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似乎从踏入艺术类这一行当开始,就被冠以了“文化课不行”“享乐主义”“学习困难”等极度美好的标签。在这个考研大军里,我们也是那一群被人单独拿出来,指手画脚的特定人群。
这没什么,只是因为我们这类人,需要创造力、需要想象力、需要感情丰富,这需要我们天马行空、与众不同。
但是我们艺术考研人
也可以成为
书本的征服者、考试的霸者、努力的代名词。
第一则
在我考研的时候,我会早早的去图书馆,坐我习惯的那个位置。我旁边的博士师哥也是如此。他在我眼里,已然是一个极度努力的人。但是,当我第一次夸他的时候。他便和我讲,在他考博的时候,有一个人比他还要努力,努力的让人心疼。
努力的让人心疼的人,姓王,我们就尊称一声老王。
师哥通常在早上六点半,食堂开门的时候,就去食堂吃饭了。没人比他早,他吃饭也不慢。但当他每次到图书馆的时候,老王早已经在门口,拿着书,“啃”起来了。师哥不解,索性有一次,不吃饭了,早上起来,直接去图书馆。
师哥和我讲,在这个时代、在这个校园,当时他看到的这那个场景,应该很难见到了。
那是冬天,早上六点钟,天还是黑蒙蒙的,车子在雪上开过的声音,还能数的清。师哥说那天真的很冷,差一点就没起来。想着看不到老王,就赶紧吃饭,补充一下热量。
这一次,老王还是早他一步。一手拿笔,一手拿着馒头,大口大口的啃着。
师哥说,这场景以为回到了很早的年代,那个很多人对知识渴求的年代。
那时候,没什么应该不应该,没什么辛苦不辛苦。有时间就学,有书便是如获至宝,那是一段“上学”会被珍惜的年代。
现代人,渴求的多是名与利,这无错。物欲横流,光怪陆离,让很多事情不屑去珍惜,让很多努力渐渐被冷藏……
手机前的你,是否珍惜光阴?是否真的拼尽全力呢?
“勉之期不止,多获由力耘”
多睡一会儿,也不能再长高了,孩子。
第二则
我曾经有一个学生,是跨专业考艺术类硕士。她告诉我,从小就学钢琴,后来家里人说,学的人太多了,没出路。就转而学习管理了。但是她不想放弃,本科算是对家里的交代,硕士希望给自己一个交代。
所以,她辞掉工作,选择自己的选择。
她说她学习好,英语政治没问题。可是专业课这些,除了五线谱,都要重头开始。
我们上课,她录音,回家后跟着再来一遍,将我讲的重点语句记录下来,这是第一个本子。
她将每一道错题总结,红笔是不应犯的错误,蓝笔是记录从这道题学到的新知识。这是第二个本子。
她每天都会在本子上自己写上音乐史的考题,第二天会考核自己。用不同记号标记自己的记忆程度。这是第三个本子。
每天都会写下预定计划,以及完成程度,并且给自己评分。这是第四个本子。
这几个本子是在她学习后期,我偶然发现的。
她从未和我讲过,她是如何努力的,因为她是在为她自己而努力,不是为我。
最后在复试中,她被排在了后面。
我和她讲,再来一年吧,我一分不收。
她说,不来了。这已经是她离梦想最近的一次,拼过了,已经知足了。
她家庭条件不好,这一年花光了她所有积蓄。
她可以承担自己的梦想,但是没必要让家里也一起承担。
她还有弟弟。
她一直是我心中的一根刺。
见到不努力、或是自以为努力的学生时,总想拿起这根刺,扎一下他们。
我只希望你们,
不和他人比,只和自己拼。
既然选择了向上爬,就鼓足干劲,砍掉退路,冲一把。
莫等闲,出了考卷,空悲切!
从明天开始,大家都是努力的艺术考研人。
网友评论