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届本科毕业,赴美留学,工作
2013年辞职学中医
2015年回北京创业,太一科技
geamanda@163.com
前一阵文友圈提议写“普通人的奋斗”,着笔三句就搁下。其实身边有那么多故事,小学、中学、大学同学中,有自杀的,贪污数十万被枪毙的,有奋斗的职场人,有家庭主妇,有做导演的,有老师、医生、官员、老板。在美国曾经的科学家在 XXX 做传销岁入百万千万陶醉地演讲,硅谷高管因儿子去年在 Gunn High 自杀之后信教做服侍分享,在中国有彷徨家乡河边为未来泪流满面的90后,还有无数为子女未来操心的父母。如果形形色色的奋斗只归为成功或不成功两条路,还有什么意思。我们能到达一个从未想象到的地方吗?
I 少年
我十岁时的梦想生活就是能吃着话梅看小说,与《红楼梦》里诗酒鲜花的少年相比,学校生活真灰暗无趣。中学又喜欢上爱开玩笑的科学家 Feynman,看了他不太正经的自传后在学校里撬过实验室和宿舍电表箱的锁。高考前回家背政治的几天没经受住楼下租书铺《约翰克里斯多夫》的诱惑,政治才57分,错过了和暗恋的男生考到同校同系的机会,十几年后在硅谷相遇才知,也是笑谈。
不管怎么幻想,认清了现实就是中国很落后,学别的不如理工科有用,那就去最发达的国家学。

II 生存压力
96年一到美国就被巨大的硬件差异震惊了。机械制图课在带坑的课桌上漫长手绘的过程只需在 AutoCAD 里 click, click。毕业实习时铸锻铣做的木把的铁锤子,这儿实验室里上百万上千万美元的精密仪器,数控机床,应力仪,从光镜到扫描电镜(上机费$1000/hr)。Computer labs 更是 Macintosh, HPUX, Sun workstation 密布。更别提机械系学生捣鼓的赛车等等各种新鲜玩意。
中国人的强项是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交大本科高年级的课程直接覆盖了一半研究生课程。美国人的强项是动手、探索、问问题和找答案。美国课堂的气氛活跃,老师一问都有人抢答。我逼着自己积极地抢了几回后就不举手了,因为总有没人会的问题。一到工科的闭卷考试,中国人更是在熟练度上碾压美国学生,GPA 没有压力。一有空我就看英文闲书,因为偏文学而无用,跟工科的美国同学泛泛之交没太深聊,中国同学更是务实,有时就在网上交笔友,看业余作者的剧本什么的。
读研继续了一两年无忧无虑的好日子,突然强烈意识到找工作在美国还有个身份的问题。我研究金属材料的,波音这样传统的大公司没绿卡进不去,身边一波波人转了计算机,因为好找工作。等我想起来转的时候,机械系老板生气把我的RA停了,即使知道2万美元学费的大窟窿靠学生餐厅工时薪$6是挣不回来的,我仍老老实实打了一个暑假的工。银行里最低记录一百多元,那天看着空空的冰箱吃了根胡萝卜睡觉。事后巧到不敢置信,开学前体育科学系有位教授招 LabView programmer, 配合青蛙肌肉的应力实验,广告贴到机械系。我跳起来在第一时间抢到了这份工作,1/3 RA,钱很少但学费全免,一块大石头落地。 轻轻回头,我清晰地记得已丢失的一大本日记里写过,仰面睡着,眼泪流到耳朵里直到灌满耳洞,像仰泳漂浮并未溺水的感觉。。。
转系坐在计算机系的教室里,第一堂课 M 教授就问,“What's a symbol?" 一屋子科班出身的学生不知道觉得高深还是简单,没人答,我脱口而出, "something carries a meaning." 教授说,"Good, that's the basis of this course. Are you a new student? Welcome aboard." 美国的校园非常开放,差不多任何本科背景都可以申请研究生。兴趣、实战、充实的课程和空气中几近透明的肌肉纤维带来的好运,转眼两个硕士都毕业了。毕业论文从日裔 M 教授那里提高了英文写作也是意外收获。本来我总觉得英文是外语,天才张爱玲都沉寂了,我等凡人。。。But a writer I met at New York once asked me, "what makes you think your English is worse than native speakers?" 不夸张地说,乐观和自信是我留学生涯对美国文化最直观的感受和收获,超过其他技术方面的学习。
毕业时赶上2000年互联网泡沫之前,好找工作,慢慢就在程序员这行当里沉淀下来。遇到许多奇人趣事,见拙文《程序员的五十度灰》 。
有一次坐在移民局办事的时候,瞅到墙上 Bill Clinton 一段话,大意是当代史无前例的新移民潮对美国的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略略心酸之余对历史洪流中当时的我也有了恰当的定位。
III 孩子
受斗佬宫中逸云说法影响,18岁我就认为爱情无可无不可,也就是渴望而不得而放弃,其实理想主义对年轻人有害就诸如此类。现在被某人教导,不要钻在书中去学什么生活与爱。
不管怎样,很常规地结婚生子,确实有了一段脚踏实地的生活领悟。只要睁开眼看,用耳聆听,进入孩子的世界是这个世界把最美好的部分赠与成人的机会,而且你可以看到孩子的表达是自发的天然的。一次问儿子要不要学画画,"你们不想成为艺术家吗?"Justin连珠炮般回道,"We don't. The artists just paint and paint. They paint here and paint there. They paint in people's eyes and die. Then people die too."
在全力工作孩子幼小的几年里,女人容易忘了自己的休息和个人时间,让疲惫的情绪影响整个家庭,在其他因素的冲击下容易婚姻破裂。像我女儿唱得悠扬婉转的歌, dumb ways to die 。啊,这么写有点轻飘,实际上这是我好多年的反思课题,此文不宜赘述。因素之一就是2007年美国金融危机。Brad Pitt 的新片 The Big Short 点出了普通老百姓希望投资赚钱,最终为各色的愚蠢贪婪势力买单的困境,真实又难以置信。其实民主自由太虚,任何事只要透明,就有希望--- 至少告诉我是怎么死的!
但是年轻时不因爱情而结婚,相信“选对人”不如“好好过日子”,人到中年反倒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也是自觉不自觉的进入了下一个阶段。
IV 我是谁
从离婚低谷爬出来用了两年。
第一眼看见解师的时候,调笑道,这么年轻,不是老中医嘛。回曰,“曾经老过”。几笔在黑板上画了一根管子,给一堆硅谷工程师讲 “围绕着一根肠子的进化”。我记得台下的基督徒笑得最响。
会后我意识到,“我将来的生活,想做的事情跟现在的每一步都很有关系。真实,真相和真理,顺序活出来容易一些。我现在被什么能量激的,怎么倒过来,反而不知所以了。”
接下来几年狂读医书。
“Life is short, the art long; opportunity fleeting, experience fallacious, judgment difficult.”
“生命短暂,医艺漫长,病机转逝,经验可谬,判断实难。” --- 《希波克拉底文集◦格言》
“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 ---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序》
我现在在做什么,用程序员的术语是,“开源医学”,让人从数据中从逻辑中验证疾病的发生发展、自愈或药效,创造一种不为 FDA 或 CFDA 垄断的研究途径,不为西医界垄断的新的医学平台,为业余中医粉提供学习空间,为患者亲属提供寻医问药的服务,为每个家庭提供私人医生。西医界最前沿的免疫疗法,preventive medicine, personal medicine, 与中医理念不谋而合。Apple 已经开发 HealthKit, ResearchKit 等平台多年,Google 更有许多水面下未引人注目的研发。我们,仍站在山脚,但是相信中医几千年的积累已经探出一条并不广为人知的路。中医擅长的饮食,情绪调理,医学气功,与西药相应的营养学,心理学,运动学相融会贯通,是普通人不靠医药健康延年的不二法门。II型糖尿病我们可以治愈,各种慢性病,内分泌疾病,肾病,心脏病会有更好方法防治。
上次走进一家硅谷芯片公司看一个友人的演示,穿过一片片cubicles and labs,解师也笑叹,“比起美军正规军,我们就是土匪游击队!”
V Again but Different, and the Same
原以为需要下半生探索的事业,在资本市场上却是以年计,转眼离写下创业初期的感想已快一年。我还是有生存压力,我还要养孩子,我还在读书思考,学习工作,从睁眼到睡觉很少有个人时间,而这一切与那些苦涩的日子又那么的不同。
人在做爱做的事情,会愿意从白走到黑。
约朋友在伊丽莎白湖边漫步,他非常奇怪我用了 "saunter" 这个词,好像是那种他中学在诗里读过,没人用的。我们聊AlphaGo,聊 Watson,他呵呵 “I'd rather write an article -- Why Deep Learning is in Deep Shit”,大家看到的是 computational power 的提升,从20年前的神经网络到现在并没有真正意义上质的突破。关于为什么从罗马和汉朝至今西方文化现在这么强势,为什么中文书那么难读懂,中国传统压制异类,人们普遍缺少激情。我说,“别说你从来没去过,我离开二十年,中国的巨变已经超出想象,至于未来,要相信一个原创文明的活力。”

麦青八大问
1.你对幸福和成功的定义,在毕业前、毕业后分别是什么?
毕业前: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快乐的人
毕业后:拥抱哲学、科学、艺术和心灵,欢乐地加入这世界的悲伤之流中
2.请用三个词来形容一下如今的社会,和你这一代人。
70后是一代经历过中国社会巨变的人。
虽然有邻为鉴,通往经济发达有若干道路,但愿中国的文化积累造就一条新文明之路,而不是只重复发达国家的昨天和今天。
3.分别用三个词形容你毕业前、毕业后的状态。
毕业前:好奇、激情、敏感
毕业后:探索、爱、表达
4.如果给你现在的人生状态打分,1分是最不满意,5分是最满意,你会打几分?
4.5分
5.你最不满意的是什么?你最满意的是什么?
最不满意:陪家人的时间太少
最满意:做这个年龄该做的事,撒种子、药和鸡精,自我安慰等等 :)
6.如果重新来过,你会怎么选择?
倾听内心,更关注人本身
7.给过去和未来的自己,分别说句话。
过去的自己- 你挺好挺幸运
未来的自己- 还会发生什么
8.请给在校学生说一句话。
饮食运动、作息规律,照顾好身体是第一,珍惜身边人是第二,再者,乐观,善于观察,勇于行动,做好一件件小事,给自己留梦想空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