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千钻好作者读书会
父母要温柔而坚定地让孩子知道父母是爱他的!(上)丨《正面管教》读

父母要温柔而坚定地让孩子知道父母是爱他的!(上)丨《正面管教》读

作者: 梧桐人类图解读 | 来源:发表于2018-11-29 14:05 被阅读7次
    • 小时候,我经常听到父母、老师说不要怎样怎样,可他们很少告诉要如何做才是正确的?有时候他们还会提一些很笼统的概念和要求。长期在这种环境长大的孩子而且成人后没有主动去改正的话,很可能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他没有主动去要什么的意识。
    • 最近在倾听自己对孩子的语言,尤其是孩子闹腾的时候。发现我也是经常说不要哭了,不要闹了,其实一点效果也没有。反而自己先有情绪了。
    • 朋友圈有时会看到关于正面管教的课程,后来查找资料知道有本书就叫《正面管教》。正面管教的根本是要和善而坚定地让孩子知道父母是爱他的,并且父母要教会孩子与他人互动的方法。

    一 什么是正面管教?

    • 不同教养方式的特征:
      1、严厉型——孩子不参与决策过程。过度控制,有规矩没有自由,没有选择。
      2、娇纵型——没有限制,有自由但没规矩,无限制的选择。
      3、正面管教型——和善与坚定并行,有权威,有规矩也有自由,有限制的选择。
    • 无论采用以上哪种教养方式,父母的发心都是希望孩子幸福,但这能否实现取决于孩子是否被培养为一个真正有能力的人。一个真正有能力的人,必须具备七项感知和技能。
      ①对个人能力的感知——“我能行”。
      ②对自己在重要关系中的价值的感知力——“我的贡献有价值,大家确实需要我”。
      ③对自己在生活中的力量或影响的感知力——“我能够影响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
      ④内省能力,能理解个人的情绪,并能利用这种理解做到自律以及自我控制。
      ⑤人际沟通能力,善于和他人合作,并在沟通、协作、协商、分享、共情和倾听的基础上建立友谊。
      ⑥整体把握能力,以有责任感、适应力、灵活性和正直的态度来对待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限制以及行为后果。
      ⑦判断能力强,运用智慧,根据适宜的价值观来评估局面。
    • 长久以来的实践证明,只有在和善而坚定、有尊严、受尊重的氛围中,学习具备良好品格所需要的有价值的生活技能,培养出责任感,孩子才能具备以上七项重要感知和技能,从容面对人生的诸多挑战与议题。
    • 是什么在起作用?
      很多人认为严厉和惩罚有效,且效果立竿见影。惩罚确实能立即制止不良行为,但是人们往往忽略它的代价和长期效果。事实上,孩子会用以下四个R中的一种或全部作为长期效果回敬我们的惩罚。
      1、愤恨(Resentment)——“这不公平!我不能相信大人!”
      2、报复(Revenge)——“这回他们赢了,但我会扳回来的!”
      3、反叛(Rebellion)——“我偏要对着干,以证明我不是必须按他们的要求去做。”
      4、退缩(Retreat)
      a、偷偷摸摸——“我下次绝不让他抓到”
      b、自卑——“我是个坏孩子”
    • 严厉的方法带来的后果,这四个只是当时能看到的,再往后还会出现责任心缺失,自律性差,一个人的自律性来自于自尊水平。严厉教育会大幅降低他的自尊水平。自尊水平低越没有自律性。觉得自己说了不算。
    • 骄纵的方式会导致孩子没有自信,因为孩子不知道边界在哪里?只是能觉得做的一切父母都能包容,会容易成瘾性人格。
    • 无疑,惩罚不满足以上任何一条标准。一直以来,人们认为若要让孩子做得更好,就得先让他感觉更糟!认为惩罚能让孩子吸取教训。事实上,惩罚不会带来改善的动力,只会是教给孩子四R中的一种或全部。孩子或许没有意识到当下的心理动作,但是,他们未来的行为就是建立在这些潜意识之上。
    • 正面管教理论指出,父母和老师们应该坚持:和善与坚定并行,以互相合作为基础,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础上,培养孩子的各项生活能力
    • “和善”的重要性在于表达我们对孩子的尊重,“坚定”的重要性,则在于尊重我们自己,尊重情形的需要。和善而坚定是正面管教的根本所在。而贯穿整个教养过程的则是对孩子无条件的爱,带给孩子归属感和价值感。

    二、为什么要使用正面管教?

    关于正面管教,我们不仅要知道“怎样做”,更应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

    1、阿德勒的基本概念

    正面管教的理论基础,来自于鲁道夫·德雷克斯和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前者在和后者密切合作后,将他关于孩子的一些基本概念,落实到实际应用中,成为正面管教的理论基石。
    1)孩子是社会人
    人的行为取决于所处的社会环境。孩子对自己的看法及行事风格,是以他们怎样看待自己与他人,以及他们认为别人如何看待自己为基础的。
    2)行为以目的为导向
    人们的行为是有目的的,包括孩子。但是,他们对此并没有清醒的意识,孩子觉察能力很强,但解释能力却很差。所以,他们认定的达成目的方式可能也是错误的。
    3)孩子首要的目的就是获取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
    孩子的不当行为,建立对怎样达到归属感和价值感的错误想法之上,孩子的首要目的就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
    4)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
    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在试图告诉我们:“我感受不到归属感或自我价值,而且我对如何得到它们抱有错误的想法。”孩子行为令人讨厌时,其实就在向你传递一个密码,希望你能破译它的真正含义。
    5)社会责任感或集体感
    培养孩子社会责任感非常重要。一些孩子认为自己需要别人特别地照顾,理应享受特别地服侍,这种不良心态就是因为父母做得太多,剥夺了孩子发展对自己能力自信的机会。
    6)平等
    很少人否认人人平等的正当性。但当它变成孩子和父母平等时,很多人就会提出反对意见:孩子们没有与我们一样的经验、知识或责任感,他们怎么能和我们平等呢?其实,平等并不意味着“完全相同”,阿德勒所说的平等,是指所有人对“尊严”和“尊重”有同等的要求。这也是正面管教坚决摒弃羞辱孩子的原因之一。
    7)犯错误是学习的好时机
    我们从小得到的教育是要为犯错误而羞愧。可是,除非不进行任何尝试,否则错误绝不可能100%避免。大人首先需要改变自己对犯错误的负面观念,错误其实是学习的好机会。孩子的绝大部分错误,是因为我们没有花时间训练、鼓励他们,而错误给了我们弥补改正的机会。
    学会跟孩子道歉,运用3R方法矫正自己曾经在孩子身上犯下的错误。
    ①承认(Recognize)——“我犯了一个错误!”
    ②和好(Reconcile)——“我向你道歉。”
    ③解决(Resolve)——“让我们一起来解决问题。”
    8)要确保把爱的信息传递给孩子
    一定要确保把爱的信息传递给孩子了,不要想当然,必要时候核实孩子的感受。

    2、“赢得”孩子

    你是要“赢了孩子”还是要“赢得孩子”?人们通常用控制、惩罚,迫使孩子屈服来“赢了”孩子,而不是维护孩子的尊严,相信可以跟孩子合作来“赢得”孩子。“赢了”孩子让孩子成为失败者,导致孩子反叛或盲从,“赢得”则意味着获得孩子心甘情愿的合作,彼此尊重。

    3、赢得合作的步骤

    1、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实你的理解。
    2、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但不能宽恕。同情并不表示认同或宽恕,只是理解,最好告诉他你也有类似经历。
    3、告诉孩子你的感受。
    4、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
    友善、关心和尊重是以上过程的根本。当孩子觉得被理解了,就更愿意听取你的观点,并努力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能为孩子做的最有益的事,就是教会孩子学会自我评价,而不是让他们依赖于别人的赞扬或观点获得自尊。否则,孩子可能会变成“讨好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父母要温柔而坚定地让孩子知道父母是爱他的!(上)丨《正面管教》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dxt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