门。"
“那么晚能有人么?"
“有一个是一个。开店就得有个好口碑,你看这片多少家和俺们一样的小店,要不早关门了?"
……
老太太烟瘾很重,一根接着一根。我嗓子有些发紧的时候,开始有些明白女孩咳漱的原因。
为了不"助纣为虐",我开始吃冰棍。
最近经常跑医院,一根冰棍快吃完的时候,注意到女孩的点滴快打完了,提醒老太太该找人拔针。老太太一看,迅速掐灭烟头,上去一把就拔出了带血的针头……母女二人好像在合力完成一项针线活,女孩并没感觉意外,当然除了我……
应该说:漂泊在外多年,我接触和看到的异乡人并不算少:不管是苦苦在国外奋斗的华人,还是举家来华克服种种的日本人,亦或是大城市打拼的外地人。
麻木于司空见惯应该是种人性本能吧,不过很可惜,在某些特定的时候仍然会被异乡人所感动,而这种感动又貌似随风飘落在每个异乡。
-后记-
在返沪的航班归途上,我一直都还记得女孩说过:医生跟她说打完三天的点滴,嗓子就会好起来的。
明天就是第三天了,希望会好起来,也应该好起来。不是么?(全文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