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有些话,一旦遇见(后)就在脑袋里生了根,此后就会经常浮现,平日(日后)不由得就会思索起来。
也许是因为流传太广,避无可避。就像流行歌曲,大街小巷都(在)放,走哪都能听到那熟悉的旋律,虽然从未仔细去听,但不知不觉发现自己都会哼唱了,真是不负神曲之名。
此时就是,这句话就是其中之一。当初看《后悔无期》时(其实)看睡着了,也许是时间没选对,太困了。是何原因不重要,反正是睡着了,影片当时看了是三分之一还是多少记不得了。但因其影片强大的宣,多少算知道些。最后关于影片最有名观众记忆最深的相信应该就是这一句话了“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话说咬文嚼字似乎已经是一个贬义词了,说出此话时多是暗含讥讽之意。想要真正明白一个道理讲清楚一个问题,咬文嚼字真的很有必要!清楚词意,明白词性,措词严谨,表述明确,知晓内在逻辑,谨防偷换概念。差不多精神在语言文字上体现的相当充分,却反过来说他人咬文嚼字!
有些东西看起来差不多,闻起来差不多,吃起来也差不多,好像豆腐和鱼豆腐。但它们不是一种东西。就像这些词,感慨,感想,感悟;目的,目标,动机。它们意思相近,都差不多,但不是一会事。有时莫名也会想,假设说它们意思都一样,那要一个就行了,为什么还造其它的出来,难道就是单纯为了增加学习的数量吗?真是比既生瑜何生亮,更多此一举!有时还会想,现在我们用的这些字词好神奇,它们都是什么人,在何时,在多长的时间线里,如何产生、经历了怎样的积淀、传袭形成了如今的文字?比如信(达天下)!任(者无敌)!权!钱!
听过,多好的一个词,听过的道理就像雨天滑过墙面的雨水。听过不代表就是你的,听过但它不是你的。看的再多,听了再多,如果不去思考,没有自己的观点、见解,只是人云亦云则全是白费(简称洗脑)。看到的听来的都是素材是梯子,需要自己再加工、开发,这样才能转化内化为自己的。这是之前的感想。后来,有了一个新的。
我感觉道理就像武功秘籍和心法口诀,俗称的大道理!青冥宝剑中,杨紫琼树下授艺,让她刺铜钱的方孔,但怎么都刺不中,杨为其示范,后告知“要用心去听”,说的多好,然其仍未能成功,还被一旁的小子笑太笨。
告诉你用心去听,你就知道要怎样用心去听了吗;告诉你怎样用心去听,你又真的就能掌握要领就学会了吗。这就是常说的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吧!此中也确实有天分,悟性等因素在内,你相不相信勤能补拙都好。
就像一个年级上千人,一个班级百十人,一样的课本,一样的课堂时间,一样的老师,也许老师对个别班有所侧重,不说考试分数,就看平时上交的作业,这不是在宣扬宿命论,不是为失败找理由,是为理解找路口。
大道理(秘诀)谁还没听过一点,谁不知道要诚信、要积极、要心态好、要勤奋、要自信、要勇敢,要坚持,要努力,不要熬夜,要早起一点,要经常锻炼,要多读书,要不断学习,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要……不要……但悟不悟得到,习不习得来就不得而知了!有时候真不是把饭端到嘴边就行的,真的是需要嚼碎了喂的。偏爱掰开了磨碎了条分缕析的议论文式的交流,涵盖尽可能多的因与果,不是只(仅仅)告诉要怎样,但臣妾真的做不到啊!几人能为你做这些(不是简单粗暴的为你好,是尊重个人意愿、理解性格心理、支持其选择、陪伴共渡。需要一定的认知度,知识储备,性情也关系重大,还有时间成本等等,不光是有心还要有力,难度太大,力不从心,心意领了),你要为自己去做。悟到非是误道!此即是成长。
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道理何尝不是一样,又有什么东西不是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