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希颖瑶六月评文

作者: 睿希颖瑶 | 来源:发表于2022-06-30 17:36 被阅读0次

    六月共评文19篇,文章收录在睿希颖瑶已评文专题,详情如下:

    6月4日评文1: 陈村故事||送饭印象

    6月7日评文2: 我的农民工父亲

    6月7日评文3: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

    6月11日评文4:我的自述

    6月11日评文5:暴雨突至

    6月11日评文6:一颗童心

    6月12日评文7:难忘故乡的四季

    6月17日评文8:又一年麦收忙

    6月20日评文9:拾雨

    6月20日评文10:激情燃烧的岁月

    6月20日评文11:又到麦季

    6月22日评文12:留空

    6月26日评文13:一碗饸饹面

    6月27日评文14:拾荒

    6月29日评文15:忆故乡

    6月29日评文16:柳儿

    6月30日评文17:故乡的那口水井

    6月30日评文18:回答

    6月30日评文19:寻开心

    6月4日评文《陈村故事||送饭印象》

    本文讲述了集体劳动生产时期收饭、送饭、吃饭的一些情形,再现了那个时期农村田间地头大人辛勤的共同劳作,小点的孩子自由快乐玩耍,大点的可以端茶递水等场面,通过作者简单朴素的语言,我们也可以看到农村的热闹、淳朴、善良、和谐与团结。

    阅读完本文我也想起了我们小时候送饭的情形,除了给田间劳作父母送饭之外,还给老师送饭,那会村里的学校老师都是轮流在学生家吃饭,晚饭有时老师会去家里吃,不去的时候家长或者孩子就要提着装满饭的篮筐给老师们送饭,大家都以此为荣。

    本文很有年代感,可以勾起人们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与遐想。

    6月7日:《我的农民工父亲》

    平凡朴素的父亲,不善言辞,却古道热心,善良踏实,勤劳节俭,为儿女操碎了心。

    本文用分段添加小标题模式,通过日常小事再现了父亲的节俭、勤快、慢热、踏实、热心等美好品质。“我”曾因虚荣心嫌弃父亲、曾因父亲的唠叨和软弱与他争吵,这也体现了父爱的无言与包容。“我”不是亲生却胜似亲生,享受父亲无私深厚的爱。

    本文文字朴实,情真意切,充满了爱与感激,作者不急不慢,缓缓道来,令人动容。

    6月7日:《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

    没有一个寒冬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疫情之下,经济整体受挫,尤其是个体户小经营者,面对困难,夫妻间共患难、足见深情真爱。

    本文给我们讲述了一个疫情下举债勉强维持的餐饮店,濒临绝境下,夫妻的处理方式及面对困难之心态的故事,描写得细腻,很有画面感,内容很实际也很普遍,令人动容。

    生活就是这样,关关难过,关关过,面对困难,你强它则弱,齐心协力,共患难,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最终会迎来幸福的时刻。

    本篇故事值得人们去深思体会,推荐阅读~

    6月11日:《我的自述》

    这篇文章以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衣服人格化,以衣服的独特视角描写了一件在一间服装专卖店的所见所闻的小事件。这种独具匠心的呈现方式,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与可读性,活灵活现地展现了一个巧舌如簧、善于察言观色我、伶牙俐齿的服装店老板娘形象。

    同一件衣服,放在不同的商场店铺卖,卖给不同的客人,但价格悬殊。同样一件衣服,会因为卖了高价沾沾自喜还是会被卖了低价儿暗自伤心?换做是一个人,又会怎么样呢?值得人们深思。

    6月11日:《暴雨突至》

    暴雨突袭,行至途中折返,回家的计划被取消,被迫这回单位,带滑轮的椅子拼凑的“床”像碰碰车,加上没电,电量不足的手机用笔记本续航,这漫长的夜,既难捱又窘迫。

    本文环境描写得很细致,暴雨下的情景也很有画面感,看似是轻描淡写,但又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遇到突发情况,要心平气和,处之泰然,不能冲动。换一种思想去看待问题,心态截然不一样。

    6月11日:《一颗童心》

    记忆里总有那么一段美好的时光萦绕在脑海,它就是我们快乐无忧自在的童年。

    在物质困乏的年代,没有电脑,没有手机,没有那么多玩具,我们是轻松的,是快乐的。每天都可以很疯很野不着家,知道被大人喊回家要吃饭才各自散去。

    童年,我们在巷子里踢毽子、捉迷藏、跳皮筋、滚铁环等,这些游戏填充了我们的日常闲暇时光。一年四季总有新奇的新鲜玩法,乐趣无穷。

    童年是段美好的令人追忆的难忘回忆。本文行文流畅,读来令人心神荡漾、轻松愉悦。推荐阅读~

    6月12日:《难忘故乡的四季》

    故乡,在每一个人记忆深处都是令人魂牵梦绕的地方。故乡的人、故乡的景、故乡的事,这也许就是故乡的味道。或淡或浓,总有那么一抹温馨沁鼻,让人难以忘怀。

    本文作者因疫情留滞在家乡,因此在闲暇之余,又重拾童年对家乡的美好记忆,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家乡四季图。

    最美是故乡,最忆故乡人。本文文词细腻,描写生动形象,情感真挚,衔接自然顺畅。推荐阅读~

    6月17日:《又一年麦收忙》

    “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漫步于田埂之上,眼前浮现了一幅夜莺啼鸣,皓月当空,一派麦穗随风摇摆的景象。

    丰收是喜悦的,是生活的寄托。作者写出了不同年龄段的人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看法和体验,很现实很客观。

    时代变迁,岁月更迭,如今麦穗又黄了,再也没有农人去鏺麦碾麦扬场了,昔日的麦垛也已不见了。一台台收割机整装待发,昔日的碾麦场有的变为了宅基地,有的成了孩子们练习骑车、打球、嬉戏的广阔天地。忽然脑海里浮现一幕幕孩童时父辈们挥舞着镰刀收麦、碾麦拿木锨扬尘的情景。

    6月20日;《听雨》

    对于多雨的季节,有人欢喜有人忧。本文中的雨很灵动、很美,她将万物洗刷地一尘不染,她浇灌着田野。坐在公园里的听雨亭,或是院子里的拾雨轩,拨动着琴弦,伴着雨的旋律,听雨、拾雨,品着雨的清香、向她诉说心事,听她讲美妙的故事, 一切都是那么的惬意和安然。

    本文文辞优美,很有韵律,读起来令人轻松愉悦,充满快感。给我们带来了一种新的体悟与感知。

    6月20日:《激情燃烧的岁月》

    一个很有意义的纪念日,一群人,奔赴祖国边陲,扎根于此,心怀梦想,勇于奉献,这是一个时代的象征,永垂不朽的精神,难能可贵。

    本文通过对妈妈的怀念,将往事再现在读者面前,让我们了解了老一辈人的满腔热忱与执着,他们舍弃故土,响应国家号召,来到荒芜的大西北,排除艰难万险,挥洒热血,奉献青春,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义不容辞。

    如今那些曾意气风发的热血青年已然成为了耄耋老人,有的也已故去,但他们崇高的精神却值得弘扬与歌颂。

    本文语言朴实,饱含深情,充满正能量,推荐阅读。

    6月20日:《又到麦季》

    布谷鸣啼,声声催麦黄,风吹过,麦浪翻滚。好一派壮观的景象。

    儿时的鏺麦、扬场、碾麦现场仍历历在目,辛苦的是长辈,欢乐的是孩童。高高的麦垛,游戏的天堂。

    披星戴月地忙收割,无异于虎口夺食,与老天争抢时间。如今机器代替了手工,麦收好像黯然失色,失去了趣味。

    本文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幅麦子丰收的场面图,生动形象,描写细致,很有代入感。

    6月22日:《留空》

    这篇文读起来很美,又有些丝丝的伤感,唯美而怅惘。

    童年是欢快的、无忧的。童年的快乐很好满足,一块糖、一方手帕、一句赞美、一个微笑,美丽的花、凉爽的风,都是乐趣的源泉。可童年是短暂的,美好的记忆封锁在时光的栅栏里。

    长大了,各种烦扰、失落随之而来,留一片空白在心间,该来的总会来,即使一直空缺中,梦里或许会实现。

    心怀美好,心存希冀,未来定会美满。

    本文描写细致,语言优美,情感细腻,行文流畅,点赞佳作。

    6月26日:《一碗饸饹面》

    美食特色或许是一个故土的灵魂,它收留了无数追梦人的笑与泪,温暖了千万游子的胃与心。杯盏谈笑间,最惦念的是能家乡的味道。

    每个地方都有一种地方特色美食,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人做同一个地方的食物却有不同的味道。它折射的是一方水土与浓郁乡情。

    饸饹面,虽不是“我”的家乡特色,却因常和同学一起去吃、便令人着了迷。可能出于刻板印象吧,总以为所有地方做出来的某个地方特色都一致,所以吃到到了“另类”的饸饹面。

    其实某一种食物吃的是一种情怀、一份记忆。本文虽然写的是面、但却也传达了浓烈纯真的友情。

    本文语言幽默有趣,风格独特,其中不乏细腻的描写、推荐阅读。

    6月27日:《拾荒》

    有人拾荒为了救助,有人为了捐赠,有人为了糊口,有人为了环境,而本文为读者讲述了童年时期在收获季节因年纪小不够资格挣工分而拾荒的几件事情:拾稻穗、捡麦穗、捡黄豆、翻找红薯等。我们可以看到“我”的童年所处的物质困乏时代,生活既是艰辛的,有是有趣的。忙碌的是大人,快乐的永远是孩子。

    本文又告诉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积少成多、劳动致富、付出就会有收获、要懂得珍惜不要浪费、诚信做人、脚踏实地做事。

    6月29日:《忆故乡》

    月是故乡明,心安是归途,回得去的故乡,留得住的他乡,是幸福。

    或许,在每个人的心里,魂牵梦绕的地方,莫过于故乡,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人和事,都让人惦念,尤其是远在外的游子,回不去的故里,只有童年美好的记忆,忆起时或是淡淡的忧伤与哀愁。但总归童年是快乐的。

    故乡的田野五彩斑斓,少年时在田野发放牛玩耍、抓田鼠、小溪里捞鱼、家门前捕鸟等,每一件都妙趣横生,然岁月不堪回首,或许只有在午夜梦回时,才能回到那远去的岁月。

    6月29日:《柳儿》

    悲惨生活中的人,总是让人不由地哀叹命运的不公。

    文中的柳儿,原本可以有个快乐美好的童年,或许不是因为变故,生活也不会这样。

    柳儿母亲因父亲摔瘫治病欠债而不愿忍受困难而离开,父亲离世,孤苦无依的柳儿被送到了大伯家,从小寄人篱下,懂得审时度势,处处谨小慎微,柳儿没有学上,没有新衣服穿,没有肉吃,还被冠上不喜欢之名。

    长大了的柳儿瘦小枯干,被嫁给了一个大十岁的浪荡子:好吃懒做,嗜酒如命,还有暴力行为。柳儿为人母后,处处护着孩子,为了孩子上学读书摆脱命运而攒钱藏钱,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想着孩子,确为等待儿子为他带来的美好生活,真的令人唏嘘。

    虽然柳儿的命运是悲惨的,但她为了孩子坚强、勇敢、无私,她是个伟大刚强的母亲。她用自己的一生培育了一个阳光、充满希望的儿子,令人佩服。

    6月30日:《故乡的那口水井》

    故乡的水井,清澈甘甜,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子孙后代,曾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岁月蹉跎,如今像位风烛残年的老人,失去了昔日的光彩。他又像一位时代的见证者,见证着村落与时代的发展,又像是一个时光刻录机,它记录着一代代人的童年与青春。那块静静地躺在井底的石头充满了神奇色彩,护佑着族人,受人崇拜。

    本文情感细致,行文流畅,将童年挑水担水、有关神秘井底石、搬迁等事件娓娓道来,又抒发对故乡对古井的情怀与感激。推荐阅读。

    评文18:《回答》

    悠悠寸草心,父母与孩子之间,总会因学习成绩而起纷争、闹矛盾。孩子的叛逆、有主见,父母的望子成才、焦虑,家庭教育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如何对待,又值得人们深思。

    文中的父亲因自己吃了没有文化的苦而对孩子寄予了厚望,而“我”上了初中后成绩日渐退步, 一次考试成绩激怒了父亲,日积月累的怒火喷涌而出,事后父子俩冷静后各自思考,文章最后两段对比写出了父子俩的反应与表现,我想看到最后大家都已经得到了答案。

    评文19:《寻开心》

    这篇文章读起来令人充满了轻松、愉悦感,住在一个院子里的邻居,像亲人一般和睦相处,生活中充满了乐趣。本文中的人物性格各异,被作者刻画得活灵活现,一颦一笑仿佛就在眼前。

    疫情防控下,同一个小院得邻居互助互爱,自娱自乐,很是难得。

    通过本文,我们看到快乐很简单,心简单了,人就简单了,快乐就多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睿希颖瑶六月评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dzkm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